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考奇聞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本章:古考奇聞

    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高考”,即古代的科舉考試。當然,古代的科舉考試與今天的高考並不能相提並論,古代人如何參加“高考”?

    在古代科舉考試中,又發生過哪些奇聞軼事?

    江南鄉試多在秋季舉行,所以又叫“秋闈”,每闈三場,每場三晝夜。由於中間要兩次換場,因此實際是九天七夜。第一場考的是八股文,是從四書五經邊選擇材料來出題的,第二場考的則是官場應用文,分上下往來的公文和根據提供案例來撰寫司法判文兩種,第三場考策問,涉及的是具體的國計民生問題,要求考生給出對策和辦法。

    科考在當時是考生也是朝廷的大事,為確保考試順利進行,開考後號舍就會上鎖,期間無論發生什事,即便是發生火災燒死考生也不能開鎖。當時的號舍一律南向成排,長的有近百間,短的也有五六十間,巷口門頭大書某字號,備置號燈和水缸,可供考生夜間行路,白天飲水之用。考試期間夥食由考生自備。因為鄉試時間較長,加上天氣悶熱,飯菜很快就會變質,所以考生一般都隻帶幹糧充饑。

    預考未通過叫“落海”

    古代科舉考試的規矩很多,而且相當複雜,完整程序有鄉試、會試、廷試,即地方、中央、皇帝三級考試。大家熟知的,是考試地點設在各省的鄉試。鄉試也稱鄉闈,通過鄉試即為“中舉”,成為舉人。鄉試為全國性考試,也是科舉的第一級考試,全省考生統一集中到省考試,因此從形式來說,鄉試可以看成是古代中國的“全國普通高校統一考試”,本文所說的主要是鄉試。要想參加這個古代“高考”,比現代難度大多了。

    就明清規定而言,並不是所有學生都可以參加鄉試的,首先得通過小試,即俗稱的童子試,成為秀才後才有可能。秀才還要通過歲試、科試,才有資格參加鄉試,科試在鄉試之前舉行,可以看成是鄉試的預考。通過科試的秀才被允許參加古代的“高考”鄉試。如果科試沒有通過,則叫“落海”,落海者尚有一次補考的機會,稱為“考遺才”。通過鄉試,成為舉人,便可以參加由禮部主持的會試了。因為會試的考場設在京城,故有“進京趕考”一說。通過會試的考生,稱為“貢士”,獲得參加最後、也是最高級考試廷試的資格。

    經常有考生意外死亡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方便以後閱讀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古考奇聞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古考奇聞並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