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

    不久後,一封由糜暘寫就的密奏,就由斜穀口外的漢軍軍營發出,以極快的經褒斜道南下朝著陽平關而去。

    這封密奏,正是糜暘對關中軍情的最新判斷,及他對劉備的建議。

    由於是緊急的軍情,信使一路上都未曾停歇。

    不過數日後,信使就抵達了陽平關外。

    當陪同北伐的尚書令馬良得知糜暘有緊急軍報送到後,他當下不敢耽擱,立即就動身前去尋找劉備。

    可是當馬良到達劉備居住的庭院外後,他卻被值守庭院的羽林軍校尉告知,今日一早陛下帶征北將軍外出狩獵了。

    當下正值冬季,而自春秋戰國始,中國的君王就有冬狩的慣例。

    這個慣例當然被馬上帝王劉備很好的沿襲下來。

    這件事本屬尋常,畢竟在大軍未開拔的當下,冬狩作為一種娛樂活動能夠很好的排解閑時的無聊。

    但馬良在得知這件事後,心中卻心中隱隱泛起擔憂。

    原因是劉備近段時日以來,與劉封走的十分接近。

    本來劉封作為劉備的兒子,劉備與他親近也實屬正常,但若是加上近來在陽平關內的那些流言呢?

    原來是劉備到達陽平關後,不知怎的突然下達了一道聖旨。

    那道聖旨的內容是冊封他的兩位皇子劉永與劉理,分別為魯王與趙王的。

    這屬於應有之義。

    可是在這兩位皇子被冊封為王後,陽平關就漸漸流傳起一些討論,既然年紀尚幼的劉永與劉理兩位皇子,都已經成為了藩王,那劉封呢?

    要知道劉封雖不是劉備的親子,但他卻是劉備的繼子。

    當初劉備本就是膝下無子才收劉封為繼子的,這件事天下皆知,這說明劉封在法理上是有資格成為王的。

    現今劉永與劉理都已經封為王,年紀最長且有戰功的劉封,卻還僅僅是皇子的身份,這的確是不太合適。

    但,劉封與諸葛亮不和呀!

    雖說自孝漢武帝以後,漢室諸侯王手中的權力,就不斷縮小。

    及至東漢時,漢室的諸侯王幾乎就等同於朝廷奉養的閑散人士。

    隻是劉封他是不同的,他手中握有兵權。

    而從劉備拜劉封為征北將軍的用意看來,劉備絲毫未動過削劉封兵權的念頭。

    手中既有兵權,本身又是諸侯王,哪怕論能力劉封遠遠不及諸葛亮。

    但這樣的劉封,將來帶給諸葛亮的危害,或者說帶給整個大漢的危害,那是難以想象的。

    手中有兵權的諸侯王會做出什事,史書上不都記載著明明白白的嗎?

    馬良的政治智慧不低,但他畢竟不是帝王。

    他無法處於帝王的角度,理解劉備將劉封放出的舉動。

    身為臣子的他,因為劉封過往的表現,因為劉封的性格,他心中對劉封是有戒心,或者說敵意的。

    每每想到這一點,馬良心中就憂慮不已。

    馬良亦有兒子,他知道舐犢之情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要是在劉備舐犢之情濃烈的時候,劉封突然請求劉備封他為王,劉備是否會答應呢?

    而帝王一言,重若九鼎,劉備答應則代表著這件事再無回轉餘地。

    所以今日在聽說劉備帶劉封外出狩獵後,馬良才會更覺得憂慮。

    近幾年大漢是不斷在軍事上取得大勝,可隨著每次大勝將大漢的國運的推到一個新高度,就會有許多的政治隱患隱隱浮現在那些大勝之下。

    一個割據政權的權力,與一個有可能統一天下政權的權力,所帶來的誘惑力是不一樣的。

    以往那些政治隱患都被劉備壓下來,但看著劉備日漸蒼老,將來太子繼位後,仁弱的他能做到這一點嗎?

    在前往尋找劉備的路上,馬良的心中不斷浮現擔憂。

    但最後馬良也隻能深深歎息一聲。

    能為大漢解決隱患的隻有劉備。

    希望陛下來日會有妥當的安排吧!

    ...

    劉備騎馬行走在幽深的山道中,他身後不遠處跟著的是保護他的上百羽林騎,但跟在他身旁的卻隻有劉封一人。

    由此可見,劉備近來對劉封是頗為寵愛。

    而劉封也懂得這是劉備對他的寵愛,因此他的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

    劉封,向來不善於隱藏自己的心情。

    劉備在用目光尋找周圍獵物時,也看到了劉封臉上的喜悅之色。

    對於這他隻是無奈的笑了笑。

    人無完人,劉禪過於仁弱卻有失果烈,劉封卻過於果烈而有失寬容。

    他的兩個兒子,在性情上幾乎是兩個極端。

    劉備以前曾經想過,若是劉禪與劉封的性情能夠中和一下的話,那大漢的下任之君,將來的成就勢必不會低。

    但可惜,世間事又豈能盡遂願呢?

    他已得糜暘這個佳徒,卻想著自己的兒子亦能追趕上糜暘的優秀,這實在是有些過於貪心了。

    不過在看到劉封臉上的喜悅後,劉備卻是想起了一件事。

    看周圍無其他人,劉備似是不經意地問道:

    “近來關內有流傳,關於你何時封王一事?”

    劉封見劉備冷不丁的問他這件事,心中有鬼的他臉上喜悅瞬間消失不見,剩下的隻有慎重之色。

    劉封與馬上微曲身體,躬身回答道:

    “略有耳聞。”

    這件事近來在陽平關內流傳甚廣,甚至連劉備都聽說過,劉封要是回答說不知道,那就太假了。

    因此劉封選擇了一個折中的回答。

    隻是耳聞而已。

    可惜劉封還是小瞧了他的這位父皇。

    聽到劉封的回答後,劉備轉頭看了劉封一眼,然後溫言勸道:

    “讓你的人,停止吧。”

    劉備的這句話讓劉封臉色大變,他急著想解釋什,可劉備卻沒給他解釋的機會。

    “你做的事,朕不怪你。

    但不要繼續了。”

    劉備的語氣很是篤定,他知道這個議論,就是劉封派人暗中流傳出去的。

    原因很簡單,當下組成大漢政治的三大勢力分別為元從,荊州,以及東州。

    其中元從係與荊州係大臣分別因為關羽與諸葛亮的原因,都對劉封感官不佳。

    而東州係大臣目前比較佛性,隻要不觸及到糜暘的利益,他們很少會去主動做某些事。

    在這種情況下,除去劉封自己的人之外,誰還會自發的為劉封議論這件事?

    況且劉備對劉封很了解,性情敢作敢為的劉封,是會做出這樣事的人。

    聽到劉備篤定的語氣後,劉封也失去了狡辯的心思,他老實低頭道:

    “兒臣知錯了。”

    見劉封認錯,劉備也就失去了對這件事關注的興趣。

    正如他所說,在這件事上他並未有怪罪劉封的意思。

    因為劉封做這件事,乃是可以理解的。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劉備善於知人的前提,在於他一向正視人性。

    不過劉備似乎是為了安撫劉封,所以他隨後還是開口許諾道:

    “若你真心為大漢效命,該屬於你的,朕將來一定會給你。”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五百三十一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五百三十一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