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背後:東晉大量人口苦於賦稅徭役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本章:“桃花源”背後:東晉大量人口苦於賦稅徭役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真真假假描寫了一個叫“世外桃源”的地方。其實,在陶淵明所生活的東晉末期,類似“桃花源”那樣的地方,是有很多的,並且背後隱藏著辛酸的經曆。

    東晉時,中原混戰,世家大族及作為其家產的農奴紛紛南下江南圈地,建立新莊園。晉皇族司馬氏在南方推舉司馬睿建立東晉以後,皇帝手一沒有大軍,二沒有錢糧,三沒有人才,所以隻好與士族門第“共天下”。東晉皇室在立國的100多年中,一直想實現自立的軍隊和賦稅係統,但是又一直遭到來自士族勢力的掣肘,這就給老百姓提供了開辟“樂土”的空間和必要。

    西漢末年開始,很多中原百姓成群結夥,逃進南方的深山老林。現在看東漢末的人口資料,常看到“人口銳減”這個詞,其實這些“銳減”的人口,多數不是死亡,而是跑了。跑到哪去了呢?比較多的是去巴蜀、荊州、武夷這幾個方向。他們到達南方後,多選擇閉塞、險要的山林深處,開辟平地而居。其中發展得比較大的聚落,以鄉黨為核心,選出首領,稱為塢主。塢主選精壯男組成私人武裝,在聚落周圍修築壁壘,這就形成了塢壁或塢堡。其結局或是被朝廷招安,或是被貴族武裝攻滅,或是繼續獨立,成為土豪。

    晉宋時,皇帝從貴族那得不到錢糧人力,所以對佃民征求的徭稅都非常重。史載,當時貧者不複堪命,很多逃亡入“蠻”,成了山民。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的主角漁夫從武陵的某個小漁村出發了。為什武陵漁夫要駕船“緣溪行”,往上遊的深山老林去呢?漁人捕魚,不往水闊魚多的地方去,而要順著小河溝逆流而上?他肯定是在溪水發現了異常——當時的朝廷,對於逃戶聚落是懸賞誅求的,漁夫到上遊去冒險,當然有目的。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方便以後閱讀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桃花源”背後:東晉大量人口苦於賦稅徭役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桃花源”背後:東晉大量人口苦於賦稅徭役並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