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妓李師師,後為商人妾?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本章:名妓李師師,後為商人妾?

    白居易在《長恨歌》有這幾句,挺能用來形容李師師的遭遇。

    “……緩歌曼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公元1126年正月,金人的“鞞鼓”動地而來,宋徽宗與李師師的愛情佳話,亦戛然而止。“千乘萬騎”不是走向西南,而是北方的茫茫大漠。那,在這個龐大的俘虜隊伍,有沒有一代名妓李師師呢?

    許多後妃公主被蹂躪至死

    按正常的推斷,開封圍城如鐵桶一般,李師師斷無先行逃走的可能。《三朝北盟會編》說,斯月,為湊齊金人勒索的巨額金銀,尚書省奉旨“籍沒”了李師師、趙元奴等倡優之家。

    這則記載是可信的,她當時還在城內。

    金兵主帥索取婦女的名單,大多是著名漢奸張邦昌等人提供的,李師師想必也在其中。李師師的豔名以及與皇帝的風流韻事,在當時傳播極廣,若以為金人都是聾子傻子,那也未免忒小覷人家的間諜工作了。因此,張邦昌等人絕不敢故意隱瞞,也沒有隱瞞的必要。

    《開封府誌》載,徽宗之女茂德帝姬趙福金,初嫁宣和殿待製蔡鞗(蔡京的兒子),由於容貌最美,金人指名索要,為第一批送入金營者。一個養在深閨的公主,金人尚且知其貌美,遑論“公眾人物”李師師?

    蹊蹺的是,幾乎所有的正史、野史、筆記,均沒有李師師被俘北去的文字記錄。

    此時李師師約莫29歲,風華正茂,遠沒到色衰謝幕的年紀。另外,名媛優伶曆來是坊間熱衷的談資,亦是文人墨客給予深切關懷的對象,一舉一動,皆成八卦,如此震驚中外的大事件,安能無記錄?

    若說文人故意為所愛者諱,不盡然。

    具有史料價值的《開封府誌》、《宋俘記》、《呻吟語》、《青宮譯語》等書,實錄了許許多多後妃公主被蹂躪至死的淒慘經曆,有些細節描述一如小說。如果說要“為所愛者諱”的話,高宗原配懿節皇後(追封)邢秉懿、第一美女茂德帝姬等人,難道不可愛?種種跡象表明,李師師並未被俘。

    至於她是如何逃出開封圍城的,不得而知。以她的聰明才智,化妝隱匿民間,借機隨難民潮南下,也不是沒有可能。

    李師師逃去了南方

    李師師到底去了哪?

    靖康元年春天的某日,在前往江南的官道上,有位讀書人見過一個麵容憔悴的女子,據說正是李師師。在她那略含憂思的目光,讀書人分明讀出了淒涼,除了淒涼,還是淒涼。這個讀書人就是評話小說《宣和遺事》的作者無名氏。本朝人說本朝事兒,值得相信嗎?您看著辦。總之前路漫漫,何處是歸程!

    評話小說若不可信,那張邦基的《墨莊漫錄》總還可信吧。

    張邦基,南宋高宗時人,他在書中說:“政和間,李師師、崔念奴二妓,名著一時”;又說,李師師流落浙江,“士大夫猶邀之以聽其歌”,但“憔悴無複向來之態矣”。這一記載,被後世許多史家所認同。

    看來李師師確乎逃到了江南。

    我們或能想到當時的場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女子,色未衰,藝未荒,又曾是皇帝的情人,陡然遭遇家國破碎的打擊,顛沛流離的磨難,心灰意懶的情狀,委實就在眼前。曾經的紅男綠女、歌聲沉醉、欲海橫流,都已如夢似幻,成為過眼雲煙,唯有“縷衣檀板”以苟且度日罷了。

    也有人在湖湘間發現了李師師的芳蹤。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方便以後閱讀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名妓李師師,後為商人妾?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名妓李師師,後為商人妾?並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