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二百四十九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

    看到年紀輕輕的費禕看在大堂中口若懸河的樣子,孫權的臉色已經變得不好看。

    他本來想著是明麵上既然抵抗不過劉備,那不如用些手段讓身為劉備使者的鄧芝當眾出醜,這樣也能打擊劉備建立的大漢的威望。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他布下的局竟然卻被這名叫做費禕的年輕人所破壞。

    孫權見諸位江東大臣已經無法用言語難倒費禕,所以他就想通過眼色叫停諸位大臣的舉動。

    但是在他還未使出眼色之時,江東的大儒張溫這時與費禕已經開始對辨起“吳”一字。

    今漢以來拆解文字,已經漸漸成為文人之間體現才智的一個重要表現方式。

    隻見費禕問張溫道:“慧恕所言“吳”一字甚佳,請問何解?”

    正要使出眼色的孫權聽到費禕問張溫這句話時,他的興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住。

    因為江東大多為先秦吳國舊地,所以世人稱呼江東時常以“吳”代稱,數十年以來,吳幾乎成為了江東孫氏的代稱。

    所以這時孫權也很好奇,對於代表著自己的“吳”一字,張溫會如何解釋。

    目前在堂中,因為費禕的疑問,不僅孫權將期待的目光看向張溫,就是一眾江東大臣都期待的看向張溫。

    身為孫氏之臣的他們,不都是吳臣嗎?

    吳這個字對於他們所代表著的意義,也是十分大的。

    麵對著所有人注視的目光,張溫傲然一笑緩緩答道:“無口者天,有口者吳,下臨滄海,霸王之都。”

    當張溫的這個拆解說出來後,大堂中瞬間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喝彩之聲。

    這熱烈的喝彩之聲都是從江東的臣子口中發出,就連孫權在聽完張溫的拆解後,臉上也浮現激動之色。

    不能怪江東眾人反應太大,實在是張溫將吳字拆解的太好了。

    特別是那最後一句“霸王之都”,當年西楚霸王項羽不就是從吳地起兵的嗎?

    張溫如此拆解“吳”字,因為項羽的威名加持,所以讓每位江東大臣都對“吳”字瞬間充滿自豪感。

    在自豪之後,大堂中的眾人都將目光注視在費禕身上。

    眾人的目光中除了江東大臣的之外,還有著己方使團人員的。

    他們都想看看費禕如何應對張溫的拆解。

    在眾人目光的注視下,費禕知道他這時候不能有所退縮,他必須亦拆解一字反擊張溫。

    因為他現在代表著劉備。

    一旦他今日不能反擊張溫,等今日宴會上張溫的話語傳出去了,那無疑會對劉備剛剛建立的大漢,造成一種威望上的打擊。

    因為大漢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很高,身為大漢使者的他,怎能被一個小小江東之地的士人所難住呢?

    但是要想拆解一字反擊張溫,他選擇的那個字不能是漢。

    若是將漢與吳放在同等地位上對比,無疑是在損傷漢一字的地位,也在無形中拔高了吳這個字的地位。

    在不能選擇漢的情況下,費禕所選出的字還要能起到直接打擊一眾吳人的氣焰得效果。

    因為有著種種限製,若是往常費禕可能一時之間想不出來,但是現在費禕幾乎是瞬息之間就在腦海中想出了一個字。

    有著他在,費禕心中有著十足的信心。

    隻是在拆解那個字之前,費禕還需拿出一物,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費禕並沒有馬上回應張溫,他轉身看向了鄧芝。

    鄧芝現在雖然已然有著醉意,但醉意隻是讓他的應變能力下降,還不至於讓他無法思考。

    鄧芝看到費禕的眼神之後,他思考之下明白了費禕的用意。

    剛才費禕挺身而出,辯論江東群臣的行為他看的清清楚楚的。

    所以這時的鄧芝對費禕的才能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這種情況下,鄧芝便讓己方的一名使臣起身走出堂外。

    費禕與鄧芝的這個舉動,讓堂中的孫權及江東眾臣感覺有些莫名其妙。

    難道是費禕知難而退,想尋找外援了?

    但是還沒等諸人疑惑多久,方才離去的那名使臣在回到堂外時,手中已然端著一個木盒。

    那個木盒並不大,但是當那名使臣端著它出現的時候,堂內的人都意識到那個木盒中裝著的肯定不是尋常物品。

    否則不足以解釋方才費禕與鄧芝怪異的舉動。

    因為不知道木盒中裝著的是什,所以那名使者在堂外時被孫權的侍衛所阻攔。

    孫權的侍衛要當眾檢查木盒中的物品。

    對於這一幕,鄧芝嘴角流露出一絲笑意,他示意那名端著木盒的使臣,任由孫權的侍衛檢查。

    在鄧芝的眼神示意之下,孫權的侍衛在沒有阻攔之下打開了木盒。

    隻是當孫權的侍衛打開木盒看到麵的物品之後,他的眼神有著動容。

    木盒麵裝著的,赫然是一顆經過香灰處理的人頭。

    因為見過不少死人,再加上不知道這顆人頭是誰的,所以這名侍衛的反應並不大。

    他隻是轉身將他看到的一幕,如實稟告給堂內的孫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當大堂中的各位江東大臣知道木盒中裝著的是一顆人頭之後,他們紛紛將疑惑的目光投向費禕及鄧芝。

    唯有孫權看到這一幕後,想起呂蒙的他臉上浮現一絲陰鬱。

    劉備是送人頭送上癮了?

    這次又是誰的?

    因為使臣在堂外,且首級隱在木盒之中,所以那些認識曹仁的人,並不知道木盒中首級是曹仁的。

    見眾人將疑惑的目光投來,在鄧芝的眼神鼓勵下,費禕的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他讓手捧曹仁人頭的使臣進來,然後他手指著曹仁人頭言道:

    “先前曹仁親率五萬大軍為本朝冠軍侯所破,數萬魏軍全軍覆沒,曹仁更是自刎於漢江旁。”

    “此木盒中所裝之頭顱正是曹仁也。”

    當費禕說第一句話的時候,大堂中江東諸臣的臉色已經十分不豫。

    而當費禕說木盒中所裝的頭顱是曹仁的之後,大堂中江東諸臣更是紛紛大驚失色。

    那些見過曹仁的吳將更是下意識地紛紛站起身。

    這時那名使臣也已經端著木盒來到大堂正中,所以那些站起來的吳將,可以清晰無誤地看到木盒中的首級真是曹仁的。

    他們難以掩蓋心中的驚詫,失神之下紛紛又踉蹌著身體落座在坐席上。

    就連孫權也下意識的站起身,將目光朝著木盒中注視而去。

    大堂中的人大多都已經知道西城一戰,但是知道是一回事,當費禕將曹仁的人頭親自送到他們麵前時,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們親眼看到往日率軍著魏軍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的曹魏第一大將曹仁,現在隻剩下一個滿是血汙的頭顱悲屈地躺在木盒中,這一幕所帶來的衝擊力是非常大的。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二百四十九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二百四十九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