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兒媳與兒子離婚的老王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本章:鼓勵兒媳與兒子離婚的老王

    常言道,寧拆一座廟,也不破一樁婚啊!可是呢,古代卻出了這一位,積極鼓動兒媳與兒子離婚的人。各位該說了,莫不是他腦子進水了,不然就是另有企圖唄。

    哎呦喂,乖乖,你可別往那歪想,人家是那一頂一的大好人哎。此人並非旁人,正是北宋時期大名鼎鼎的改革家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世人也叫他王荊公,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改革家。他自幼就學習刻苦,手不釋卷,有超強的記憶力,是個極具才華的人,若不是他一生都致力於政治改革,說不定早拿“諾貝爾”文學獎了,。他這人啊,特愛看書,即使做地方官的時候,也堅持不懈。

    在擔任常州太守期間,他除了處理政務之外,業餘的時間就是讀書,而且,他還不屬於那種水過地皮幹的類型,凡他看過的書,都要認真反複的研究、思考。由於他經常思考問題的緣故,所以,素日的表情就顯得格外嚴肅了,很少露出笑容。久而久之呢,人們便也習慣了他的這種神情。

    有這一天呢,單位舉辦宴會。正當演員表演滑稽戲的時候,王安石卻忽然笑出了聲兒。下屬官員因此而重重賞地賜了演員,並誇獎說,你的表演能讓太守露出少見的笑容,實在是難得呀,理應重賞,理應重賞!

    但是也有的人不相信王安石的笑容是演員的功勞。因為平日有比這次表演更可笑的事,也沒見太守笑過。為了證實一下,那人就在事後找機會問王安石,您那天在宴會上為什發笑呢?

    王安石回答說,哦,當時我突然悟出來《周易》中的“鹹”、“常”兩卦的道理,我認為這便是有所收獲了,結果一高興,就不自覺地笑了出來。

    王安石勤於思考,工作上是個很務實的國家幹部。他雖不苟言笑,但經常深入基層,了解底層人民的疾苦,大膽改革,做了許多有益於人民的事情,很受民眾的愛戴。所以,他在任期間是頗有政績的。不僅如此,他還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生活簡樸,不從流腐化,而且不像其他幹部有亂七八糟的什桃色新聞。正因為如此,在處理家務事兒方麵,他也是令人稱羨的。

    王安石的長子王雱年少聰慧,22歲中進士,卻遭子夭妻嫁,33歲抑鬱而逝。王安石的長子是神童,結果抑鬱了,逼死幼子趕跑妻子,隻活了33歲。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與改革家,曾兩度拜相,主持變法。俗話說,虎父無犬子,王安石就生了個非常聰明的兒子王雱,史稱其年少聰敏,並且還有個流傳甚廣的故事——

    故事說的是,王雱隻有幾歲的時候,有個客人送給他家一頭獐和一頭鹿,客人想考考王雱,便問他:“哪隻是獐,哪隻是鹿?”可是,王雱此前從來沒有看見過這兩種稀罕的動物,見到王雱疑惑的神情,客人以為他被難倒了,沒想到,隻是過了片刻,王雱就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獐旁邊的那隻是鹿,鹿旁邊的那隻是獐。”在座的人聽了,無不稱奇。

    因為聰穎異常,王雱很快就在眾多的人中脫穎而出,22歲就中了進士,仕途一帆風順,且著作頗豐。據《宋史·藝文誌》載,王雱著作有《論語解》十卷、《注孟子》十四卷,另外《集注老子》二卷中有王勇一家;另據《宋史·王雱傳》載,稱其有《策》三十餘篇、《佛書義解》、《詩義》、《書義》等。王雱在學術上繼承了乃父之長,被時人稱作“小聖人”。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方便以後閱讀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鼓勵兒媳與兒子離婚的老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鼓勵兒媳與兒子離婚的老王並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