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家軍中原大捷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本章:嶽家軍中原大捷

    “連結河朔,直搗中原”

    郾城、潁昌之戰是南宋初年宋軍抗金戰爭中重要戰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將領嶽飛指揮嶽家軍於1140年七月先後在郾城、潁昌大破金軍,取得了直搗中原、收複河朔計劃的關鍵性勝利。此戰是嶽飛生前最後一次與金軍主力決戰,不久,嶽飛奉命班師,使抗金的有利形勢廢於一旦。

    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金統治者撕毀上一年與南宋簽訂的和約,調集大軍分四路進攻陝西、山東、洛陽和開封,得手後又乘勝向淮西進攻,結果在順昌為劉錡大敗,金軍的全線進攻受到了抑製。在南宋各路軍節節勝利的形勢下,嶽飛打算聯合義軍,配合友軍,乘勝反攻中原。按照其以襄陽為基地,連結河朔,進搗中原,恢複故疆的既定方針,派遣王貴、牛皋、楊再興、李寶、張憲、傅選等,分向京西洛陽、汝州、鄭州(今河南鄭州)、潁昌(今河南許昌)、陳州、蔡州等地,分布經略,展開猛烈的攻勢;並分別派兵接應東、西兩麵的宋軍;同時派遣梁興等人北渡黃河,聯絡太行山義軍,相機收複河東、河北失地,以便南北呼應。此時,韓世忠所部自淮陽、張俊所部自廬州、壽州間北進。張俊在福州造海船千艘,準備由海道北攻山東。吳璘等在陝西的作戰也有所進展。

    宋高宗一向畏敵如虎,在宋軍即將反攻的有利形勢麵前,竟然作出“兵不可輕動,宜班師”的荒謬決定,要求各路軍隊停止北進。為此,特派司農少卿李若虛於六月二十二日趕抵德安府(今湖北安陸)嶽飛軍營中計議軍事,阻止嶽飛軍北伐中原。嶽飛部將都已北進,他未接受李氏帶來的詔命,仍按原來計劃行事。李若虛鑒於當時的形勢,同意嶽飛的主張,並主動承擔“矯詔之罪”。六月二十五日,嶽軍統領官孫顯,於陳、蔡之間破金軍排蠻千戶部;閏六月二十日,張憲部克複潁昌;二十四日,收複東州;次日王貴所屬楊成部克複鄭州。七月初二日,張應、韓清克複洛陽。嶽飛所部在一個多月,連戰皆捷,收複了洛陽至陳、蔡間的許多戰略要地,形成東西並進,夾擊汴京金軍主力的態勢。嶽飛為了誘惑金軍南下決戰,遂集結主力於潁昌地區,自率輕騎駐守郾城(今河南郾城)。

    金軍兀術敗於順昌後,自己與龍虎大王突合速退回開封,命韓常守潁昌府、翟將軍守淮寧府、三路都統阿魯補守應天府,企圖負隅頑抗。當兀術看到嶽家軍孤軍深入、有機可乘之時,不待嶽家軍集結布署完畢,搶先發動了進攻。七月初八日,兀術指揮經過一個半月休整的主力部隊以及增派的蓋天大王賽(宗賢)等率領的軍隊,傾巢出動,直撲郾城。實際上,這是兀術蓄謀已久的意圖。還在嶽飛挺進中原之時,兀術召集諸將,商議對策,他判斷:南宋諸路軍易於對付,唯獨嶽家軍將勇兵精,且有河北忠義軍之援,其鋒不可擋,須尋找時機,誘其孤軍突入,然後集中主力,並力一戰。嶽飛輕騎駐守郾城,正合兀術“並力一戰”的心理。

    金軍欲抄襲嶽家軍設於郾城的大本營,挑選1.5萬多名騎兵,披著鮮明的衣甲,抄取徑路,自北壓向郾城。當時嶽飛手下隻有親衛軍(背鬼軍)和一部分遊奕軍。嶽飛指揮將士迎敵於郾城北十多公處。他首先命令兒子嶽雲出戰,並嚴曆地說:“必勝而後返,如不用命,吾先斬汝矣!”嶽軍每人持麻紮刀、提刀和大斧三樣東西,入陣之後即與敵人“手拽廝劈”,上砍敵人,下砍馬足。嶽雲、楊再興等相繼率兵衝入敵陣,殺傷甚多。楊再興奮勇當先,單騎闖入敵陣,打算活捉兀術,結果沒有找到,隻身殺敵數百人,自己多處受傷,仍頑強地殺出敵陣。戰鬥從午後進行到黃昏,金軍終於支持不住,向臨潁方向撤去。此戰金軍兀術的精銳親兵和拐子馬遭到沉重打擊,兀術本人也震恐萬分,他說:“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

    但兀術仍不死心,希圖再戰獲勝。十日,增兵郾城北五店,準備再戰。嶽飛當即率領軍馬出城,並派背鬼軍將官王剛帶領50騎,前往偵察敵情。王剛突入敵陣,斬敵裨將。

    諸將見王剛軍接戰,主張稍退避鋒。嶽飛認為此時正是進軍良機,遂親率騎兵出擊,諸將繼後,左右馳射,擋住了金軍騎兵,打亂了敵人步兵,又敗兀術軍。經過3天激烈戰鬥,嶽飛軍取得了郾城之戰的勝利。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方便以後閱讀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嶽家軍中原大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嶽家軍中原大捷並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