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 劉備的疑惑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蠢萌的小妤 本章:080 劉備的疑惑

    奏折發往京城洛陽的時候,已經是中平三年三月(186年)。

    此時天色漸暖,萬物複蘇,劉備率領凱旋歸來的遼東遠征軍回到襄平城中休整,耐心等待朝廷回複。

    在世人的印象,距洛陽四千之外的遼東是偏遠之地,鞭長莫及。

    但實際上不然。

    “遼東偏遠”僅僅是指陸路。從遼東往返洛陽,走陸路來回需百餘日;但若是走水路,從營口乘船穿越渤海,順黃河逆流而上,則直線距離僅有一千多,來回隻需二十五天,去時逆流而上,需二十四日;回時順流而下,隻需一日。

    這就是走水路和走旱路的區別了。

    旱路幹澀難行,水路又潤又快。

    而且,走水路優勢不單單是快,還不需經過任何勢力的地盤,不需經過關卡,不必擔心山匪路霸塞道。

    想著這些,劉備轉而思索起此次的收獲。此次遠征不但將高句麗國土納入了遼東版圖,還白得億萬財產和三萬精銳士卒。

    遼東郡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強盛起來。

    這本是好事,但劉備開心之餘,臉上忽起憂色。

    隨著他統治的地盤越來越大,需要的對口人才也越來越多,但麾下卻沒有多少可用之才。目前遼東四郡一應官職,還有許多空缺。

    按理說,他已貴為遼東太守,聲名顯赫,應該有很多大才來投奔才對。

    可真實的情況是,沒有!

    一個主動前來投奔的名士大才都沒有!

    即使是那些無家可歸,避難遼東的士子大才,也需親自上門去請好幾趟,人家才會不情不願的答應為之效力。

    這一點,一直讓劉備疑惑不解。因此一會到襄平城,他就把李風帶到議事廳,神色焦慮的望向後者,“四弟,為何沒有大才主動來投遼東呢?”

    “為兄自認為這個遼東太守做得還算禮賢下士,溫良敦厚,為何他們一個都不來投奔我呢?”

    “大哥莫急,這個問題我略懂一二,你讓我想想…”

    突然聽到這句話,李風也是一愣。

    對啊,大哥都兩年沒賣草鞋了,怎天下大才還是看不上他呢?

    雖說大漢現階段不同階層的群體涇渭分明,互不往來,但劉備現在已是太守,打破了階級壁壘,不至於還被士人看不起吧?

    為了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李風捏著下巴開啟頭腦風暴,從記憶搜尋起來。

    曆史上,曹丕在《典論》中,曾將漢末諸多軍閥分為四類;即名豪、大俠、富室、強族。

    此四類軍閥的倚仗,各不相同。

    諸如袁紹、劉表、劉璋等人,主要以“名豪”、“強族”為依托。

    與此相對,孫策、劉焉、公孫度等人,對“流寓人士”有著特別的偏愛,而對“名豪”、“強族”則有著天然的憎惡,他們甚至“誅戮名豪強族,威行鄰國”。

    而公孫瓚、陶謙、以及早期的劉備,主要依托於“富室”與“大俠”。與上述兩類諸侯又有不同。

    公孫瓚集團的典型特點就是交結豪商。

    這種特征不僅出現在公孫瓚身上,劉備身上同樣如此。

    眾所周知,宗法社會下的“士、農、工、商”四民之中,商人的政治地位最低;因此商人階層通常都會尋求“政治強人”來保護自身利益。

    然而,具備“名士”色彩的政治人物,如袁紹、曹操、劉表那一類人,為了維護自身名分,天然會與商人保持距離;隻有公孫瓚、劉備這類出身貧寒的人,想要增強勢力,就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與商人密切往來。

    公孫瓚對“富室”的寵愛,幾乎無以複加,他不僅給予富商極高的政治地位,甚至通家聯姻,歃血結拜。

    卜數師劉緯台、販繒李移子、賈人樂何當三人,皆與公孫瓚“定兄弟之誓”。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從桃園結義開始》,方便以後閱讀三國:從桃園結義開始080 劉備的疑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從桃園結義開始080 劉備的疑惑並對三國:從桃園結義開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