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吳可征否 世子棄子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三百三十六章 吳可征否 世子棄子

    張溫能夠在江東享有偌大名聲,並且能得到張昭的青睞,那自然不是浪得虛名之輩。

    他對劉備的回答,除去體現他的機智善辯之外,還暗暗闡述著一個道理。

    那便是既然孫權是聰明、仁智、忠誠之臣,那他的太尉自然是不能隨便撤換的。

    而若是不撤換孫權的太尉之職,那劉備話語中的機鋒亦在無形之間被張溫所化解。

    隻是劉備乃是白手起家的帝王,他是不可能會被張溫這番話所擾亂節奏的。

    在大笑完後,劉備看向張溫的眼神已然不那溫和。

    劉備將自己的身體仰靠在禦座上,然後他看著張溫一字一句問道:

    “吳可征否?”

    當劉備的這四個字說出來後,在座的一眾漢臣臉上都流出自豪感。

    反觀張溫等一眾江東使者,乃至於在座的孫登、諸葛恪等人臉上的神色齊齊一變。

    既然張溫擅長暗中化解機鋒,那劉備就直接圖窮匕見。

    孫權現在名義上乃是漢臣,而劉備則是漢帝。

    以帝征臣,那一定是臣不對,還需要再找什理由嗎?

    自然是不需要的。

    張溫用惶恐的眼神看向劉備。

    他本來以為在他暗中化解劉備的意圖,讓劉備名義上找不到出兵的理由之後,劉備就會打消出兵江東的念頭。

    這也是東漢兩百年來,肉食者們玩的並且遵守的一種政治潛規則。

    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劉備根本不像東漢的任何一位遵守遊戲規則的帝王。

    相反現在看著劉備的張溫,從心中緩緩浮現起四個字:

    高祖之風。

    何謂高祖之風?

    尋找名義隻是客套,我隨時可以掀桌子a你。

    這樣的做法不止在漢高祖身上出現過,幾乎西漢時的每位明君身上都有著這種作風。

    西漢的帝王,是製定遊戲規則的人,他們從不喜歡遵守遊戲規則。

    當心中的這種想法浮現後,張溫在劉備帶著玩味的眼神下,漸漸低下了頭。

    與蔣濟一般,他現在心中對劉備的敬畏亦正在慢慢加深。

    隻是被孫權委以重任的張溫,哪怕是心中對劉備的敬畏不斷在慢慢加深,但他知道他現在絕對不能退縮。

    因為他的一言一行,代表著孫權的一言一行。

    要是他對劉備的回答處置不當,那他很可能就會成為江東孫氏的千古罪人。

    在這種心態之下,張溫強撐起心中僅剩不多的那些勇氣。

    他對著劉備拱手答道:

    “皇漢,上國也。江東,小國耳。”

    “上國有征伐之兵,小國則有備禦之固。”

    既然劉備都明顯流露出要征伐江東的意圖了,那張溫自然也不會再講一些官場上的話。

    張溫做此番回答的時候底氣雖然不太足,但他還是強撐著將這句話講完。

    隻是他的這番話落到在座的一眾漢臣耳中時,卻莫名有的有些可笑。

    當年國力與大漢並駕齊驅,乃至於在某些方麵猶有過之的江東,沒想到今日竟然淪落到這種地步了。

    而劉備在聽完張溫的回答後,他的臉上卻流露出一些審視之色。

    劉備在思索一番後對著張溫最後問道:“江東如張卿者有多少?”

    見劉備突然問起自己這個問題,張溫一時間有些摸不著頭腦。

    剛才不還是要想著攻打江東嗎?現在劉備怎關心起這點來了。

    隻是身為使臣的張溫,還是硬著頭皮回答道:“聰明特達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車載鬥量,不可勝數。”

    當張溫的這句話傳遍高台之上時,莫說一眾漢臣臉上浮現嗤笑之色。

    就是孫登與陳表等來自江東的人質,臉上也流露出一些尷尬之色。

    張溫的話語中還是自然的帶上一些吹噓之語,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在劉備有意要攻打江東的情況下,身為使臣的他,也隻能如此回答。

    張溫知道他的這番話瞞不住曆經世事的劉備。

    可是讓張溫再次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劉備在聽完張溫的話語後,臉上並不如其他漢臣一般浮現嗤笑之色。

    相反的是,劉備的眼神中有些許沉重之色顯現。

    隻不過這些沉重之色,被劉備很好的掩飾下來。

    聽完張溫的這句回答後,劉備似乎是有些乏了。

    他在沒有對張溫有著明確回應的情況下,下令讓懷抱著忐忑之心的來自江東的那些人先行退下。

    包括孫登等人。

    等那些人都走後,高台上就隻剩下一眾劉備的心腹漢臣。

    這時一眾漢臣中的鄧芝似乎察覺到劉備有些心事,因此他便主動出來對劉備一拜後問道:

    “陛下可是真有征伐江東之意。”

    劉備見是被他信重的鄧芝出來問這個問題,他不由得點頭答道:

    “天下三家中,現在江東最弱,方才朕是有意先一統南方。”

    而在劉備點頭之後,高台上的一眾漢臣中有許多人臉上都流露出驚訝之色。

    劉備自稱帝之日起,便將“北伐逆魏”定為今漢的最大國策,可以說這條國策是今漢的立國之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在這種觀念下,方才劉備問張溫“吳可征否”在諸臣看來,可能隻是劉備嚇唬張溫的話語。

    可是沒想到的是,方才劉備的心中是真的動了征伐江東之意。

    劉備有這番想法,倒不是說他是朝令夕改的君主。

    他隻是想著趁自己還能征戰的時候,能為後世之君解決一個敵人是一個。

    見劉備肯定了自己的判斷,鄧芝並沒有繼續發問。

    因為若劉備真的決定打算改變國策為先南後北,那這種事在劉備沒有明顯征詢臣下的意見時,以他現在的身份還是不貿然出言為好。

    在目前整個大漢中,能主動與劉備商談國策之事的不過三五人而已。

    不過就算鄧芝這時未再進言,但是在劉備確認鄧芝的猜測後,在場的一眾漢臣還是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劉備。

    在場的漢臣很多都不具備戰略目光,他們能做的就隻是聽從劉備的詔令行事。

    似乎察覺到一眾漢臣向他投來的疑問目光,劉備亦看向了一眾漢臣。

    劉備知道他的臣子,在等著他內心中的決斷。

    麵對著一眾漢臣的等待,劉備最後隻是搖頭言道:“惜哉,江東多才士也。”

    劉備的話語中充滿著可惜。

    而他話語中的這層意味,亦代表著他放棄了改變國策的想法。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三百三十六章 吳可征否 世子棄子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三百三十六章 吳可征否 世子棄子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