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一百七十九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

    劉禪出生於建安十三年冬季的荊州新野,那時候的荊州正處在大變前夕。

    第二年,曹操率領二十萬大軍南征荊州。

    那時劉表病死,劉表次子劉琮繼位,遣使者投降曹操。

    劉備本屯兵於樊城抵禦曹軍南下,不知道劉琮已經投降的消息,他到了宛城才知道狀況。

    在知道情況後,他隨即率軍南撤,想到江陵領兵據守曹軍。

    到當陽時,竟有十餘萬民眾自發跟隨劉備,輜重數千輛,日行十餘。

    這緩慢的行軍距離,終於讓劉備的軍隊在當陽,被曹操親自率領的五千鐵騎追上。

    那時候劉備本可以甩下十餘萬民眾,急速行軍率領大軍前往占據江陵。

    江陵乃是荊州富庶之地,城池中糧草甲胃無數,得到江陵,劉備足夠有資本逐步統一荊州。

    曹操就是擔心劉備會占據江陵,才親率鐵騎一路狂奔追擊。

    但為了百姓的安危,劉備不忍心丟棄他們。

    後曹操的五千騎軍追擊上劉備的大軍之後,為了保護百姓,劉備的大軍根本施展不開。

    這一點被善於把握戰機的曹操抓住,曹操可不會管百姓的死活,於是乎那一戰劉備幾乎全軍覆沒,劉備率領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而逃。

    若當時劉備聽從建議,舍棄百姓,江陵早就會是他的囊中之物。

    就算拿不下江陵,他亦不會落到全軍覆沒的下場。

    在當陽一戰中,劉備的兩個女兒被曹操大將曹純所捕獲,就連那時尚在繈褓之中的劉禪亦陷落在亂軍之中。

    幸虧有著趙雲的拚死護衛,劉禪最後才有驚無險。

    建安十四年至建安十七年之間,劉禪逐漸長大,開始有了一些記事的能力。

    可是那時劉備正忙於與孫權聯盟,四處征討荊州建立根據地,而劉禪就一直跟隨著劉備忽南忽北。

    後建安十七年劉禪五歲時,他差點被劉備繼妻孫夫人攜帶返回江東。

    幸虧張飛與趙雲及時截江奪船,方才沒有讓劉禪深陷險境,成為質子。

    但這一件事,給那時幼小的劉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建安十九年劉禪七歲時,劉備平定益州後便將其接至成都,他的生活才逐漸得到安定。

    這些種種往事無疑在劉禪心中,埋下了一些驚疑彷徨的種子。

    因為這些種子,讓劉禪自小就養成了仁弱、沒有主見不夠武斷的性格。

    加上兒時的經曆,讓劉禪養成了依賴別人的習慣。

    自劉禪到成都之後,到了一個全新環境中的他,因為本來就缺乏安全感,所以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不適應。

    他的親近之人如劉備、諸葛亮、趙雲等人大多要忙於公務,不能時刻在深院之中陪伴著他。

    而劉禪的新一任繼母吳氏本就是劉備為了穩定益州人心,方才迎為繼室的。

    劉備對吳氏本來就沒多少感情,更何況有著上一任繼妻孫氏的榜樣在,劉備並不完全放心將劉禪交給吳氏教養。

    在這種情況之下,當時時常陪侍在劉備身邊的,年紀與劉禪相差不大的糜暘,就承擔起了很大一部分陪伴劉禪的責任。

    糜暘之姑母乃是劉備正妻,身為劉備正妻的母族,糜暘乃是正兒八經的劉備外戚,名義上更是劉禪的表兄。

    加上糜暘之姑母糜氏,乃是為救劉禪而死,有著這份恩情在,劉備更放心讓糜暘陪伴劉禪。

    那段時間中,糜暘日則陪讀,夜則同室,陪劉禪度過了整整五年時間。

    在那劉禪彷徨、不安的五年中,是糜暘日夜陪伴在劉禪身邊。

    在劉禪性格,心智逐漸成熟的五年之中,是糜暘作為表兄一直照顧提點著劉禪。

    有著這五年的陪伴之下,劉禪對糜暘的感情,可不是一般的深。

    對劉禪來說,相比於他最近幾年才出生的劉永、劉理兩位弟弟,糜暘才更像是他的親人。

    所以在劉禪看到糜暘歸來的那一那,他臉上的雀躍之情,幾乎就要掩蓋不住。

    劉禪來到糜暘身前,他正要如往前一般先對糜暘一拜。

    但他的這個行為,卻被反應更快的糜暘所阻止。

    在阻止之後,糜暘率先對著劉禪一拜,口中言道:“臣拜見太子。”

    在糜暘向劉禪拜完之後,糜暘又轉身對著尹籍一拜:“尹師安好。”

    尹籍作為劉禪的老師,糜暘作為曾經劉禪的伴讀,尹籍自然亦是教導過糜暘的。

    糜暘的這一幕落在尹籍眼中,令其微微點頭。

    糜暘有安漢將軍之風,雖有大功在身,卻並不恃寵生嬌。

    尹籍在受了糜暘一拜後,緩緩起身,亦對糜暘微微一拜,而後他便整理衣袖走出了大殿。

    隻要眼睛不瞎都看得出來,在糜暘到來後,劉禪已經無心學習。

    既然如此,還不如主動給劉禪放個假,讓他與糜暘好好敘敘舊。

    在尹籍走後,劉禪悄悄長舒了口氣,而後他用不解的目光問道:“為何表兄方才不讓我向你行禮?”

    “以前表兄未離開成都前,都是禪先主動向表兄行禮的。”

    麵對劉禪的疑問,看著眼前已經長高了不少的表弟,糜暘笑著回答道:

    “之前公嗣隻是大王公子,未有名分在身,你我之間交往以長幼為先。”

    “但公嗣現在是太子,太子乃半君,豈有君向臣行禮的?”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代表成年,成年之後方才取字。

    但其實很多人的字並不是成年後才獲得。

    提前給子侄取字,有著希望子侄快點長大的美好期望。

    當初劉備立劉禪為王太子後,便順勢為劉禪取字為公嗣。

    糜暘的回答讓劉禪的眉毛微微皺起,但他也沒在這件事上多作思考。

    在糜暘回答之後,劉禪因為身高還未完全長開,所以他便拉著糜暘的衣袖來到他的內殿之中。

    崇文殿不僅是劉禪學習的場所,更是他的居所所在。

    在帶著糜暘進入內殿中後,劉禪揮手屏退了內殿中的所有侍者。

    劉禪讓糜暘在內殿中的書桉前坐下,而後他便小跑去他的床榻旁的書架所在,從上麵取下一個錦盒。

    劉禪抱著這個錦盒,一臉神秘的來到糜暘身前坐下。

    他將這個錦盒放在書桉上推到糜暘身前,隨後他打開錦盒,露出麵的一本書籍。

    他臉上浮現得意之色對糜暘言道:“前年表兄出發去荊州之前,曾在我麵前感慨離開成都之後,不能再聆聽諸位名師教誨。”

    “表兄的話那時就記在我心中。”

    “後來表兄走後,每逢各位名師教導我經書典籍之時,我都會將各位名師的見解一字不落的記錄之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一百七十九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一百七十九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