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五百九十三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

    華歆不是傻子,曹叡的言外之意是什他自然聽得出來。

    可正是因為聽出來了,華歆才會急的對曹叡下拜連連,呼請曹叡三思。

    “我大魏因禪讓承漢之法統,乃名正言順的華夏正朔。

    至於逆蜀及江東,不過一區區割據小國耳。

    今逆蜀縱算取得一些優勢,然我大魏根基未損,中原尚在我朝。

    天下豈有正朔與割據小國,結為秦晉之好的道理?

    古往今來,都未曾有過!”

    華歆聲淚俱下,他希望他的話能夠讓曹叡改變主意。

    華歆門生眾多,他不是不知道在以往,曹丕及曹叡私下有派人去聯係過孫權。

    隻是私下聯係是一回事,公開遣使又是另外一回事。

    特別是曹叡這次派遣的使者,還是他。

    自己身為曹魏的司徒,位居三公,可以看做是曹魏的門麵。

    將自己派去當聯絡孫權的使者,無論從哪方麵來說都是大魏在自降身份。

    況且秦晉之好雖是春秋佳話,但這佳話成就的基礎在於,秦晉二國當時是地位相等的國家。

    可將江東與當下的大魏放在同一地位上,江東配嗎?

    最重要的是一旦讓世人知道曹魏與江東有結為秦晉之好的意圖,哪怕這件事最後沒有結果,可還是會在很大程度上讓孫權在天下間的聲望水漲船高。

    因為正如華歆所說,別看當下曹魏在戰場上處處失利,但在天下間大多數士人看來,從法統來說,曹魏是站得住腳的。

    而孫權一直缺的是什?

    缺的就是法統二字!

    但曹叡如今的意思很清楚了,孫權不是缺少名義嗎?

    那就讓他用曹魏的法統為孫權背書,隻要能夠一起對抗大漢,那曹叡不介意孫權稱帝建國!

    曹叡的舉動在華歆看來,無疑是一種飲鴆止渴之舉。

    對於這樣的舉動,華歆不可能無動於衷。

    麵對華歆聲淚俱下的勸諫,曹叡的眼神卻一直顯得很冷靜。

    “華夏正朔?”

    看著地上散亂的玉盞碎片,曹叡的語氣十分冰冷。

    “眼下西域諸國都已經無法再向洛陽朝貢,天下有不受朝貢的正朔乎?”

    “等到糜暘攻占關中,席卷中原之時,難道抱著一個華夏正朔的名義,就能為孤擊退糜暘的大軍嗎?”

    華歆的顧慮,難道曹叡會不知道嗎?

    不,身為曹操後代的他,比誰都清楚名義有多重要這一點。

    當年曹操能夠掃蕩群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他喊出了“奉天子以討不臣”的政治口號。

    可是難道當年曹操,單單靠的是一句政治口號,才消滅了諸多群雄的嗎?

    若真是如此,當年為何不是李傕郭汜最終問鼎天下?

    很多人都過度看重名義二字的重要性,可往往忽略了一件更為重要的事。

    名義要與實力相搭配,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用。

    曹操個人的超世謀略加上眾多大才的傾心輔助,構成了曹操當年一開始爭雄天下最堅實的實力基礎。

    在這強橫的實力基礎下,配合上“奉天子以討不臣”的政治口號,才讓曹操能一步步掃蕩群雄,慢慢建立起大魏的國祚根基。

    而在占據華夏大部分地域後,實力已經冠絕天下的曹操,便能不顧所謂的名義二字,悍然稱公稱王,將大漢的尊嚴放在腳下踐踏!

    沒有相應的實力,再大的名義,大魏也承受不住。

    以當下的時局而言,大魏若還傻傻沉浸在“華夏正朔”的美好之中,絲毫不懂得去變通的話,那不出數年的時間,曹叡相信大魏這個國號,就會徹底消失在天下之間。

    “不慕虛名而取實利”,這是當年曹操教導曹叡的一句話,這句話是曹操一生作為的寫照,也是曹叡心中奉為圭臬的至理。

    曹叡知道他的這個舉動,肯定會引起很多人的反對。

    可時局已經變了,大魏在糜暘的數番打擊下,早已經不複數年前那個睥睨天下的氣象。

    相反的可以預見的是,在糜暘的帶領下,那個由劉備建立的大漢,正在一步步取代往日大魏在天下間的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大魏若再不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難道要一直坐以待斃下去嗎?

    從長遠的方向考慮,曹叡知道他做的是對的。

    況且曹叡要做的不是將華夏正朔的名義讓給孫權,這點是絕不可能的。

    他的目的在於改變天下那隱晦的三足鼎立的局勢,將三足鼎立的局勢徹底擺到台麵上來。

    這樣無疑可以讓天下的局勢發生一場巨變,而對大魏來說,大魏可以在即將到來的這場巨變中獲得難得的喘息之機!

    隻要能獲得喘息之機,就算大魏失去關中,那依然占據河北與中原的大魏,來日未必沒有重新統一天下的機會。

    史書往往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孤不是要放棄華夏正朔的法統,孤會一直爭取這一點,完成當年武帝未完成的誌向。

    但你要知道華夏正朔的法統,自黃初元年以來,一直就不單單隻屬於大魏。

    何為華夏正朔?

    來日誰能一統天下,誰才是真正的華夏正朔!”

    聽完曹叡的話後,華歆想要勸阻的話全被堵在了嗓子眼。

    他知道曹叡說的是對的。

    因為在曹丕通過禪讓的方式建立大魏之後,劉備也通過自身的血統優勢,在成都複立了大漢社稷。

    從本質上來說,當年東漢的法統,實際上被一分為二了。

    無論是大魏的士人,還是蜀漢的士人,都有各自的理由支持著自家的法統。

    別說當世大魏與蜀漢的士人了,就算在後世的朝代之中,也有許多人為兩家的法統爭論過。

    說完這番話後,曹叡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大殿之中。

    曹叡不知道的是,在原來的曆史上,諸葛亮也采取了與他類似的做法。

    而今世曹叡終於體會到曆史上,諸葛亮迫於時勢做出忍讓時心中所受到的苦楚了。

    在曹叡離開之後,一位內侍將曹叡早就寫好的詔書送到華歆的手中。

    曹叡的直接離去,加上內侍的這番舉動,華歆知道曹叡心意已決,再無回轉的餘地。

    本來華歆還想著前去麵見曹丕,希望曹丕能夠勸阻曹叡,可一想到曹丕之前下達的那道詔書,華歆心中就息了這個想法。

    故而哪怕心中再不願,但最後華歆還是在無奈的歎息一聲後,手捧詔書緩緩離開了大殿之中。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五百九十三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五百九十三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