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四百七十六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

    諸葛亮的身份不一般,他這番乃是代天子南征,所以他說的任命可以看做是一道聖旨。

    聽到諸葛亮要將自己任命為中郎將,鄧艾不由得喜上眉梢。

    自天下喪亂以來,軍職變得越來越繁雜,但基本的晉升脈絡還是遵循著兩漢的標準。

    在大漢的軍製中,基層軍官就不談了,中層軍官由校尉起始,而後按次序依次是中郎將、雜號將軍、名號將軍、及至最後的重號將軍。

    可以說鄧艾原本擔任的校尉一職,乃是中層軍官中最低的職分。

    現在諸葛亮要將鄧艾任命為中郎將,這妥妥的是對鄧艾的一次大升職,鄧艾又如何會不感到欣喜呢?

    要知道目前在糜暘的眾多部下之中,除去孟達之外,還尚未有人獲得中郎將以上的軍職。

    鄧艾連忙感激地對著諸葛亮一拜:“多謝丞相。”

    這一刻鄧艾覺得他昨日的艱辛沒有白費。

    麵對鄧艾的拜謝,諸葛亮看著鄧艾左臂上的傷口澹澹一笑。

    他隻是給了鄧艾他應得的而已。

    在獎賞過鄧艾之後,諸葛亮問鄧艾道:“士徽的蹤跡可曾尋到了?”

    在昨晚的大營嘯中,士徽也可能會喪命。

    可死要見屍,若士徽真的在昨晚的大亂中喪命,那鄧艾剛剛就會帶著士徽的屍體來見自己。

    而既然鄧艾未帶來士徽的屍體,那就說明他很可能昨晚趁亂逃走了。

    盡管經過昨夜的大亂之後,上萬交州兵已經潰不成軍,不足為患,諸葛亮的戰略目標已經達到。

    但若是也能擒下身為罪魁禍首的士徽,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麵對諸葛亮的詢問,鄧艾臉上浮現思索之色。

    他剛剛之所以要深入大營,為的便是探尋士徽的下場,他雖然沒見到士徽的屍體,但在細細探查詢問之下,也大概得出了士徽可能的去向。

    “據降卒所言,他們昨晚曾見到士徽在親衛的保護下朝著營外逃去。

    斧山四麵皆是懸崖峭壁,正麵唯一的出路又被傅僉派兵把守著,縱算士徽於昨夜的大亂中僥幸逃脫,但艾料他現在定然未成功逃脫下山。

    艾推斷士徽一定隱藏在斧山山林中的某處苟延殘喘,等著我軍撤退之後再行脫逃之事。”

    鄧艾的分析令諸葛亮點了點頭。

    士徽並不知道那條隱蔽的山路,所以鄧艾推斷的很有道理。

    而鄧艾見諸葛亮似乎對士徽頗為上心,他便對諸葛亮獻上了一計:

    “當今正值隆冬,樹木幹燥,極易點燃。

    丞相若想尋得士徽等人下落,不如可派人放火燒山,火勢蔓延之後,若士徽不想送命,就隻能乖乖從山林中逃出。

    到那時擒下士徽不難。”

    鄧艾以為他的計策甚佳,豈不料諸葛亮在聽完他的計策後,卻搖了搖頭。

    “夜郎百姓向來以山中獵物為食,若吾放火燒山,或許是能擒下士徽,但大火蔓延之後,無疑斷絕了夜郎百姓的生計。

    為一賊子之下落,而失夜郎百姓之民心,吾不為也。

    況當下我軍應立即轉向東進,趁朱褒不知士徽敗績的時候,將其擊敗。

    朱褒一敗之後,南中之亂自解,這才是我軍的頭等大事。

    無須為士徽一人,而讓我軍錯失良機。”

    放火燒山聽起來簡單,可做起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下也有許多漢軍就在山上。

    所以要想放火燒山之前,就要指揮漢軍陸續退到山下,況且樹木再幹燥,這大一片山,也不是一兩日就能燒的完的。

    放火燒山的事一做起來,勢必要耽誤漢軍不少時間,加之會影響民心,這都是諸葛亮所不能接受的。

    在聽完諸葛亮的話後,鄧艾會意的不再進言。

    而在暫時放下士徽去向的事情後,諸葛亮便馬上下令全軍盡快打掃戰場。

    東麵的數十外,可還有著一支敵軍在等著漢軍去擊潰呢。

    ...

    第二日清晨,打掃完戰場的漢軍便在諸葛亮的率領之下,從斧山繞道至朱褒大營的背後。

    朱褒的大營離斧山不算遠。

    但由於營嘯的慘烈加上斧山要道皆被漢軍所把持,所以基本上沒有存活的交州兵逃到朱褒的大營中報信。

    在漢軍到達朱褒大營的背後之時,朱褒並不知道士徽大軍幾乎全軍覆沒的事情。

    正因為如此,朱褒當然不可能派重兵防備他大營的背後,朱褒大營後方的防禦力量稱得上十分薄弱。

    甚至由於漢軍連日來都避戰不出,導致朱褒的大軍與士徽的大軍犯了一個同樣的錯誤——軍心懈怠。

    在這種情況下上萬漢軍在到達朱褒大營後方後,就在猛將趙雲的帶領之下,輕而易舉得突襲進朱褒的大營之中。

    可能是知道這一仗是南征之戰中最後的一場大仗了,因此漢軍全軍上下都十分賣力的殺敵。

    再不賣力,那就什功勞就得不到了。

    一方是軍心懈怠,訓練不精的叛軍,一方是士氣如虹,身經百戰的漢軍,當這兩方大軍在大營內相遇之後,結果是早就已經注定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在漢軍的不斷猛攻下,朱褒的叛軍節節敗退,死傷慘重。

    而在見到大勢已去後,朱褒大軍的內部也出現了問題。

    朱褒是漢人,他所任用的部將大多也是漢人。

    既然都是漢人,現在漢軍的勝利已經是注定的了,那朱褒的部將為何還要為他賣命?

    諸葛亮在越嶲郡“隻誅首惡”的政治口號,朱褒的部將可大多都是知曉的。

    為了活命,一些部將開始率領本部兵馬配合漢軍攻擊起還忠於朱褒的大軍起來。

    在內外夾擊之下,本就快崩潰的朱褒大軍,頃刻間便潰敗了。

    朱褒這個首惡,甚至還未來得及逃出大營,便在亂軍中為他的部下所殺。

    聽說朱褒已經授首之後,諸葛亮便下令讓漢軍招降起剩餘的叛軍。

    大多數叛軍見朱褒已死,他們紛紛丟盔棄甲向漢軍請降。

    當戰爭進行到這一步,代表著漢軍成功的平定了牂柯郡的叛亂。

    短短數日之間,漢軍在諸葛亮的指揮之下,不僅扭轉了被三麵合圍的危險局勢,還成功的連續擊破了士徽、朱褒兩方總共近兩萬大軍。

    一下子,南中的平叛局勢,變得明朗無比起來。

    當招降完朱褒的叛軍之後,諸葛亮又將目光投向了西方——那正是雍闓三千大軍的屯紮地。

    隻要能將雍闓的三千大軍擊潰,那益州郡亦會重新納入大漢的版圖之中,而到了那時候,便是他諸葛亮提兵北上的時候了!

    ...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四百七十六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四百七十六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