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七章 “氣溫高達三十度!”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王子虛 本章:第二六七章 “氣溫高達三十度!”

    在工廠幹活當然也是要學的,工廠理所當然的操作就是老帶新,心的工人首先要學習。

    老工匠是去年人造絲研發成功後,就開始從大明本土聘請的老紡織工人。

    現在招工不好招,特別是有技術的工人,就算是高價挖人也需要時間。

    紡織機械的采購倒是略微容易一點,是通過皇室財團內部調撥的,加錢插了隊。

    這些工人和機械準備的時候,彈力絲也研發的差不多了。

    大食國朝廷也正式決定將防治中心挪到墨洲東部。

    已經進了小西洋的老工人和紡織機械,**份的時候接到了命令轉向。

    十月底的時候來到了蒙縣。

    大食國紡織公司接收了當地原有的作坊式的紡織廠,擴大工廠規模的同時,利用原有廠房開始搭建測試性的人造絲紡織產線。

    用於紡織的絲線材質是前所未有的,紡織機也不是專門針對人造絲設計的,就算是幹過紡織的老工人和工匠也需要重新適應。

    而這一適應就是兩個月,期間斷斷續續的學習和摸索,反複修改了很多生產環節。

    直到安康元年年底的時候,才勉強可以順暢的跑完生產流程了。

    到了安康二年二月份的時候,老工匠們才基本能夠不停歇的流水化生產了。

    但是老工匠們沒有就這當普通工人,而是開始批量化的循環帶徒弟了。

    因為也是到了二月份的時候,各地來的新工人移民也陸續開始抵達。

    郝仲義帶的班組隊伍協調性非常的好,主要是勉強有了通用語言,學習起來非常快。

    隻用了半個月就基本掌握了技術,到四月份的時候,就勉強能跟上老工匠的生產速度了。

    郝仲義的管理能力得到了認可,這個廠的掌櫃給郝仲義升了職。

    擔任了這個車間的副主任,負責管理三個生產班組。

    同時給郝仲義自己親自管的班組安排了一個特殊的活兒。

    去和工匠們一起摸索批量化針織生產工藝。

    絕大部分常規的布料,基本都屬於“梭織”工藝。

    也就是傳統的織布機的形式,以飛梭牽引緯線在織布機的經線中穿梭編製。

    這樣的布料是平直的,通常沒有自帶的彈性。

    絕大部分外套、襯衫、長袍、褲子等等衣服,通常都是梭織的。

    針織則是用帶鉤的針,把線不斷的彎曲回轉,做成一個個的活節扣,相互勾連在一起。

    由於本身結構都是活扣,一個個的圓環內部都有空隙,就算是絲線本身沒有彈性,針織出來的布料也會有少許的彈性。

    毛衣、襪子、內衣通常會使用針織工藝。

    這個工藝是現成的設計好的,隻是現在沒有幹過這個活兒的熟練工人,所以要找一批靈巧的工人和工匠配合完成工藝複原。

    郝仲義的班組,和大明本土來的工匠一起忙活,折騰了將近一個月才基本能明白。

    然後郝仲義的班組就開始帶學生了。

    帶學生有額外的工錢,實際幹的活兒還少了,沒有工人會不樂意。

    這種生活持續了沒多久,剛剛帶出了兩組學生,郝仲義的班組又有了新活。

    大食親王殿下設計了“圓形機械針織”技法,讓郝仲義的班組去摸索批量生產方案。

    常規的針織工藝是編製出一塊布,要做成襪子還要再拚接縫合。

    圓形工藝則是直接編製成一個超長的圓筒。

    一節一節的裁斷之後,把其中一端加固,另一端縫合,就成了一隻隻的襪子。

    已經掌握了針織技術的工人們,嚐試有一定限製條件的類似工藝還是比較快的。

    郝仲義的班組忙活了大半個月,弄明白了圓形針織方案,然後再次開始帶學生。

    這次就進入了基本穩定的長期的生產生活了。

    因為經過了大半年的折騰,這個紡織產業園基本上完善起來了。

    編織襪子用的技術不重要,所以放在了最後去實現。

    紡織工人編織出來的幾種布料,送到相鄰的車間去製作衣服、包裹、裝具,然後裝船運輸到目的地去。

    在波斯海灣的大食國首都,朱靖垣在自己第二個孩子滿月之後,正式帶著全家和臣子們搬進了新的大食國王府。

    梁雲英在新王府住了一個月,就正式的跟朱靖垣道別,返回京師去了。

    梁雲英不隻是大食國的太後,更是大明的皇貴妃,不能一直在大食國住著。

    梁雲英對兒子和孫子們那是依依不舍的,但是朱靖垣的心情卻是另外一種感覺。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1805》,方便以後閱讀大明1805第二六七章 “氣溫高達三十度!”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1805第二六七章 “氣溫高達三十度!”並對大明1805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