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門的閻錫山 為什對教育卻是那慷慨?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本章:摳門的閻錫山 為什對教育卻是那慷慨?

    閻錫山小氣摳門簡直出名,甚至現在山西人被全國認為摳門都跟這個閻老頭的所作所為分不開,更過分的是,據說他因為摳門把本來已經在一定範圍內定的民國主席,也就是民國第一把交椅白白丟掉了,讓人哭笑不得。當然這隻是一個原因,即使閻錫山當時很大方地大把大把花錢,也不一定能改變事物發展的總的走向。而實際上這位老西肯定不會那樣做的。

    可就是這樣一個摳門軍閥,卻做出了這樣一件事情:

    辛亥革命第二年,也就是1912年,山西全省建校數隻有5566個,兒童入學數145266名,培育教員數6706名,籌措經費數400079元;可到了1918年,僅僅過了6年,全省建校數就達到14189個,兒童入學數467069名,培養教員數16682名,籌集經費數1039343元,幾個數字都達到原來的2-3倍,尤其兒童入學數是原來的3倍還要多。

    老西兒對教育如此重視,全省大部分縣級政府自然要將搞好義務教育當作第一要務來抓,在行政開支中,教育經費所占比例一般都是最大。,如忻縣全年教育經費122021元,占該縣當年行政費總開支的61%,定襄縣全年教育經費64543元,占該縣當年行政費總開支的50%,大同縣全年教育經費91789元,占該縣當年行政費總開支的57%,比例之高令人咂舌。

    閻錫山認為,什錢都可省,唯有教育不能省,因為教育是世間第一樣積德的事情。他說道:“世上萬事都可省錢,隻有出錢教子弟求學,是與自己後人積錢的法子。故此錢萬萬不可吝惜,縱然自家現時沒有學生,也斷不可出異言,要知學校是永遠的,無論誰家將來必有子弟入學。況且花錢辦教育是世上第一樣積德之事,你們須以此理告人民知之。”在遇到不想接受教育的群眾時,政府甚至動用警察力量強迫一些民眾接受義務教育。

    不能不佩服山西對於義務教育之忠實努力,自從民國七年開始試辦,到了現山西省100個學齡兒童中已有70多人在國民小學做學生了。山西之下的第二個省份(江蘇)隻有20%多。可見,真正實行義務教育的,算來隻有山西一省。——教育家陶行知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方便以後閱讀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摳門的閻錫山 為什對教育卻是那慷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摳門的閻錫山 為什對教育卻是那慷慨?並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