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五百九十五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

    楊修是因為什而死的呢?

    可能很多人會脫口而出是因為雞肋二字。

    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曹操是個成熟的政治家,他不會因為個人的喜惡,而貿然殺害身為弘農楊氏嫡長子的楊修。

    楊修的身份擺在那,可以說隻要交好弘農楊氏,那曹操在關西的統治就會相當的穩固。

    曹操也清楚,貿然殺害楊修肯定會引起以楊彪為首的關西世家的極大不滿。

    因為以楊修的身份與才智,可以預見的是在楊彪死後,楊修定然會成為關西世家新的領軍人物,或者說關西世家在中央的政治利益代表。

    貿然殺害一個世家集團的利益保障人,對曹魏的統治會造成什樣的影響,難道曹操會不知道嗎?

    曹操肯定是知道的,當年的兗州之亂,就是因為曹操殺害有著類似身份的邊讓而引起的。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加上那一年的曹操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正積極的為曹丕的禪代鋪路。

    所以按正常來說曹操應該是要盡可能的拉攏關西世家才是,不會在臨死之前突然直接以雷霆手段斬殺楊修。

    而且曹操殺害楊修的罪名,是“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

    這個罪名可以說是牽強至極,在當世“漏泄言教,交關諸侯”算罪名嗎?

    肯定是不算的,曹魏內的名士哪一個與外地諸侯沒有聯絡?

    交遊廣闊本就是名士最大的特征。

    哪怕在今年,曹魏名士華歆、王朗等人還經常寫信與諸葛亮聯絡私人感情,要是楊修該死的話,曹魏的名士有一個算一個,全都得死。

    但最後曹操還是以這牽強至極的,近乎於“莫須有”的罪名強行殺害了楊修。

    這種行為不客氣的說,是曹操在整個關西世家的頭上撒尿。

    那曹操為何要在臨死之前應該維穩的時候,還要用這種羞辱的手段來狠狠打關西世家的臉呢?

    身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能讓曹操這做的原因隻有一個,那便是他意識到楊修的存在,可能會給曹魏後來的政局帶來動蕩。

    至於曹操為何會這以為,症結就在於當年的奪嫡之爭上。

    當年的奪嫡之爭,表麵上看是曹丕與曹植對權力的爭奪,但實際上也是各自支持他們的世家的一種角逐利益的鬥爭。

    而從當年的局勢來看,不難看出曹丕與曹植背後各自站的是哪方世家勢力。

    當年支持曹丕的,是以司馬懿為代表人物的河北世家,而支持曹植的,正是以楊修代表人物的關西世家。

    從最後的結果來說,是曹丕取得了奪嫡之爭的勝利,既然曹操心中已經定下曹丕是他的繼承者,那晚年的曹操就必須要為曹丕的未來考慮。

    因為曹丕的未來是否安穩,代表著大魏將來是否安穩。

    而隻要一考慮到這一點,那楊修在曹操心中,就有了必死之罪。

    楊修的年輕,楊修的才華,加上楊修背後的強大政治力量,讓曹操為了大魏的未來,隻能冒得罪整個關西世家的風險殺害楊修。

    而既然是懷抱著這樣的目的殺害楊修,那楊修的死帶來的影響,就不僅僅是讓楊彪失去兒子,讓楊囂失去父親這簡單。

    楊修的死,代表著關西世家在爭奪從龍之功的戰爭中落敗,也代表著關西世家在曹魏的政治利益,遭到了一次嚴重的打擊。

    正因為如此,所以孟達才會在楊彪麵前連續發出兩聲誅心之問。

    第一聲誅心之問,孟達是為楊修而發出,想著喚起楊彪的愛子之情及仇恨之心。

    第二聲誅心之問,孟達是為近年來不斷落寞的關西世家而發聲。

    別忘了,出身扶風孟氏的孟達,也是正兒八經的關西世家一分子。

    而在聽完孟達的兩聲誅心之問後,不出意外的是,楊彪心中一直積累的憤懣之情,被孟達徹底引發了出來。

    身為人父的楊彪,心中又怎可能不對楊修當年的死,感到憤恨呢!

    楊修可是楊彪唯一的兒子!

    楊彪心中對楊修之死心中有怨,從曹操在世時發生的一件事就可以知道:

    在一次宴會上,曹操楊彪為何變得消瘦了。

    麵對曹操的詢問,楊彪於大庭廣眾之下,直接回懟道:“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聽到楊彪的這句話後,曹操直接被懟的變了臉色。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楊彪對楊修的死是極為痛心的,且他心中的怨恨一點都不少。

    而既然心中有著怨恨,那楊彪心中又怎可能沒有報仇之心呢。

    楊彪之所以一直沒有動作,無非是見那時的曹操睥睨當世,為整個弘農楊氏考慮而已。

    就算不談楊修之死給楊彪帶來的憤恨,那這十數年來,關西世家不斷落寞的事實呢?

    楊彪先祖當年被關西士子稱為“關西孔子”,這是弘農楊氏一個可流傳千載的巨大榮譽。

    但人都是追逐利益的,在這番榮譽背後,還有著一個非常現實的利益糾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關西士子如此推崇楊震,為的是讓楊震成為關西士子的標杆人物,也為的是讓弘農楊氏成為關西世家的利益保障者。

    在整個關西世家的努力下,弘農楊氏的發展可謂十分迅速,不過百餘年就讓弘農楊氏達成了四世三公的成就。

    而這百年以來,自楊震以後的楊家曆代家主,也的確在不遺餘力的保障著關西世家在政治上的利益。

    弘農楊氏與關西世家,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種利益上的交換,一直是相輔相成的。

    可是自靈帝以來,這種原本穩定的利益交換格局,就被天下大亂給打破了。

    兵凶戰危之下,大量如法正、孟達這樣的關西士子南遷,導致關西世家的實力遭受一次重創。

    後來為了扭轉這種頹勢,在曹操平定關中之時,關西世家可謂是不遺餘力的幫助曹操,將馬超坑的**。

    本來關西世家想的是,等曹操統治關西後,他們憑借著強大的底蘊可以迎來複興。

    但結果呢?

    在楊彪的領導下,關西世家並未在曹魏的政治格局中占據著多重要的地位。

    反而是河北世家作為後起之秀,借助著奪嫡之爭押對寶的優勢,直接實現彎道超車。

    關西世家在曹魏的落寞,不能說是一種趨勢,應該是一種事實。

    而麵對這種事實,關西世家會對引領他們的弘農楊氏沒有怨言嗎?

    要知道關西世家之所以捧弘農楊氏為領軍者,為的是弘農楊氏可以保障他們的利益,可要是弘農楊氏做不到這一點呢?

    失去了基本盤關西世家的支持,弘農楊氏的衰敗也即將會成為事實。

    作為當代弘農楊氏的家主楊彪,又怎會不對弘農楊氏的日漸衰敗感到憂心如焚。

    先輩留給他名望家業他無法守住,那便是不孝!

    而楊彪更可能會成為家族史上,被無數後代族人責怪的那個人。

    不得不說,隻有世家才最了解世家。

    孟達的那兩句誅心之問,是從公私兩方麵對楊彪進行全方位打擊的。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五百九十五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五百九十五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