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三百九十一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

    盡管是在深夜之中,但是來自宮中的小黃門還是很快就找到了諸葛亮。

    原因無他,成都中的人都知道諸葛亮是會經常熬夜辦公的人。

    再加上今日白天發生了那樣的大事件,以諸葛亮公忠體國的性格,他今夜更加不可能會離開尚書台之中的。

    畢竟早一點整理出益州世家的罪證,那成都的風波就多上一分可能能盡快平穩過度。

    隻是諸葛亮雖然自己常常會為了公務熬夜,但是體諒下屬的他,是不會強留下屬留下來陪他一起辦公的。

    就是諸葛亮這副一心為公及體諒下屬的初心,卻在一些有心人的編排之下變成諸葛亮愛獨攬大權的證據,真是可笑。

    當獨自一人在尚書台審閱眾多罪證的諸葛亮,得到小黃門的傳詔後,他的臉上一時間浮現了詫異的神色。

    劉備很少會深夜急召他。

    事出反常,這讓諸葛亮的心中浮現了不好的預感。

    在這種不好的預感之下,諸葛亮連忙放下手中的竹簡,然後便連忙跟著小黃門往著皇宮內趕去。

    在去往皇宮的一路上,諸葛亮都在猜測著,劉備是因為什事急召他。

    聯想到白天糜竺的身體狀況,諸葛亮的心中隱隱有了一些推斷。

    但是以諸葛亮對劉備的了解,他知道若單單是那件事的話,不足以讓劉備如此的。

    百般思索之下,諸葛亮還是無法猜測出是何事讓劉備要如此著急見他,所以他隻能暫時壓下內心的疑慮。

    反正一會見到劉備,就什事都明了了。

    隻是當諸葛亮在小黃門的帶領下見到劉備的時候,他臉上的震驚之色愈加濃厚,他幾乎是脫口而出問道:

    “陛下,您沒事吧。”

    問完這句話後,因為內心中的擔憂,諸葛亮一時遺忘了君臣之間的界限,急忙趨身來至劉備的身前。

    不怪諸葛亮有這種反應,實在是劉備現在的狀態算不上好。

    隨著糜竺的逝去,劉備似乎不想自己的寢殿太亮堂。

    在他的命令之下,寢殿內的許多燭火都已經熄滅,所以這時候他的寢殿顯得頗為幽深。

    除此之外,劉備悲痛之下,冠帶下的長發都有些鬆散,整個人的神色顯得十分萎靡。

    當然最重要的是,當諸葛亮見到劉備的時候,劉備正好在端著一碗湯藥飲用。

    劉備的這種種表現,足以說明他現在是身體抱恙的。

    這才是他急召諸葛亮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劉備見諸葛亮關心的趨行至他的身前,他悲痛的臉上終於浮現了一絲笑意。

    隻是一想到糜竺的離去,劉備還是心如刀割,他放下手中的湯藥,看著諸葛亮語露悲切的說道:

    “糜君走了。”

    雖然隻是簡簡單單的四個字,但是諸葛亮卻從劉備的語氣及他現在的神色可以看出,劉備的心中現在有多難受。

    想來劉備之所以身體會抱恙,與糜竺的離去有著很大的關係。

    劉備的身體最近本來就算不上好,這一點劉備曾經告訴過諸葛亮。

    再加上在注重情義廉恥的當世,悲怒這兩種情緒的劇烈起伏,是能直接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的。

    過往不知有多少英才都是死在了這兩個字上。

    而以劉備比常人更看重情義的性情,這一點隻會對他的身體健康影響更大。

    想到這諸葛亮臉上的擔憂之色愈發濃厚。

    諸葛亮上前拿起劉備放下的湯藥,在將湯藥重新遞到劉備的身前時,他關切地言道:

    “還望陛下節哀,貴體為重。”

    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諸葛亮的心情也十分悲傷。

    盡管往日中糜竺與諸葛亮的私交並不深,但是對於糜竺這樣的純臣,諸葛亮是打心底佩服他的。

    所以糜竺的離去,也讓諸葛亮的心中不是滋味。

    麵對諸葛亮的勸諫,劉備咳嗽了幾聲,微微搖了搖頭。

    他推開諸葛亮遞來的湯藥,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

    他一時半會還死不了,但同樣的,喝下這碗湯藥也不能讓他的身體完全康複。

    他急召諸葛亮前來,有著更重要的事。

    劉備對著諸葛亮言道:“劉巴已經被朕罷免尚書令之位。

    雖說尚書台的主要政務都是卿在署理,隻是祖製不可廢,況且卿也需要一位賢才輔左。

    待明日一早,卿便擬招讓尚書馬良繼任尚書令之位吧。”

    聽到劉備的這個吩咐,諸葛亮點頭領命。

    以大漢現在的國情來說,尚書令的權力雖說已經大不如往,但是它還是一個十分緊要的職位。

    從地位與權力上來說,尚書令可以等同於副丞相。

    對於這樣的職位,肯定是要盡快找出一位賢才來繼任。

    而馬良無論是從資曆、功績、名望三方麵來說,都是目前大漢中繼任尚書令的最佳人選。

    在決斷完這一件事之後,劉備又緊接著對諸葛亮言道:“除擬這道詔書外,你再擬一道詔書追悼糜君。

    並命左中郎將楊儀為使持節,追贈糜君驃騎將軍司空印綬,追封糜君諡號為文襄。

    等到安葬時,再命令史十人遣虎賁,前後都奏響鼓吹,以驃騎將軍及司空儀仗隊伍為糜君送葬。

    成都中凡三公以下,那一日也都必須親臨。

    除此之外在詔書中言明,依糜君臨終意願,死喪不誤國家大事,故而糜氏族人無須為糜君守喪。”

    聽到劉備的這個吩咐,諸葛亮依舊領命稱是。

    以糜竺生前的功勳及劉備對他的情感,他死後被追封為三公之一的司空,乃是情理之中的事,畢竟糜竺在生前就是九卿之一。

    而盡管是追封,但以當世禮法,追封先人後的一切榮譽如同先人在時一般,該先人的族人都可以享受到。

    也就是說從此之後,旁人若要尊稱糜竺,都要將他當做司空看待。

    而且糜竺的家族,也將出現第一個三公,這對一個家族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若說追封糜竺為司空是情理之中的話,那從劉備給糜竺的諡號及送葬的種種布置,可以看出劉備對糜竺的情感有多深。

    文襄二字對於人臣來說是極佳的美諡。

    而且依兩漢禮製,尋常人臣得到諡號已經不容易,更何況他們一般隻能得到單字諡號。

    可現如今糜竺卻得到代表極大殊榮的二字諡號,還能得到那明顯超規格的送葬規程,劉備對糜竺可謂極盡死後之哀榮了。

    至於不讓糜氏族人為糜竺守喪,諸葛亮知道劉備是為了糜暘,也是為了梁州。

    在連續吩咐完這兩件大事後,劉備又不禁咳嗽了幾聲。

    他的神色變得愈發蒼白起來。

    見到這一幕,諸葛亮趕忙上前為劉備拍背捋順氣息,在諸葛亮的服侍之下,劉備的氣息才漸漸平穩。

    看著如子侄般照顧自己的諸葛亮,劉備臉色蒼白之餘,卻還掛著一些欣慰的神情。

    隻是國事要緊,他接下來要對諸葛亮吩咐一件最重要的事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三百九十一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三百九十一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