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三百六十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

    南中雖然是屬於益州的一部分,但是出於各種錯綜複雜的原因,盡管大漢在南中設有四郡。

    但是真正執掌那四郡軍政的並非是朝廷派去的的官員,而是當地勢力強大的異族豪族。

    當然以目前大漢的國力,單單一個異族豪族的力量並不可怕。

    但若是整個南中四郡的地方勢力都聯合起來共同反叛,也可拉扯起戰兵上萬。

    這種數量的戰兵,對於兵力空虛的益州腹地來說,是很有威脅的。

    這便是劉備想先下手為強的原因。

    隻是諸葛亮在聽完劉備的話後,沉思一番後便勸諫劉備道:“臣以為現在不是大舉南征的時機。”

    聽到諸葛亮出言勸阻他南征的意圖,劉備有些意外。

    他不覺得他能看出來的問題,一向長於戰略的諸葛亮會看不來。

    所以劉備問諸葛亮道:“卿有何見解?”

    諸葛亮對著劉備一拜後言道:“陛下以為南中蠻族為何想反卻不敢反?哪怕是在外敵已然勾連彼等的情況下。”

    南中之所以時常有叛亂發生,除去當地有著錯綜複雜的內因之外,還因為大漢的敵人時常會派人勾連南中的野心之輩。

    這種情況劉備當然知道。

    他甚至還知道諸葛亮所言的外敵中,還包括江東的孫權。

    聽完諸葛亮的反問後,劉備不假思索的答道:“自然是因為近年以來,我軍武威赫,遂使南中逆民不敢妄動。”

    諸葛亮在劉備回答完後,略微點點頭。

    接著他又對劉備言道:“因我軍連戰連捷,遂使得南蠻日趨安分。

    當然諸南蠻不臣之心久已有之,如陛下所言的那般,他們遲早會反叛。”

    “但以當今局勢而言,南蠻短時間不會有所妄動,明麵上他們依然會順服陛下。

    凡戰者講究師出必有名,南中諸蠻尚未有明確反跡,陛下若突舉大兵伐之,於這一點並不相符。

    大漢乃天下正統,況今天下三分,局勢紛擾,這一點就更當更為注意。”

    見諸葛亮以出師無名為理由阻止自己討伐南中,劉備不置可否。

    諸葛亮說的沒錯,師出無名不說其他,就單單對己身的士氣也會有影響。

    隻是劉備知道諸葛亮乃是個經世致用的大才,他不會單單以這一點反駁自己。

    沒有出劉備的意料,諸葛亮接下來就對劉備繼續勸諫道:

    “況南中雖號稱異族聚集地,然境內依然有不少益州豪族盤踞。

    那眾多益州豪族在當地紮根數百年,無論是在南中,還是在蜀郡都有著非凡的影響力。

    若陛下無名義而驟起大兵,會讓好不容易安穩的益州再次動蕩。”

    見諸葛亮提到這點,劉備的臉色開始變得肅穆起來。

    劉備知道諸葛亮是在提醒他什。

    為何南中一地的動亂能持續數百年而一直未曾停歇呢?

    甚至在東漢國力昌盛時也是如此。

    那是因為南中一地的動亂,他的半獨立性乃是益州全體士族所默許的。

    南中的特殊地理優勢,讓他成為了益州士族的一條退路。

    一旦益州士族在益州的中心犯有罪行,他們就可以利用在當地的影響力,從蜀郡逃入南中避難。

    盡管這會讓他們的族望受到嚴重的打擊,但至少保證了家族的存續。

    而大漢又一直有戴罪立功、存亡斷續的傳統。

    隻要他們能保證族人的生命,他們的族人中有人後來能立下功勞,或者說通過養望成為益州的名士,那他們的家族就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或許在進入益州之前,劉備還不知道益州士族的這種騷操作,但是當他入主益州後,他可是親眼見過這種操作的。

    就例如當初他剛剛入主益州時,益州“一日三驚”時一般。

    在那段時間中,他為嚴正法度加強統治,是殺了不少人。

    但是逃去南中的人更多。

    而當初他之所以能通過強硬的手段,將益州以最快的速度穩定下來,南中的存在也是個很重要的原因。

    隻要有著一條後路在,士族是不會輕易抱團死磕的。

    但若是他在師出無名的情況下,抽劍將益州士族的那條後路斬斷,益州很可能會再次陷入動蕩中。

    並且那樣的動蕩,也許不會如當年一般輕易平定了。

    益州目前是劉備的根據地,沒有帝王會不對根據地不穩一事不感到憂心。

    諸葛亮見劉備因為他的話陷入沉思,便繼續言道:

    “荊州十數年來一直陷入戰火中,當年的富庶之國早已不見,現在我大漢的國力大多隻靠益州支撐。

    而益州近年來亦頻繁損耗國力支撐大戰。

    南中諸蠻分散各地,要想徹底討平,我軍兵力當在數萬。

    可南中地勢險惡,交通不暢,南征之戰耗時不會短。

    以益州目前之國力,是實在無法再支撐陛下長久南征的。

    縱使不考慮師出無名這一點,就單單以我大漢的國力,這時大舉出兵南征亦不是上佳之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諸葛亮在說完這一點後便看著劉備,希望他能認真考慮他的看法。

    而劉備在諸葛亮的提醒之下,他對於剛剛心中的想法,已然發生動搖。

    諸葛亮說的是對的。

    若現在大漢有國力能支撐大舉遠征,他第一時間想的肯定就是北伐,而絕不是南征。

    隻是雖然諸葛亮說的很有道理,但劉備之所以想南征為的不是徹底將南中四郡納入他的統治中。

    他擔心的是將來他在大舉北伐之時,南中會趁機偷襲益州腹地。

    要是這個隱患不消除,劉備始終覺得心不踏實。

    諸葛亮見劉備還在猶豫,他便上前一步對著劉備問道:“以往每逢陛下外出征伐時,都會留臣鎮守成都。”

    “而臣向陛下保證,隻要臣在成都一日,勢不會讓南中的動亂影響到陛下的北伐大事。”

    諸葛亮的言語之中充滿著強大的自信。

    諸葛亮的自信影響到了劉備。

    他望著眼前這個十數年來,從未在他麵前有所妄言的腹心之臣,眼角之間流露出笑意。

    “南中一旦動亂,想來招撫、施恩皆是無用。

    兵亂唯有以兵爭鎮壓。

    而屆時大漢良將皆會隨我征戰,孔明可是有把握獨自能討平戰亂?”

    劉備有這種疑問,是因為諸葛亮以往雖然也有帶兵過,但他卻極少獨立領軍過。

    麵對劉備的疑問,諸葛亮立刻拱手答道:“請陛下放心。”

    “南中安寧就罷,若南中諸醜膽敢叛我皇漢,跳梁者,雖強必戮!”

    當聽到諸葛亮的那句“跳梁者,雖強必戮”之後,劉備頃刻間哈哈大笑起來。

    “好。”

    大笑之餘地一個字,顯露出劉備對諸葛亮無比的信任。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三百六十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三百六十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