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一百四十四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

    不知過了多久之後,一夜的廝殺漸漸過去,天邊已經漸漸泛起了魚肚白。

    想來今天會是個好天氣。

    在糜暘率領百騎離去後,陸遜就護衛著孫權來到一處山丘之上。

    在安排好山丘的防務之後,陸遜就命人四處去招攬流散的吳兵吳將。

    但隨著各處的傳令兵回來,他們口中的回稟聲令孫權心中如墜冰窟。

    “眾營皆空,兵士死散,沒人應答。”

    就算北營已經被徹底燒成灰盡,但大火並沒有深入東營與南營。

    兩營合起來總計有上萬頂營帳,但如今在如此多的營帳之中,各部傳令兵竟然大多單人而歸,可見這一戰吳軍死傷有多慘重。

    但孫權還是不死心,他想著再等等。

    這時孫權身邊唯一的大將陸遜勸說孫權道,“眾心離散,不可複用,我們應該立即奔往長江以東。”

    “否則若糜子成率大軍回轉,至尊危矣。”

    麵對著陸遜的勸諫,孫權人依附在馬鞍上嘴中歎息連連,但最終還是沒有下達命令。

    難道十萬大軍就這沒了嗎?

    當初合肥一戰,雖然他被張遼追擊的幾乎身隕,但是他的大軍並未折損太多。

    見孫權還一副不死心的樣子,陸遜將孫權強扶上馬,而後他以劍鞘擊打戰馬,讓戰馬將孫權帶走。

    陸遜則是率領著數百吳兵,跟在孫權身後朝著公安港快速而去。

    當陸遜護衛著孫權來到公安港後,發現此處所有的戰船幾乎已經被糜暘的一把火燒了精光。

    長江上到處都是焦黑、散裂的木板。

    見到這一幕,孫權麵若死灰,最後還是陸遜沉著冷靜。

    他命令身後士卒找來幾塊還算完好的木板,而後將他們拚接在一起,製作成了一個簡易的木筏。

    陸遜親自撫著孫權上了木筏,而後他為孫權親自執杆帶著孫權朝對岸劃去。

    至於身後的那數百吳軍,陸遜已經管不了那多了。

    這時朝陽已經出現在天空上,和煦的陽光散在公安港之中。

    孫權坐在木筏之上,想起當初他由千人護衛,乘坐著高大無比的樓船來到這公安港中。

    但如今,公安港中的大火燒了整整一夜還未停息。

    而他自己,堂堂一江東之主卻坐著一簡易木筏,十萬大軍如今隻剩下陸遜一人在為其撐杆。

    這種悲涼的景象,令孫權在木筏之上擊打木板唱起了《十五從軍征》。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鬆柏塚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穀,井上生旅葵。

    春穀持作,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孫權語氣悲愴,唱著唱著就流下了眼淚。

    這首詩中的老兵尚還能回家,但他命令出征的那十萬大軍,最後又能回去幾人呢?

    而正在撐船的陸遜,聽到這悲愴的歌聲,他眼睛也已經通紅。

    十萬大軍當初意氣風發得從江東出發,但如今卻隻剩他與孫權以一木筏逃回江東,人間大悲莫過於此。

    這一戰,打得江東太疼了!

    ...

    在公安城外,數千漢軍加上數千蠻兵匯聚成一股近萬人的大軍,正在追殺著已經潰不成軍,慌不擇路的數萬江東大軍。

    數萬江東大軍在漫無目的的奔逃之上,漸漸跑到了洈水之旁。

    公安原名孱陵,不僅靠近長江,而且縣外不遠處就有兩條長江支流油水與洈水。

    當數萬吳軍逃至洈水前時,他們才發現前方已經無路。

    可是見到後方近萬漢軍已經殺至,無奈之下他們隻能冒險涉水而過。

    洈水雖然水量豐富,但卻河道狹窄,一時間根本沒辦法容納數萬吳軍一下子渡過。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野果,.yeguoyuedu 安裝**。】

    所以縱使這數萬吳軍大多是精通水性之輩,但他們一下水之後,就因為人數眾多,在水中引發了大麵積的擁堵。

    在密集雜亂的水下,水性再好,最後也隻有溺斃一途。

    當剛與大軍匯合的糜暘領軍到達洈水之後時,他就見到數萬吳軍大多已經在洈水中,但因為沒辦法及時遊到對岸,所以溺斃在水中的不計其數。

    洈水上很快就浮現了眾多的屍體,而因為這數萬具屍體,洈水幾乎為之不流。

    雖然有少部分吳軍已經逃到對岸,但除了在水中淹死的大部吳軍,這時在糜暘身前的還有近萬吳軍。

    這近萬吳軍早已經嚇破膽,他們在見到洈水已經不能渡過,而後方追兵已至的情況下,就紛紛跪下請降。

    近萬吳軍的請降聲響徹在洈水旁的山穀之中,麵對著近萬吳軍的請降,糜暘並沒有馬上決斷。

    這時於禁趕緊拍馬來到糜暘身前,他臉上滿是潮紅之色,今夜一戰實在打的太痛快了!

    舒暢程度與當年他所經曆的官渡一戰相比,不相上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於禁對糜暘言道:“主簿,城中糧草不多,若受降這近萬吳軍,城內恐有糧荒。”

    要是之前的於禁他還會對糜暘建議,將這近萬吳軍盡皆屠戮,然後築成京觀擺在公安城下,以此來宣耀武威,震懾孫權。

    但隨著與糜暘的相處,於禁深知哪些話該說,哪些話提都不要提。

    他隻是默默提醒,城中已經缺糧的事實而已。

    本來城中的糧草就已經不足一月之數,要是再受降這近萬吳軍,不出半月,公安城中的糧草就得告急。

    於禁的建議,讓糜暘的臉上顯現了思索之色。

    而糜暘的思索在眾人看來就是遲疑。

    在當代,主動投降叫請降,而被請降的一方是可以拒絕的。

    糜暘的遲疑,讓他身前的近萬吳軍變得恐懼起來。

    這近萬吳軍的膽氣已喪,甚至連手中的武器都不知道丟到哪去了。

    他們的將校指揮係統已經被全部打亂,雖然他們人數不少,但要是糜暘下令身後的漢軍屠殺他們,他們是沒有反抗之力的。

    就在近萬吳軍的恐懼越來越強的時候,糜暘將手中的長劍收入腰間的劍鞘中。

    他大聲喊道:“吾受降!”

    當糜暘這句話一出,近萬吳軍因為撿回了一條命,紛紛感激涕零的對糜暘俯首叩拜不停。

    而糜暘那收劍回鞘的舉動,也落在了近萬吳軍中一位將領的眼中。

    他也心甘情願地對糜暘叩拜起來。

    在受降了近萬吳軍之後,一夜的戰鬥已經臨近尾聲,糜暘令軍中將校將這近萬吳軍如之前一般押入城中。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一百四十四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一百四十四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