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考舉的查漏補缺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血狸奴 本章:第424章 考舉的查漏補缺

      第424章 考舉的查漏補缺

      對於竇嬰,劉勝並沒有再做過多的感慨。

      哪怕這位外戚是故大將軍、太子太傅,是竇氏外戚,乃至於有漢以來,漢家最優秀的外戚之一,也同樣如此。

      ——那封詔書,劉勝能大致確定是先帝所留。

      但很可惜:沒有備份。

      既然沒有備份在石渠閣和相府,那就是毋庸置疑的矯詔。

      劉勝不知道老爹劉啟為什這做。

      不知道老爹劉啟,要給竇嬰留下這一封具有催命效果的遺詔。

      劉勝知道的是:隻要自己沒那個心思,竇嬰這一聲,已經再也沒有重新起複的可能了······

      ·

      “陛下召臣等前來,所為何事?”

      天子勝新元二年,春正月,未央宮宣室殿。

      本是平平無奇的一天,卻因為劉勝的一聲招呼,便讓朝中公卿重臣齊聚於此,為這個再正常不過的日子,增添了一種不一樣的氛圍。

      ——嚴肅。

      當這樣的非正式場合,讓如此之多的高官重臣聚集時,氛圍隻會朝著愈發嚴肅的方向發展。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次集合,很可能是為了解決一件非常巨大,甚至大到足以改變文明進程的大事······

      “考舉。”

      劉勝沒有多繞彎子,而是在人到齊之後的第一時間,便將議題直接擺上了台麵。

      而在劉勝甩出這個一體之後,到場的公卿重臣們,則懷著各樣的心緒、帶著各異的神情變化,於殿室兩側的席位間皺眉思慮起來。

      丞相桃侯劉舍明顯沒什壓力,隻稍思慮片刻,便大致明白了劉勝的意圖。

      ——去年的考舉,是在春天,匈奴人叩邊馳掠之後,秋天的馬邑戰役之前進行。

      雖然從頭到尾都沒有出岔子,但不得不提的是:這人類曆史上第一次考舉的風頭,無疑是被馬邑戰役搶了個一幹二淨。

      以至於如今的長安,街頭巷尾都還不時有人在說:讀書有個屁用?

      幾代人積攢下來的財富,走通了不知多少門道、人脈,好不容易供出來一個讀書人,參加考舉經受層層篩選,最後出來也不過是個二百石的小吏起步;

      再看看軍隊?

      隻要膽子大,隨便砍下來幾顆首級,那就是實打實的錢糧布帛,加官進爵。

      而且相較於‘讀書參加考舉高中’,顯然還是‘習武參軍斬將奪旗’,說出去要來的更有麵子,也更能為自家帶來社會地位。

      而這樣的問題,無疑是劉勝所不能接受的。

      早在確定考舉——確定華夏曆史上第一次的考舉的時間,是在去年春天之後、秋天之前的這段時間間隔之中時,作為丞相的劉舍就曾對此表達過疑慮。

      劉舍告訴劉勝:將考舉安排在這樣一個微妙的時間節點,會不會讓天下的文人覺得自己被輕視,同時又讓武人覺得自己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而劉勝的回答是:複國者,文盛則吏治清明,武強則民生安樂,二者缺一不可;

      武強而文弱,是為窮兵黷武,文盛而武微,則謂民強國弱。

      說白了,就是文武兩條腿,劉勝那條也不放棄,甚至不希望漢家是文武不均衡的坡腳政權。

      於是,華夏曆史上,甚至很可能是人類曆史上的第一次考舉,便在劉勝的堅持下,於劉勝新元元年進行,並最終得出了結果。

      而現在,馬邑戰役已經結束,天子勝加冠親政在即,既然重提了考舉,那自然不會是閑著沒事,想要聽朝中重臣對上次考舉的意見。

      準確的說,劉勝是想讓眾人通過上次的考舉總結經驗教訓,並以此為基礎,為下一次的考舉做準備。

      而‘下一次’考舉,或許也就意味著幾年之後,考舉取仕,將成為漢家習以為常的慣例······

      “丞相桃侯臣劉舍,稟奏陛下。”

      “考舉,是國朝取材納士的大策,更是天下文人士大夫一展宏圖的正道。”

      “故臣認為,凡是關於考舉的事,都應當慎之又慎,盡量做到麵麵俱到,以免節外生枝。”

      “——臣的父親曾告訴臣,說太祖高皇帝曾這樣說過:這天底下麻煩事兒最多的,一個是身懷六甲的女人,一個是乳臭未幹的小子,再有,便是自命不凡的儒生。”

      “雖然考舉取士,並不全是在儒生當中取,但在臣看來,當也是相差無多的······”

      聽聞劉舍這一番半帶嚴肅,半帶戲謔的調侃,劉勝隻含笑點了點頭。

      而殿內原本莊嚴肅穆的氛圍,也隨著劉舍這恰合時宜的玩笑而輕鬆了起來。

      文人事兒多?

      或許吧。

      至少在這個時代——在這個君子六藝還是禮、樂、射、禦、書、數,而非琴、棋、書、畫、詩、酒的時代,文人和武人的分界線,其實還沒有那明顯。

      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其實都並不會專門去說自己的文人或者武人。

      這個時代的‘文人’,往往指的是那些憑文學才能入仕為官的人,而‘武人’則指那些因武勳而得以顯貴的人。

      但無論是憑文才做官,還是憑武勳顯貴,大多數人也都不會丟下自己不擅長的另一方麵。

      ——武人顯貴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認字,隨後就是讀書充實自己,以免自己的顯貴是曇花一現,後世子孫隻能在自己的歌功勞簿上坐吃山空;

      而文人為官之後,也同樣會心心念念於找個機會到軍中曆練一番,以補全履曆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從軍經曆,以及至少拿得出手的武勳。

      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治民,在後世是專門用來誇讚那些文武雙全,百年難得一出的大賢;

      但在這個時代,確實絕大多數掌權者的常態,以及每一個有抱負者的追求。

      隻不過,劉舍說的也不算全無道理。

      文人,至少是那些目前還自詡為‘文士’,想要通過考舉來踏入宦海的人,大都還是沒有太多人生經曆,隻具備一定程度的文學素養,甚至都未必有穩定價值觀、世界觀的年輕人,愣頭青。

      而這樣一個群體,想要讓這樣一個群體為國家出力,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劉勝,自然需要盡量的照顧到這個群體的情緒。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方便以後閱讀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第424章 考舉的查漏補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第424章 考舉的查漏補缺並對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