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

    在益州諸郡縣中,無疑是身為帝都的成都中的流言流傳的最為廣泛。

    既然糜暘的文書已然送到成都,這就代表著那些益州士族無須再隱藏自己對此事的看法。

    自漢世祖創立東漢以來,東漢相比於西漢有個很獨特的政治特征,那便是——清議。

    清議是東漢官僚士大夫中經常出現的,一種品評人物、時事的行為。

    由於東漢的政治總體呈現黑暗腐敗的形態,所以東漢時期的清議,大多數是以批評態度居多的。

    再加上由於清議的參與者要是世間的大名士,要就是在朝廷中掌握一定權力的官員,所以清議有時的確能起到改變朝政的作用。

    自劉備建立大漢之後,為了標榜自己的正統性,所以他便在成都中彷照洛陽舊製,建立起一所供士子學習的太學。

    盡管劉備所建立的太學與當年洛陽城中的太學在規模上無法相比,但是在劉備的大力支持下,現今成都中的太學學子人數亦有千餘之數。

    而這千餘學子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乃是益州士族出身。

    不能說這千餘學子都是存心要與糜暘作對,他們之中並不缺乏忠心為國的熱血之輩。

    隻是由於他們的家庭背景,也由於他們的見識不夠,所以在暗中許多人的有意推動下,目前在太學中發生的清議,在整體上是抨擊糜暘的新政的。

    目前在成都發生的清議之中,許多太學生借用各自的家庭背景,師門背景形成一個個團體,開始發出一聲聲對糜暘新政的批判。

    他們認為糜暘的新政一則擅改祖製,有專權跋扈之嫌,二則過於激進,勢必會引起梁州一地的強烈動蕩不安。

    “梁州牧,不知書。好大功,亂梁政。”

    漸漸的類似這種帶有強烈攻擊意味的言語,最近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中開始甚囂塵上。

    正所謂三人成虎,在義務教育還未普及的漢代,輿論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

    在這種甚囂塵上的流言之下,成都中許多本來保持中立立場的官員,士人,乃至於百姓都對糜暘心存疑慮起來。

    並且隨著流言的不斷發展,他們心中對糜暘的疑慮也變得越發深重起來。

    很快的這種言論,就連深居簡出處理政事的諸葛亮也聽說了。

    在聽到最近成都中那種種對糜暘,對新政不利的流言之後,諸葛亮雖沒有大發雷霆,但他的眼神之中儼然已帶上幾分冷意。

    “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品核公卿,裁量執政。”

    成都的太學是劉備建立後才成立,但不代表這次對糜暘的批判,是益州士族第一次發起的清議。

    嚴格來講自劉備入主益州後,時至今日,益州士族一共發起過兩次清議。

    隻是第一次的批判對象,是劉備與他而已。

    因為有著這種經曆,所以諸葛亮知道這次突如其來的清議事件背後,背地肯定有所組織。

    諸葛亮正在凝眉思考著,該如何應對這次來勢洶洶的清議事件。

    從他收到的各種情報來看,這次因為糜暘新政而產生的清議,比他當年所經曆的更為聲勢浩大。

    可就在諸葛亮皺眉的時候,一直隨侍他身側的馬謖見諸葛亮麵有愁容,一向機智的他頃刻間便猜出了諸葛亮因何而煩惱。

    畢竟現在成都中的輿情之洶湧,他也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

    馬謖跟隨在諸葛亮身邊多年,他之所以能得到諸葛亮的喜愛,除去他本人的確在謀略上有著建樹之外,還因為他頗為擅長揣摩諸葛亮的心意。

    馬謖知道諸葛亮一直以來的治國理念便是“與民生息,鎮之以靜”。

    而目前糜暘卻因為妄施新政,在成都引起這大的動蕩。

    作為帝都的成都一旦動蕩,大漢其他地方的局勢難道就會安穩嗎?

    現在可正是秋收時節!

    所以馬謖推斷現在諸葛亮,可能會對糜暘引起的這番動蕩感到不喜。

    想起這馬謖不由得歎息一聲說道:“當日我出使梁州時,曾獻策梁州牧治政先需仁義,不可酷虐激進過甚。

    若當日梁州牧能聽我的,又何至於引起這場風波呢?”

    馬謖發出這聲歎息雖是有感而出,但也是故意說給諸葛亮聽的。

    一則這樣一來可體現他的未卜先知,讓諸葛亮繼續對他刮目相看,二則也可表達他對糜暘的一些不滿。

    說實話,他對糜暘是有著敬佩的,但他的確是對糜暘的治政方式不敢苟同。

    豈不料當馬謖的話傳入諸葛亮的耳中後,諸葛亮並沒有對馬謖的機智如往常一般感到欣喜。

    相反的,他對馬謖第一次心中浮現起不喜的情緒。

    想起劉備對他的告戒,以及糜暘前段時間送來的那封信,諸葛亮看向馬謖的神色便變得深有意味起來。

    諸葛亮看向馬謖問道:“幼常是覺得子成做錯了?”

    諸葛亮的語氣頗為平澹,令馬謖無法捉摸他的真實想法。

    隻是麵對諸葛亮的詢問,馬謖也不敢有所拖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他馬上對著諸葛亮回答道:“丞相一直教導臣,治政當鎮之以靜,從這點來說梁州牧此次的確是有欠考慮。”

    馬謖回答的很是委婉,而且還拿出諸葛亮一向主張的治政之術來做解釋,以他看來,諸葛亮應當是會對他的這番回答滿意的。

    畢竟以諸葛亮的品格,他隻會就事論事,不會因為對糜暘的個人情感而有所偏頗。

    不過讓馬謖沒想到的是,諸葛亮這次在聽完他的回答後,深深的發出一句歎息。

    一句帶著失望的言語從他的口中說出:

    “鎮之以靜的治政之術我的確教過你,但我也教過你“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這一句治政之道。

    可惜,他記得,你卻不記得了。”

    說完這番話後,諸葛亮從坐席上起身,他再度看了馬謖一眼,然後就離開了議事廳之中。

    而馬謖在聽到諸葛亮的那番話時,就已經明白了諸葛亮開始對他產生不喜了。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馬謖一下子呆坐在當場。

    這樣的情況,他還是第一次遇到。

    難道丞相要對他失去寵愛了嗎?

    ...

    諸葛亮離開議事廳後,便立即讓隨從準備車馬,他要立即見宮麵聖。

    剛才馬謖的回答令他意識到,情勢更加不容樂觀的一點。

    本來諸葛亮以為不管外麵流言如何猖狂,隻要他這個丞相在背後堅定支持糜暘,那糜暘就一定能夠順利實施新政。

    畢竟他不僅個人在大漢都有著巨大的威望,他自己也有一整個荊州係重臣在背後支持著他。

    可馬謖對這件事的反應,卻讓諸葛亮意識到,也許縱算是荊州係的大臣,也不一定會都理解糜暘這次的做法。

    畢竟盡管那些流言有著惡意,但它所表達出來的擔憂,並非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而且諸葛亮本身雖然是荊州係大臣的領袖,但不代表荊州係大臣都是他的提線木偶,許多荊州係大臣都有著自己獨立的看法的。

    所以若想真正彌平這次來勢洶洶的風波,單單靠他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

    唯有與劉備君臣二人合力。

    尚書台距離皇宮並不遠,但就是在這短短的距離之中,坐在馬車上行駛在街道之間的諸葛亮,就多次聽到了街道上行人對糜暘新政的討論。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三百八十一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三百八十一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