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的錢皇後(一)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本章:朱祁鎮的錢皇後(一)

    孝莊錢皇後,明英宗元配,海州人,都指揮僉事(後封安昌伯)錢貴女。正統七年(1442年)立為皇後。十四年(1449年),英宗被瓦剌部所俘,為迎英宗回朝,她把自己宮中的全部資財輸出,每天悲哀地呼天號地,祈求神靈保佑英宗。累了就就地而臥,以致傷殘了一條腿。終日哭泣,又哭瞎了一隻眼睛。憲宗即位,尊為皇太後,加“慈懿”徽號。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錢氏病故。諡“孝莊獻穆弘惠顯仁恭天欽聖睿皇後”。九月四日葬裕陵。

    朱祁鎮與錢皇後的愛情

    結發情深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王朝的第六任兼第八任皇帝,也是中國曆史上不多見的一位“複辟”皇帝。他生於宣德二年(公元1427)冬天,登基為帝時年僅七歲(虛稱九歲)。年號“正統“。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皇帝很快就到了完成終身大事的時候。

    皇帝娶一個怎樣的妻子,關係到他本人乃至整個國家的前途命運,對於這一點,張太皇太後深有體會。張氏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妻子,當年朱高熾還在北平做燕王世子時,其母徐氏就親自為長子選擇了出身雖低微才智人品卻非常出眾的張氏為妻。後來燕王朱棣成為明王朝皇帝,張氏也應運而為太子妃。由於朱高熾不擅騎射,兩個弟弟又窺伺太子位,時常離間朱高熾與成祖朱棣之間的父子關係。

    徐皇後去世以後,朱棣逐漸對長子不滿,好幾次都中了小兒子的計,削減太子的膳食待遇,打算廢太子。在這要緊的時刻,虧得張氏謹慎行事從中周旋,又一向得徐皇後歡心,更調教出了一個好兒子,朱棣總算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然而張氏的丈夫仁宗朱高熾繼位僅十個月就遽然辭世,張氏的兒子宣宗朱瞻基不但少年即位,而且也隻十年光景就離開了人世,張氏的孫子英宗朱祁鎮更是孩提即位。在這些變幻莫測的時刻,整個大明帝國的軍政大事,幸虧有張氏的操持裁決,才得以順利進行。這一切都證明,一個好皇後對皇帝、對皇朝有多重要。

    憶及前事,張氏為自己的孫兒選擇妻子就更加小心了。

    正統七年(公元1442)春,經過重重篩選,來自海州(今遼寧海寧)的少女錢氏被張太皇太後選中,成為英宗的準皇後。錢氏這年十六歲,比英宗略大一歲。

    錢氏的冊後儀式,也是明王朝有史以來皇帝的第一次初婚儀式。而在此之前的皇帝們早在即帝位之前就已經完成了終身大事,冊後隻不過是登基以後過過場麵而已。因此,在張太皇太後的操持下,錢氏立後的過程極為隆重。這也是張氏此生為朱明皇家做的最後一件大事。因為大婚典禮五個月後她就去世了。

    正統七年五月初三,英國公張輔為正使,少師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為副使,持節至錢府行納采問名之禮;

    五月初七,成國公朱勇為正使,少保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楊溥、吏部尚書郭剌為副使,持節再至錢府行納吉納徽告期禮;

    五月十九日,英國公張輔為正使,少師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戶部尚書王佐為副使,率領儀仗大樂和放置著皇後冊寶的龍亭以及文武百官,再至錢府行發冊奉迎禮。在文武百官和內外命婦的叩頭如儀中,十六歲的錢氏頭戴九龍四鳳冠,身著真紅大袖禕衣紅羅長裙紅褙子紅霞帔,在一片天鼓樂中被迎入紫禁城,成為少年皇帝的皇後。

    從此,十五歲的皇帝有了妻子,他不再是獨自一人站在世間至尊的殿宇上迎接萬眾的仰視。而中國古代宮廷一段纏綿淒涼的愛情也就此以這般金碧輝煌的方式揭開了序幕。

    錢皇後出身寒微。當然,官場中的寒微看在平民百姓眼中還是很不一般的。她的曾祖父錢整,是成祖朱棣做燕王時的老部下,任燕山護衛副千戶,一直對成祖忠心耿耿。祖父錢通官至金吾右衛指揮使,父親錢貴繼承了祖傳的武職,多次隨明成祖、明宣宗北征,憑借戰功升至都指揮僉事。直到女兒被選為皇後,錢貴才被提拔為中府都督同知。

