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二百零六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

    在糜暘攻下西城的第三日,一支三千軍士左右的艦隊出現在西城外的漢水流域之上。

    這一幕很快被糜軍的探子所探知,報給了西城之中的糜暘。

    在糜暘得知消息後,他便率領著數百親軍搭船來到這支艦隊之前。

    根據探子的描述,這支三千餘人的艦隊,應該是由漢中太守魏延親自率領的。

    想來魏延是收到自己的消息後,擔心漢興郡的安危,所以特別親率大軍前來,一則探聽消息,二則可協助自己破敵。

    之前申儀利用地利優勢,搶先向周圍各郡及成都發出控告自己文書一事,糜暘在攻下西城後,便已經從一名叫趙勤的關中士子口中得知。

    隻不過相比於呂乂等人的擔憂,糜暘在聽到這個消息卻很是澹然。

    申儀這惡人先告狀,意圖擾亂視聽的一策,看起來美好,但卻用錯了地方。

    單單論糜暘自身的身份,糜竺之侄,關羽之婿,法正之徒......隨意一層身份都是糜暘的護身符。

    在這種情況下,那得是有多傻的人,會相信自己有反叛之意。

    魏延隻是情商不高,不是傻。

    當糜暘率領數百親衛來到魏延的艦隊不遠處時,發現了糜暘到來的魏延,派出親衛將糜暘給接引到他的樓船之上。

    糜暘上了魏延所在的樓船後,他見魏延正站在樓船上的女牆邊,望著西城城門上高高懸掛的上百顆頭顱。

    在原身的印象中,他年少時是有見過這位名將的。

    見魏延臉上似有沉思之意,糜暘讓親衛在旁等候,他自己上前對著魏延一拜,口中呼道“鎮遠將軍。”

    在糜暘的呼喚下,魏延從沉思中回過神來,而後他轉身看向糜暘。

    雖說魏延以往與糜暘沒有過多接觸,但原本作為劉備部曲的他,是見過年少時的糜暘的。

    隻是隨著糜暘年紀漸長,魏延並未見過成年後的糜暘。

    幸好糜暘成年後的樣貌還有著少年時的影子,所以魏延在看到糜暘時,覺得有些熟悉之感。

    魏延看著糜暘,亦對著他回了一禮,而後回應道“關內侯。”

    魏延在回應糜暘過後,直接指著西城上的那百餘顆頭顱問道:“關內侯用了多久時間拿下西城的?”

    在魏延從南鄭出兵的第二日,他便收到了糜暘的文書。

    看過糜暘的文書之後,魏延才更加清楚漢興郡中目前的情況,同時魏延在心中也徹底將申儀定義為叛賊。

    在這種心思的影響下,魏延並沒有回兵南鄭的心思,反而加快了行軍速度。

    西城一地的位置太過緊要了,若是申儀占據自守再引入魏軍,那不止漢興郡會陷入戰火之中,便是漢中郡也會遭受戰火波及。

    漢中郡在他的努力下,尚在恢複元氣的過程中,這時候是經不起一場大的戰火侵襲的。

    所以魏延繼續領兵而下,是想著協助糜暘早日平定西城之亂。

    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的行軍速度已經算很快了。

    可是當他趕到的時候,西城的城牆上已經掛滿了申氏黨羽的首級,就連西城上的旗幟亦是換上了“糜”字。

    糜暘這種破城的速度,著實出乎了魏延的預料。

    麵對著魏延的詢問,糜暘答道:“一日而已。”

    聽到糜暘攻破西城隻用了一日,魏延臉上閃現了些許詫異之色。

    西城的城防是不如當世堅城,但是一日破城,按照常理來說也是很難做到的事。

    見魏延臉上有詫異之色,糜暘將前幾日他如何破城的過程,大致在魏延麵前複盤了一遍。

    在聽完糜暘的複盤之後,魏延的臉上浮現出一些笑容。

    先誘敵出城野戰,在野戰中大敗敵軍,隨後尾隨潰軍趁亂破城,這的確是個很好的戰術。

    見這個眼高於頂的名將,還會對自己主動流露笑容,糜暘心中對魏延的認識多了一重。

    也是,也許魏延情商不算高,但不代表是那種龍傲天性格。

    現在的自己與魏延相比,除了軍職與資曆有所差距之外,其他方麵並不比魏延差。

    在戰功與威望一項上更是猶有過之。

    魏延這個人的性格,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

    隻要你有與我平等對視的資本,那我就會重視你。

    隻要你有強過我的地方,那我就會服從你。

    例如曆史上魏延對諸葛亮,雖然因為諸葛亮經常不采用他的計策,有所怨言。

    但在北伐期間魏延可是指哪打哪。

    魏延看向糜暘繼續說道:“往年成都中“太子四友”之名,延曾聽聞過。

    之前延還以為這隻是所謂的養名虛詐手段,做不得真。

    現今子成先破吳軍,再定漢興,足可以見子成之才非假。

    然其餘三友,隻怕是徒有虛名。”

    依照魏延的性格,讓他誇獎人是很不容易的。

    隻是糜暘聽完魏延的誇獎後,他總覺得哪有些不對。

    這魏延誇人的方式,怎有點奇怪。

    不過想想魏延的為人,糜暘也在不在意這點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曆史上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爭執再起,互相控告對方謀反,當這個消息傳回成都時,劉禪猶豫不能決。

    但相比於劉禪的猶豫,當時清一色的朝廷重臣全都是支持楊儀的。

    蔣琬與董允這兩位朝廷重臣,更是用自己的身家性命為楊儀作保。

    蔣琬、董允兩位重臣的私德不差,而且楊儀也很高傲,很多人不喜歡的他性格。

    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蔣琬與董允寧願保舉楊儀而懷疑魏延,這可見魏延的在同僚中的印象是有多差。

    要不是得到絕大部分朝廷重臣的支持,楊儀怎敢在沒有得到皇命的情況下,對位高權重的魏延趕盡殺絕,並將他夷滅三族呢?

    不提魏延曆史上是否真的想謀反,他的性格的確是他最大的弊病。

    魏延是很有才能的,但他最後能成為一員名將,與劉備和諸葛亮對他的維護密不可分。

    在聽完魏延的誇讚後,糜暘對著魏延微微一笑,他對著魏延問道:

    “鎮遠將軍在得知漢興郡無危後,還繼續率軍到達西城之外,想來不會是專門來讚譽我的吧。”

    大軍出行,必有斥候,西城三日前就已經拿下,魏延是不會不知道這個消息的。

    魏延的性格是有著缺陷,但他絕不會無的放失。

    果不其然,在糜暘問出那句話後,魏延對著糜暘問道:“關內侯可知北伐四道?”

    見魏延問起自己北伐四道,糜暘點點頭。

    魏延口中所說的北伐四道,乃是劉備拿下漢中後,一直在開通的四條漢中通往關中的要道。

    劉備在稱王後,為了將來的北伐,他命魏延在漢中地區建立了北伐的軍事基地。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二百零六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二百零六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