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三百一十二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

    關羽薨逝的消息是瞞不住的,劉備亦沒有打算隱瞞關羽薨逝的消息。

    所以劉備在泣淚許久之後,便讓身旁的侍郎宣布了這個消息。

    而當關羽薨逝的消息傳遍新野城內外的時候,新野城內外的漢朝軍民瞬間陷入了莫大的悲傷之中。

    漢朝軍士因為軍規的彈壓,所以無法將內心中的悲傷表現的太過熱烈。

    但是新野城中的民眾在得知關羽薨逝的消息之後,有許多民眾馬上就如劉備與張飛一般,開始痛哭起來。

    民眾的情感是純樸的,他們不是文人。

    當自身麵對難以抑製的悲傷時,他們無法做出華麗的辭賦來表達他們的悲傷。

    他們唯一表達悲傷的方式便是失聲痛哭。

    而在那些痛哭的新野民眾中,以年過四旬的老者為主。

    唯有這個年紀的新野民眾,才是最記得當年關羽領兵守護他們恩德的那一部分人。

    或許在新野城中,劉皇叔的名聲是最為深入人心的。

    但是響亮的劉皇叔名聲並非是他一人所造就,而是他麾下眾多英才共同努力才形成的。

    而在那些英才中,關羽無疑是除去諸葛亮之外,最為璀璨的一顆明星。

    可是當這顆璀璨明星落下之時,帶給眾多新野民眾的就是無盡的悲傷了。

    於是乎在將軍府中傳來陣陣撕心裂肺的哭聲之際,在將軍府之外亦有此起彼伏的痛哭聲在新野城內響起。

    這一日,新野城上下同悲。

    而當關羽的死訊傳遍大漢的其他郡縣時,很快大漢上下就會陷入一片舉國同悲的氣氛中。

    特別是在這關羽恩威最為深重的荊州之地。

    隻是雖然劉備悲傷難以自製,但是身為大漢天子的他,卻不會被悲傷完全掩蓋了他的理智。

    因為若是如此,那反而是會讓他的二弟走的不安心。

    所以為國為弟,劉備都必須在兩件大事上早做決斷。

    兩件大事中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關羽薨逝後他該獲得何種諡號。

    諡號始於西周。

    古代曆史上的皇帝、皇後以及諸侯大臣等大人物,在其去世之後朝廷會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這就是諡號。

    而在古人濃厚的注重身後名的傳統觀念中,諡號所特有的蓋棺定論的性質,讓他成為了乃至於天子都十分在意的一種稱號。

    隻是諡號不是每個大人物都有資格獲取的。

    在漢代的傳統中,對於人臣來說是非列侯者不諡,但是並非所有的列侯死後都有資格獲得諡號。

    並且哪怕一個人有榮幸被朝廷賜予諡號,但諡號亦分為美諡、中諡、惡諡三種。

    得美諡者代表著當時的社會,高度認同他生前所做的貢獻。

    並且美諡可以成為得諡者在後世的代名詞,從而流芳千年。

    例如漢之昭烈,宋之武穆等等。

    而若是一人在死後被評上惡諡,不僅他在世的後代很可能會失去現有的權勢地位,讓他的家族走向衰落。

    在後世這人的名聲,很大概率亦是遺臭萬年的。

    由此可見諡號在古代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而以關羽身前的權勢地位,以他生前為大漢所立下的功勳,他定然是有資格獲得諡號的那一類國之勳臣。

    隻是因為諡號對於一個人,乃至於一個家族的影響太大,所以關羽的諡號該用何,這幾日在新野城中的諸位大漢公卿皆是爭論不休。

    不過諸位公卿大臣爭論的主要焦點,在於該給關羽何種美諡。

    畢竟能被劉備帶在身邊的公卿大臣都是人精,以劉備對關羽的感情,加上關羽生前為大漢立下的巨大功勳。

    若有人敢對關羽理所應當獲得美諡一事提出異議,那他是肯定會被劉備送下去向關羽親自賠罪的。

    可是有些奇怪的是,按照常理來說應該對關羽的諡號最為在意的劉備,他卻在看到眾多大臣獻上的各種美諡後,采取留中不發的做法,一直不對關羽該用何種諡號做出決斷。

    隻不過雖然眾多公卿大臣有著疑惑,但他們卻覺得這應該是劉備這段時間過於悲傷,加上他想要好好為關羽挑選一個極佳諡號的緣故。

    所以討論關羽諡號的風波很快就過去,隻是在這場風波過去後,一件事的爭論便又被擺在了台麵上。

    這件事便是關於在關羽薨逝之後,荊州該由誰來鎮守的問題。

    相比較於關羽的諡號選擇問題,荊州日後該由誰鎮守的這個問題,這才是眾多公卿大臣心中的國朝第一要務。

    因為荊州對於目前的大漢來說,實在是太過重要了,他的重要性甚至不下於今漢國都所在的益州。

    對於這樣的一個要州,他的鎮守人選無疑是關乎著大漢國運的。

    本來這件事是不會引起爭論的。

    因為按照政治中的順位繼承慣例,當大將軍關羽薨逝之後,荊州都督一職應該由地位僅在他之下的驃騎將軍馬超繼承。

    但是馬超完全是不被人所信任的,所以這個選項壓根就沒人向劉備建議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在將馬超當做隱形人忽略掉之後,那鎮守荊州的大將,自然應該是車騎將軍張飛。

    張飛在真實的曆史中,雖說不是如關羽一般的統帥大將。

    但他亦不是後世所編排的那般是短智之人。

    相反的,張飛在真正作戰的過程中,反而是擅長用計的。

    若非如此,當年漢中都督的人選,眾將亦不會公推張飛了。

    而且張飛對劉備的忠心天下皆知。

    從地位、能力、忠誠三方麵來說,張飛都是關羽薨逝後,替代他成為荊州都督的第一人選。

    可是在目前的大漢中,還有一個人選,得到了許多大臣的推舉。

    這個人選便是糜暘。

    糜暘現今的官職是左將軍。

    左將軍雖比張飛的車騎將軍差了兩個等級,但因為這是劉備當年長期擔任過的軍職。

    所以這個軍職在目前的大漢官製中,是有著特殊地位的。

    而論從能力及過往的戰績方麵來考量,糜暘在一些大臣的眼中,反而比張飛更適合鎮守荊州。

    這倒不是說在那些大臣的眼中,糜暘的能力與張飛更強。

    隻是荊州有著與曹魏和江東共同接壤的特殊地理位置,在這種情況之下,糜暘是比張飛更適合鎮守荊州的。

    因為無論是曹魏還是江東,都在某場戰役中被糜暘打敗過並且損失慘重。

    這就讓糜暘同時擁有在曹魏與江東的巨大威名,這一點是張飛所不具備的。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三百一十二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三百一十二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