    雖然姻緣的締結是出於祖母張太皇太後之命,但英宗仍然對自己的皇後比較滿意。因為錢皇後的兩個親戚在土木之變中殉國,錢皇後自己也因為英宗導致殘疾,英宗十分感歎,加上錢氏家族官爵太過低微,打算效仿宣宗朝的例子給予家族爵位。

    對於丈夫的良苦用心,錢皇後深為感激,然而她並不願意家族因為自己而無功受祿,損害丈夫的“明君”聲譽,因此英宗的打算剛一提出,她就謝絕了。英宗原以為錢皇後的謙遜隻是一種姿態,所以他也就再三地提出晉升丈人的建議。出乎他意料的是,錢皇後的態度完全不是客套,無論自己怎樣提議,她都是推辭。明白妻子的心意後,英宗對錢皇後更為敬重。

    對於帝王家庭來說,娶後納妃最大的目的就是多生子嗣。錢皇後對此也非常了解,她因此從不阻撓英宗親近後宮妃嬪宮娥。於是宮人們一直喜訊不斷。在這些女子中,一個來自北京昌平的民家女子周氏最為突出,正統十年(公元1445)她先為十八歲的英宗生下一個女兒重慶公主,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又為二十歲的英宗生下了庶長子朱見浚(後改名朱見深)。除周氏之外,還有萬氏、王氏等宮妃,陸續在一兩年間為英宗生下了三個兒子。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這多的女人都生下了龍子鳳女,唯有六宮之主的錢皇後在生育方麵卻一直不如人意。立後六七年間她雖然得寵,卻一直未能為丈夫孕育兒女。不過英宗和自己的父親宣宗不同,他對皇後終能生育嫡子一事抱著極大的希望,因為他害怕如果傳位給庶子,會導致錢皇後類似胡廢後的結局。英宗本人雖是個出生不滿百日就得封太子的庶長子,但同樣的事情卻沒有發生在英宗的兒子身上。庶長子朱見浚已經兩歲,英宗仍然沒有將他冊封為太子,而是一直耐心地等待錢皇後懷胎的消息。

    然而中宮懷孕的喜訊還未等到,意外就發生了。

    患難夫妻

    正統十四年七月,由於太監王振仗勢欺人,給了西北蒙古瓦剌部太師也先出兵叛亂的借口,明王朝邊境再次吃緊。當前方正交戰激烈的時候,毫無軍政常識的惹禍精王振再次異想天開,慫恿英宗“禦駕親征”。

    英宗自幼就在以王振為首的一群內官宮人之間長大,對王振言聽計從,視為倚靠,甚至於在王振觸怒張太皇太後時不惜下跪求情。如今沒有了張太皇太後的約束,尤其是輔佐英宗的“三楊”老相(知人善任的江西泰和人楊士奇,在朝臣中極有名望的湖北石首人楊溥,性情果斷有謀略的福建建甌人楊榮。三人各有所長,精誠合作,將明王朝推向仁宣之治的頂峰,以一個整體合稱為明王朝賢相之首。楊士奇逝於1444年,楊溥逝於1446年,楊榮逝於1440年)也都陸續辭世後,朝中再沒人有足夠的力量阻擋得了王振,更沒法勸止“禦駕親征”的荒唐主張。

    英宗的偏聽偏信很快就招致了惡果。在“禦駕親征”的一路上,王振對英宗封鎖所有不利的消息,自己假借皇帝的名義胡亂指揮,而且還朝令夕改,剛愎自用。最後竟為了要保護裝載自己私家財寶的車輛,強行將英宗以及隨駕官員將士安排在一無城防二無水源的荒郊山崗過夜,硬是做了瓦剌軍的嘴邊肉,輕易地被對手重重包圍。由於缺水,士兵戰鬥力極低,一片混亂後,幾百名文官武將喪命荒郊,英宗也成了瓦剌軍的俘虜,釀成了舉世震驚的“土木堡之變”。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方便以後閱讀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朱祁鎮的錢皇後(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朱祁鎮的錢皇後(一)並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