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以史為鑒 曹真回洛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三百九十六章 以史為鑒 曹真回洛

    糜暘在後世的時候,曾仔細了解過季漢滅亡的原因。

    誠然導致季漢滅亡的原因有著許多方麵,但其中主要也就分為三方麵。

    政治與經濟自不用說,但軍事那一方麵,卻也不僅僅是“偷渡陰平”這四個字可以概括。

    首先鄧艾是軍事大家,既然他敢偷渡陰平,肯定是因為陰平有被偷渡的可能,及成功偷渡陰平後,會將季漢的防線撕開一道極大的口子。

    沒有這兩點判斷,鄧艾不可能會如此冒險。

    但是鄧艾知道這兩點,難道法正與諸葛亮會不知道嗎?

    這二位大才是知道的,並且他們在劉備拿下漢中後,便對這兩點做了防備。

    二位大才合力布置出的漢中防線,就像一道嚴密的防禦網,守護著對益州來說至關重要的門戶。

    而在這道嚴密的防禦網中,陰平與陽安關便是兩道極為重要的樞紐。

    陽安關便是陽平關,又稱為關頭。

    任何有對三國曆史有所了解的後世人,都應該聽過這兩個要塞的名字,特別是其中的陽平關,那幾乎算是漢中的生命所在。

    因為陽平關一旦被敵軍拿下,這就代表著漢中最大的天險已經失去。

    當年曹操與劉備攻打漢中時,一開始都是將陽平關當做主攻方向。

    法正在世時曾言過:“魚複與關頭,實為益州禍福之門。”

    從這一點足以體現,陽平關對於整個益州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一道咽喉。

    法正與諸葛亮合力布置的那道漢中防禦網,不僅在陰平與陽平關布有重兵。

    他們還在離這兩個關隘不遠的各處關隘都留有重兵,眾多關隘犬牙交錯,相互呼應,從而將漢中守的妥妥當當的。

    但是很可惜的是,曆史上這道守護著季漢安全的防禦網,卻被一人親手破壞。

    那人便是繼承諸葛亮遺誌,時任季漢大將軍的薑維。

    薑維之所以要親手破壞諸葛亮構築的防禦網,不是他有著壞心思,相反他的本意可以說是好的。

    薑維也承認漢中嚴密的防禦網可以很好的抵禦住敵人,但他卻認為那道嚴密的防禦網無法讓他獲得大的戰果。

    所以薑維建議劉禪不如以放棄一部分重要的要塞當做誘餌,誘引敵軍主動來攻。

    然後己方大軍退守漢、樂二城,剩下的重要關口都留重兵把守。

    他再派出一支軍隊當作機動部隊,專門伺機攻打敵軍的薄弱環節。

    這樣長久下去,敵軍疲弊,等到敵軍退還的時候,諸城守兵與在外的機動部隊,一起趁機進攻,就能將敵軍悉數殲滅。

    當薑維的這個建議被送到劉禪桉前後,劉禪很爽快的就同意了薑維的建議。

    從表麵上看,薑維這“收兵據守,堅壁清野”的策略很美好,但是他卻忽略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那便是原先漢中的防禦網講究的是犬牙交錯,相互呼應,但在漢軍主動放棄一部分要塞的情況下,這道防禦網最大的優勢被破壞。

    最要命的是,原本駐守陰平與陽平關的重兵被撤走,這才讓魏軍有機可乘。

    曆史上薑維得到鍾會治兵關中的消息後,馬上給劉禪上書,讓劉禪派遣張翼、廖化分別駐守陽平關與陰平橋頭防患於未然。

    從這一點可以知道,在當時陰平與陽平關的兵力肯定是十分薄弱的,不然薑維不會如此著急。

    或許薑維一開始的疏忽隻是個誘因,畢竟他後來也曾想著挽救過。

    但當他的疏忽正好遇上劉禪的昏庸時,那便會釀造成一場極大的災難。

    曆史上陽平關的失去,一個起因在於蔣舒的投敵,得以讓魏軍可以趁虛攻城。

    可蔣舒隻是副將,他帶出城投降的也隻是他的本部兵馬。

    在他將自己的本部兵馬帶出陽平關後,就導致陽平關這樣的一座險關能被魏軍直接強攻奪下。

    由此可見在薑維的策略之下,陽平關的兵力是有多空虛。

    薑維所獻的策略,十分符合他的用兵風格,膽大善於冒險。

    他的本心也是為大漢好的,想著為大漢多殺敵人,可惜從客觀事實來說,薑維的策略的確是讓敵人有機可乘了。

    甚至在有著曹爽興勢大敗的教訓下,如果薑維不主動破壞漢中的防禦網,司馬昭會不會貿然下令伐蜀還不一定。

    畢竟司馬昭的父親司馬懿能得到許多老臣的支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曹爽興勢大戰敗的太慘了,直接嚴重打擊了他的威望。

    而且對於漢中的嚴密防禦網,司馬懿是最為忌憚的,這也是他反對曹爽南征的最大原因。

    一方麵是父親都忌憚的漢中防禦網,一方麵是一位如自己一般權臣的慘澹下場,司馬昭無論如何都會仔細掂量。

    對於薑維這位悲情主義英雄,來自於後世的糜暘也是十分喜愛的。

    正因為喜愛,所以每當史書上讀到這段記載時,糜暘常常會感到無比歎息。

    也許如果諸葛亮在天有靈,在看到他寄予厚望的薑維采取這種策略後,也是如糜暘一般的心情吧。

    所以諸葛亮才會寫信給糜暘,主動提醒他這一點。

    畢竟糜暘過往的用兵風格,也是善於誘敵深入的。

    在其他地方,其他時候誘敵深入都算是一個很好的策略,隻是在漢中,在當今的情勢之下,諸葛亮卻不希望糜暘如此。

    因為漢中是益州的門戶,當今的情勢又是大漢動蕩不安的時候。

    要是糜暘一旦有所疏忽被敵軍有機可乘,那造成的連鎖反應對大漢來說會是致命的。

    看著諸葛亮在信中的諄諄教導,糜暘感到暖心的同時,心中也深深將諸葛亮的囑咐記在心中。

    糜暘可不是馬謖,喜歡違背諸葛亮的提醒,來體現自己的能耐。

    況且就算沒有諸葛亮的提醒,知道曆史教訓的糜暘,在防備漢中一事上也不會想著去冒險。

    在看完諸葛亮的來信後,糜暘將諸葛亮的信件收入懷中。

    在信中諸葛亮除去提醒糜暘之外,還同意了糜暘分兵南下的舉動。

    隻要兵馬不分太多,那對漢中的防務影響是不大的,況且現在的益州的確需要援軍。

    想到此,糜暘心中很快得出一個數量——五千。

    五千可能聽起來不算多,但糜暘準備派往南下的五千梁軍,可都是訓練有素的正兵。

    這樣的大軍說以一敵百過於誇張,但麵對武器不精良,甲胃不齊全的南中蠻兵,正麵對決的話一個打幾個還是沒問題的。

    況且南中即使發生動亂,以南中的經濟底子,想來叛軍最多也不會超過兩萬。

    在這樣的情況下,五千梁州援軍已然不算少。

    決定好派遣南下的大軍數量後,糜暘馬上讓法邈寫好一道軍令。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三百九十六章 以史為鑒 曹真回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三百九十六章 以史為鑒 曹真回洛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