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間的“詐屍案”真相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本章:康熙年間的“詐屍案”真相

    深更半夜,棺材坐起一具“屍體”,眼睛和耳朵還掛著血,這一幕嚇壞了刑部的獄卒,更讓監絞官肝膽俱裂,倘若被皇帝知道自己收了噶禮的錢,救他一命,豈不要人頭落地?

    監絞官急中生智,“懼事泄,一斧劈倒,連棺焚化,始行覆命”。

    在我國古代浩繁卷帙的筆記小說中,記載有大量的奇案、詭案、懸案,由於科學不昌,古人常常以“鬼怪靈異”作解,而本欄目則試圖用現代科學結合曆史考據,給這些奇案、詭案、懸案做出全新的合理解釋,以便讀者們了解到:詭非鬼,機巧萬端終有解;謎莫迷,閱盡千帆道尋常。

    子夜時分。

    黑的刑部大牢,寂靜如死,上百名囚犯關押在四間老監房,“矢溺皆閉其中,與飲食之氣相薄”,再加上六月的暑氣蒸騰,到處都彌漫著難聞的臭味兒。

    傍晚時分,剛剛絞死了一個囚徒,屍體就存放在隔壁預先備好的棺材,準備後半夜拉出去埋掉。幾個獄卒和監絞官早已熟絡,便邀請他喝酒,殺殺“晦氣”,有個腿快的還專門跑到前門外門框胡同買了複順齋的醬牛肉下酒。正在微醺之時,突然,隔壁屋傳來了動靜,幾個人不禁停住了杯盞,麵麵相覷。那屋子除了裝有屍體的棺材,別無他物,難道是老鼠在作怪?

    他們提著油燈摸到了隔壁屋,燈光如豆,在四壁間照來照去,卻哪看到什老鼠。

    正在這時,聲音又起,竟是從停放在屋子正中的棺材發出的:先是極其痛苦的幾聲呻吟,接著是一聲長喚:“人去矣,我可出也!”

    油燈啪啦一聲打落在地,黑暗中,能看到每個人慘白如紙的麵孔……

    這不是什鬼怪故事,而是清代著名學者錢詠記錄在《履園叢話》第一卷的真實事件,事件發生在康熙五十三年六月二十日(公元1714年6月2日)。

    事情還要從康熙五十一年的“張伯行噶禮互參案”說起。

    眾所周知,康熙大帝是中國曆史上罕見的英主,不僅雄才大略,而且為人善良寬厚。清代禮親王愛新覺羅·昭在《嘯亭雜錄》這樣寫道:“(康熙)天資純厚,遇事優容,每以寬大為政,不事溪刻。”

    康熙平定天下後,對幫他獲得巨大成就的明珠、曹寅等朋友和功臣極為“義氣”,《嘯亭雜錄》提到康熙對枉法諸臣“苟可宥之,必寬縱之,如明相(明珠)雖貪擅,上念其籌畫三逆之功,時加警策,終未置之極典”。所以到了康熙朝後期,政局未免文恬武嬉,貪汙成風。

    噶禮也是其中之一。

    如果單純看噶禮的履曆,看不出什究竟,隻知道他在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親征噶爾丹時曾督運軍糧,在陛見時應答有度,得到康熙帝賞識,自此平步青雲……其實這麵隱藏了一個重要的人際關係,那就是:噶禮的媽媽是康熙帝的乳母,噶禮和康熙是“同乳兄弟”,這份情誼使康熙帝勢必會重用噶禮。

    康熙三**,噶禮被實授山西巡撫,自此開始了貪汙生涯,曾任嘉慶朝兩江總督的梁章在《歸田瑣記》卷五中,記述了噶禮的不法行徑:康熙四十二年他“貪婪無厭,虐吏害民,計贓數十餘萬”,康熙四十五年他將“通省錢糧每兩銀索火耗銀二錢,除貼補各處虧空外,入己銀共四十餘萬兩”,而麵對禦史們接二連三的參奏,康熙帝始終沒有派員往審,隻是一次又一次下旨命噶禮明白回奏,等於是給噶禮狡辯的機會,最後連吏部都看不下去了,提出應差大臣察審,康熙帝不允,折騰來去,最後竟把參奏噶禮的禦史給革職了。

    康熙四**,噶禮被任命為戶部侍郎,旋擢兩江總督。正所謂小節不懲,必成大奸,貪汙無度的噶禮竟然官運亨通,他就必然要犯下更大的罪行。

    但是終於有個人擋住了他的去路,此人名叫張伯行。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方便以後閱讀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康熙年間的“詐屍案”真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康熙年間的“詐屍案”真相並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