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君誌當承 糜暘之策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一百五十四章 君誌當承 糜暘之策

    隨著劉備與曹操各自將手中敬向對方的酒飲下,代表著由曹操提起的“漢水之約”正式生效。

    也許這條暫時劃分兩家疆界,兩家共同罷兵的約定並未付諸於文筆,更未蓋上任何一方的王印。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蘋果均可。】

    但劉備與曹操都知道,能夠決定“漢水之約”是否有效的,不在於那些文字與縹緲的信譽,而在於形勢。

    正如曹操所說當今的形勢,繼續打下去,最後兩家隻會兩敗俱傷而已。

    而隻要形勢不變,那這“漢水之約”自然就會一直有效。

    但若是一旦形勢有變,兩家再次大戰的時候不會遠的。

    在與劉備達成了“漢水之約”後,曹操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隻是他麵上卻不動聲色。

    他感覺暴雨將至,亦覺得身體又有些不適了,所以他已經有了離去之意。

    曹操臉上露出一絲笑容,他對著劉備言道:“玄德,今日你我二人煮酒論誌,或者在將來會成為一段佳話。”

    “但可惜,今日你我都無法說服對方。”

    “你我就像一麵銅鏡,各自映照著雙方的另一麵。”

    “隻不過這樣才有趣,人生在世,好友難得,對手亦難得。有你在,操的一生才不至於那無趣。”

    “你我誌向之對錯,就交由後世人去評說吧。”

    “今陰雨將至,吾當北歸,臨別之際,操最後以一次舊友的身份,向你拜別。”

    “吾先走一步了。”

    說完後,曹操從船頭上起身,對著劉備一拜。

    曹操的這一拜,令劉備想起了當年在洧水河邊,亦是有一立誌要匡扶漢室的曹司空對其一拜,迎接他的到來。

    時光匆匆,當年滿腔熱血的曹司空,怎得就變成今日的竊國大盜曹操了呢?

    劉備起身對曹操亦回了一禮,猶如當年的劉徐州感謝曹司空對其的迎接。

    二王互拜之後,天上的兩條雲龍似有所感,齊齊消散在天空之中。

    似乎在映照著二王最後的結局,終究不分勝負。

    在劉備回拜之後,曹操立馬轉身步入船艙中,令夏侯尚撐船返回北岸。

    這時曹真跟隨曹操回到船艙中,曹操看向他問道:“那個糜暘記住了嗎?”

    曹真臉色慎重的點點頭。

    曹操背負雙手,望向這已經陰暗的天地,他對著曹真囑咐道:

    “記住他,以後他會成為你此生大敵。”

    世間又出英才,可惜他曹孟德,此生再無機會與此英才過招了。

    ...

    在曹操率先離去後,劉備命關平前去撐船,留下了糜暘在他身邊。

    劉備令糜暘坐在他身前,糜暘從命坐下。

    劉備看向他一手調教出來的糜暘,劉備問道:“你知道今日曹操,為何會特意隻帶子侄出來相會嗎?”

    麵對劉備的疑問,糜暘思考一番後答道:“曹操是在暗示他曹家後繼有人?”

    糜暘的回答令劉備臉上露出了笑容。

    “你很聰慧。沒有辜負孤對你的期許。”

    “隻是你還有一點沒說對。

    曹操有此舉,是意在告訴孤,要想平定當今亂世,一代人的力量不夠,需要後代的接力。”

    “雖然孤一直想親手平定這亂世,但孤今年已經六十。”

    “花甲之年,孤不知還能再征戰幾年了。”

    “孤所器重的諸臣中,便是孔明,今年亦已經四十。”

    “而太子方才十四。”

    “歲月從白駒過隙,無法挽留,大漢的將來也許會落在你們下一代的肩上。”

    “在下一代中,你天資最高,戰功最著,與太子關係最為親近。”

    “太子年幼,而你卻能輔左太子很久很久。”

    “縱使天下能在孤這一代平定,但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

    “子成,你願意繼承孤的誌向,為這世間萬民帶來真正的和平嗎?”

    劉備說完後,用清澈的目光看向糜暘,期待著他的回答。

    麵對劉備的看重,糜暘心中感動,也許是劉備今日與曹操相會,有所感觸才會說出這番話。

    也許劉備是在未雨綢繆。

    但無論如何,劉備對其的器重與期許是深厚的。

    糜暘對著劉備一拜,口中鄭重承諾道:“臣必效死以踐大王誌向!”

    糜暘的康慨應答令劉備大笑起來,曹操後繼有人,他劉備又何曾不是呢?

    在劉備與糜暘交談的時候,關平已經撐著艨艟回到了南岸。

    當艨艟停穩之後,糜暘就攙扶著劉備起身,一起踏上了岸。

    劉備等人上岸之後,早就守在岸邊的關羽等人就紛紛圍了上來。

    見諸臣皆在,劉備不動聲色,他命諸臣回到帳中議事。

    在劉備與諸臣回到帥帳中後,劉備就將方才他與曹操所談的“漢水之約”告知了眾臣。

    帳中諸臣聽後,各人神色不一。

    但他們對於兩家共同罷兵一事,都是讚同的,包括關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益州自漢中之戰後,就已經元氣大傷,要不是劉備執意要救援關羽,益州至少一年內,是不會動兵的。

    而荊州更不用說,經曆了數場大戰,國力民生已經受創嚴重。

    要不是去年關羽擊破徐晃收獲了大批糧草,恐怕現在數萬大軍就已經斷糧了。

    而且現在已經慢慢步入春季,春耕時分將到,一年的春耕關係一年的糧食收成,是絲毫耽誤不得的。

    隻是雖說要退兵,但具體要怎退,卻不能馬虎。

    畢竟曹操向來詭詐,不能完全聽信他一麵之詞。

    劉備先看向張飛,令其率領本部兵馬回返東三郡,暫時董督三郡要務。

    先前張飛為了穩定東三郡,將當地豪強申氏兄弟一並帶來,這畢竟是權宜之計。

    東三郡一下少了兩個太守,終歸對發展當地民生不利。

    劉備發出命令之後,張飛立馬出班領命。

    隻是在張飛離去前,劉備特地再次對張飛囑咐道:“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莫要再犯!”

    劉備善於知人,他深知關羽與張飛雖然都是一時名將,但兩人的性格都有著缺點。

    關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此次荊州之難,雖說大多原因在於孫權,但關羽的性格亦是一種誘因。

    所以如今在麵對張飛臨去之前,劉備特意對其囑咐。

    麵對劉備的勸戒,張飛臉有動容,而後對著劉備一拜離去。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一百五十四章 君誌當承 糜暘之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一百五十四章 君誌當承 糜暘之策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