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

    糜暘的嘴角露出苦笑,不是單單因為張遼不肯出戰,而是隨著張遼拒不出戰會引發一個對漢軍很不利的困局。

    這樣的困局,曆史上諸葛亮北伐之時經常遇見過。

    那便是現在的漢軍是沒辦法打持久戰的。

    目前大漢擁有的荊益兩州,從地圖上看起來領域很大,所轄的郡也不在少數。

    但是荊州中的荊南四郡以及益州的南中四郡,大多是開發程度很差的落後地區。

    別說這八個郡能為樊城之戰貢獻多少國力,他們不拖後腿需要朝廷反哺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這八個郡合起來的領域,已然占據荊益兩州領土的一半。

    而在目前荊益兩州中最繁華的蜀郡,論將它單單與中原與河北的郡做對比,亦不過是一尋常大郡而已。

    在如此大的國力差距之下,可以得到曹魏國力源源不斷輸送的張遼,隻要不放下一些致命的錯誤,他完全可以帶著三萬曹魏中軍,在偃城外與漢軍輕輕鬆鬆地耗上一年。

    而對於樊城外的漢軍來說,甚至都不需要一年時間,最多半年樊城外的漢軍就要退兵。

    因為目前樊城外的漢軍已經達到六萬之眾,這六萬大軍一個月消耗的糧草至少在六萬石。

    要不是今年的荊州收成好,還有糜暘通過拿下武當繳獲了大批粟米,很可能再過三個月漢軍就要無奈退軍了。

    魏軍中軍的戰鬥力本來就強,再加上他的背後有著城池做依托,在數萬魏軍結營自守的情況下,倒也不是說漢軍就對他們一定沒辦法。

    再堅固的堡壘,再善戰的敵人,也有辦法慢慢消耗掉。

    隻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但國力不強的大漢,現在缺的就是時間。

    所以在張遼領軍到達偃城的第一日,關羽就示意張飛前去大營外罵戰引敵。

    倒不是關羽心急想立功,隻是身為統帥的他很清楚目前漢軍最大的軟肋在哪。

    麵對這種困局,要漢軍可以在短時間獲得大量的糧草,要就是要盡快激出張遼率領的曹魏中軍與他們決戰。

    但很顯然,從張飛今日的無功而返可以看出,張遼是鐵了心不想與漢軍接戰。

    張遼就是想依靠曹魏強大的國力,生生耗退樊城外的這六萬漢軍。

    猶如曆史上的司馬懿一般。

    而曆史上戰略、戰術思想大成的諸葛亮,麵對猶如烏龜一般的司馬老賊都未想出好的辦法,他一時之間又能有什妙計呢?

    大帳中的諸人見糜暘嘴角露出一絲苦笑後,臉上便浮現了沉思之色,他們眼中的期待之意有所降低。

    隻不過眾人想想也就釋然。

    雖說以往糜暘是以善奇計而聞名當世,但縱使糜暘再如何善奇計,倉促之下也難免不會有好的計策想出。

    關羽見糜暘沉浸在沉思中,也不想對他催促過甚。

    於是乎他便轉頭與在場的其他大臣,開始商討起其他軍情起來。

    雖然關羽是挺想糜暘為他想出一條計策,逼迫張遼出來與他決戰,但好的計策是需要時間琢磨的。

    而在給糜暘思考計策的時間中,關羽便想著先與其他大臣商議其他事務。

    目前在這軍帳中,除去關、張、糜三員重號將軍外,還有著幾位身份不低的大臣。

    而這些大臣,大多是劉備從益州帶在身邊參讚軍機的。

    在劉備前幾日去往襄陽之時,他特地將這些大臣留在大帳中,讓他們好好為關羽謀劃。

    在關羽與這些大臣商議軍務的過程中,其中有一位大臣提醒關羽要小心魏軍的護軍杜襲。

    這名大臣正是被劉備剛剛拜為征西將軍的黃權。

    黃權能被劉備拜為征西將軍,除去劉備因為黃權在益州的聲望,想通過封賞他來穩定益州人心之外,還因為劉備是在感謝當年黃權的獻策。

    “破杜濩、樸胡,殺夏侯淵,據漢中,皆權本謀也。”

    當年漢中一戰時,世人都通過那一戰認識了法正的謀略。

    但許多人卻忽略了當年在劉備的帳下,是黃權向劉備最先提出占據漢中的獻策。

    法正與諸葛亮是劉備取得漢中之戰勝利的最大功臣不錯,但是黃權在那一戰中做出的貢獻也不容忽視。

    黃權在談及杜襲這個人時,將杜襲擔任的護軍一職的重要性詳細告知給在場的眾人。

    在黃權的敘說之下,眾人才知道原來杜襲所擔任的護軍一職竟然是如此緊要的職務。

    這其實也不怪關羽等人對曹魏護軍一職的不甚了解,因為雖然護軍一職是曹操設立用來監督異姓將領的,但往往護軍一職很少在邊疆出現過。

    理由很簡單,曹操在世時邊疆區域都是宗親作為主將鎮守,哪需要什護軍。

    曹氏宗親的“護軍”通常叫軍師,純粹都是用來參讚軍機之用的。

    而當世消息傳遞相當閉塞,所以縱算是關羽鎮守荊州數年,雖然他是知道護軍一職的,但是他並不很清楚,杜襲擔任的護軍有時權力可以如此之大。

    黃權之所以會知道這點,乃是當年漢中之戰夏侯淵身死,張合被推為魏軍的臨時主將後,杜襲擔任的便是張合的護軍一職。

    對於近在遲尺的敵人的“二把手”,黃權當然會派細作詳細探查。

    當黃權在提醒完這點之後,關羽等人臉上雖然有著慎重之色,但是卻並未太過在意。

    而當一旁的糜暘聽到這點後,他的臉上卻浮現了一絲喜色。

    雖然糜暘剛剛一直在思索良策,但是他的思緒亦不全在那上麵。

    按照黃權的介紹所說,曹魏的護軍一職類似於後世的監軍一職。

    現在杜襲本質上就是曹丕安插在張遼身邊的一個眼線,而這個眼線在必要的時候,是可以“撥亂反正”的。

    在得知這一點後,糜暘的一些思路瞬間清晰起來。

    糜暘當即起身對著黃權問道:“公衡,試問杜襲此人如何?”

    本來還在商議軍務的關羽等人,見糜暘突然從沉思中恢複神情,然後起身問了黃權這一個問題,都不禁覺得有些好奇。

    難道是糜暘心中有所謀劃了?

    而黃權見糜暘問他杜襲此人如何,黃權雖一時之間不理解糜暘的用意如何,但他還是回答道:

    “杜襲此人頗有智略,曹操在世時對他很受重用,曾令他督護關中、漢中軍事。”

    在聽到黃權這說之後,糜暘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失望之色——看來沒辦法在杜襲身上做文章了。

    但是他的這點失望之色轉瞬即逝,因為無法謀劃杜襲,那不是還有個曹丕。

    在得到黃權的回答之後,糜暘當即轉身對著主座上的關羽與張飛一拜道:

    “有杜襲在張遼身邊,三萬魏軍之主實乃曹丕也。”

    糜暘的話雖然是對著關羽與張飛說的,但是帳內的人都聽到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