第二百八十七節 找到了知音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比薩餅 本章:第二百八十七節 找到了知音

    孟之祥在城內閑逛,與外國人交流,看中的商品就買下來,預備回杭州作為送人的禮物。

    他回到“檀園”,恰好遇到王林,王林看到泉州廂軍為他挑著大包小包的,遂動問:“孟差遣,這段時間好消遣啊。”

    “王禦史,我隻是買點珍奇東西,怎禦史也要彈劾嗎?”孟之祥皮笑肉不笑地道。

    “那倒不會。”王林笑眯眯地道:“孟差遣,城有朱文公的小山叢竹書院,現在官家推崇朱學,不妨去書院參拜一下。”

    孟之祥一聽就很膩味了,心中直呼禦史該死,殺人不見血!

    朱熹(農曆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曆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製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總是講些“誠意正心”、“去人欲、存天理”的理學大道理,不得寵,被驅出朝廷。

    到了今上理宗皇帝時,朱熹已掛,但他的理學鹹魚番生。

    由於理學的廣泛傳播,朱熹的地位更受官方認可,成了上接孔孟和程顥程頤的萬世師表。

    朱熹一家三代都與泉州頗有淵源,他們都為官講學傳道泉州。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這是南宋理學家朱熹對泉州的評價。

    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年),朱熹任泉州府同安主簿,泉州成為他考中進士後首先出仕的地方。此後朱熹常到泉州各地講學,紹興二**,他在泉州講學時稱泉州為“溫陵”。

    朱熹年幼時就曾跟隨父親朱鬆到過泉州。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晉江安海東西兩市商人因爭奪碼頭發生械鬥,榷稅官難以控製。於是朝廷差官臨監,始置石井鎮。朱鬆為首任石井鎮官,工作之餘,他常教化百姓,啟迪文風。

    泉州成為“海濱鄒魯”、“文教昌明”之邦,與朱熹的教化有著密切關係。《泉州府誌》稱,朱熹“過化”後,泉州“民風更變”,民間婚喪喜慶悉“遵朱子家禮”。

    他在泉州講學期間,在城內創辦小山叢竹書院,親自講學授徒。

    嘉定四年(1211年),朱熹之子、擔任通判的朱在受邀在晉江安海鎮西主持築建石井書院,規製仿州縣學宮。朱鬆講學的石井書院,是晉江縣最早創建且至今猶存遺址的書院,其與小山書院、溫陵書院和歐陽書院合稱為“泉州四大書院”。

    現在王林一說,孟之祥這個太尉,官職大過王林的七品芝麻官,不得不去小山叢竹書院轉了一圈!

    否則,王林可以彈劾他不崇理學,目無官家!

    王林要是沒提到小山叢竹書院,孟之祥可以不用去,他既然提到,孟之祥不能不去。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狠宋》,方便以後閱讀狠宋第二百八十七節 找到了知音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狠宋第二百八十七節 找到了知音並對狠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