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六百二十六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

    諸葛亮為何不在大營內呢?

    原來是因為在不久前諸葛亮終於決定對郝昭下手了。

    之前諸葛亮為了將郝昭誘出陳倉城,故意讓楊儀散布曹真被糜暘率軍圍困在五丈原的消息。

    為了能成功誘出郝昭,諸葛亮還讓楊儀命人將這假消息謄寫多份綁縛在箭頭上,然後命軍中的大力士射入了陳倉城中。

    在諸葛亮的舉措之下,沒有用多久的時間,整座陳倉城內的魏將幾乎都知道曹真“陷入死局”的情況。

    而當這個消息在陳倉城內傳開後,立即就對陳倉城的軍心造成了一次劇烈的打擊。

    雖說自梁州之敗後,曹真在關中的威望早已經沒以往那強大。

    可曹真眼下畢竟還是曹魏在關中的大都督,他的安危任何一位魏將都不可能坐視不理。

    一旦他出了事,那就基本代表著關中的各路魏軍將會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中。

    這樣的情況,是任何一位魏將都不願看到的。

    對於郝昭來說自然也是如此。

    特別是曹真對郝昭還有知遇之恩,從私人感情這一方麵來說,郝昭更加不可能坐視曹真陷入險境而不顧。

    隻是對於是否要出兵,郝昭心中還是有疑慮的。

    郝昭到底是個知兵的將領,以他的韜略當然會懷疑,這會不會是諸葛亮的誘敵之計。

    畢竟由於之前幾次突圍都未能成功,導致郝昭與外界的聯係基本處於斷絕的狀態。

    也就是說曹真被漢軍圍困在五丈原,當下隻是漢軍單方麵傳播的消息。

    己方並未得到實質性的情報佐證這一點。

    在這種情況下,郝昭會有所懷疑是很正常的。

    可就在郝昭猶疑不決的時候,身為副將的賈嗣說的話卻讓郝昭打消了最後的顧慮。

    “以當下時局而言,消息是否為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軍是否會因為這消息采取行動。

    將軍,莫忘敵軍隻有數千呀!”

    賈嗣的話聽起來雖然有些繞口,但郝昭卻明白他話語中的深意。

    曹真是曹丕親自任命的代他親征的關中大都督,論從身份地位來講的話,曹真在關中儼然可被視為曹丕。

    也就是說救援曹真的舉動,本質上可等同為“勤王”的舉動。

    而一旦將救援行動上升到這個層麵,郝昭能不救嗎?

    縱使這個消息是假的,但郝昭因此被漢軍誘出陳倉城,事後不會有人說郝昭做的不對。

    可要是一旦這個消息是真的,郝昭卻始終按兵不動,坐觀曹真被漢軍戕害,那就算郝昭最後守住了陳倉城,那得到的也是死罪。

    而促使郝昭不得不救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賈嗣所講的陳倉城外的漢軍兵力隻有數千,可郝昭手中卻有精兵上萬。

    若是圍困陳倉城的是漢軍主力,郝昭高低事後還能找個借口,說是漢軍勢大他突圍不出去。

    但以陳倉城內外真實的兵力對比來說,魏軍明明是占優的一方。

    那郝昭要是遲遲一直不采取突圍行動,事後肯定會被人懷疑。

    當然郝昭之前在得知漢軍主力都離開後,的確采取了率軍突擊漢軍主力後路的行動。

    但毫無疑問的是,每一次他都被諸葛亮率軍打回城內,並因此折損了不少兵馬。

    這是陳倉諸位魏將都知道的事,但這樣的事說出去會有人相信嗎?

    以兩倍以上的兵力突圍,還能被打的龜縮回城內。

    要是糜暘統兵那尚且有理解的可能,但現在統兵的是“擅長內政”的諸葛亮呀!

    雖說諸葛亮之前取得過平叛南中的大捷,可由於距離的問題,許多世人不清楚那場大捷的許多內幕。

    所以世人大多數對諸葛亮的印象還處於:“尤善內政,稍善平亂”的狀態中。

    在這種印象下,誰會相信陳倉魏軍這一段時日以來被諸葛亮蹂躪的事實?

    相比於這“不切實際”的可能,恐怕世人更相信郝昭是在擁兵自重,觀望成敗罷了。

    賈嗣要提醒郝昭的,也恰恰是這一點。

    在賈嗣的提醒之下,郝昭最後隻能不顧心中的疑慮,決定率軍出城前往五丈原救援曹真。

    而既然最後打算要救援曹真,那郝昭的行軍速度自然是不會有所拖延。

    可這恰恰就中了諸葛亮的伏兵之計。

    在陳倉城與五丈原之間的一座山穀之中,上萬魏軍自進入其中之後,就遭遇了數千漢軍的伏擊。

    數千以逸待勞的漢軍,先是在兩側的高山上推下巨石擋住山穀的進出口,成功將上萬魏軍都堵住了山穀之中。

    然後居高臨下的漢軍,又開始施放箭矢對猝不及防,陣型散亂的魏軍造成了大量殺傷。

    在完成這兩個步驟後,覺得時機已經成熟的諸葛亮,派出使者下往山穀內企圖勸降郝昭。

    近萬魏軍被困在狹窄的山穀中,本質上已經是甕中之鱉。

    諸葛亮要想將他們盡數殲滅於此,也是一件相當容易的事——釋放火矢就好。

    但諸葛亮覺得局勢已然發展到這一步,沒必要對近萬魏軍趕盡殺絕。

    能勸降自然是最好的。

    況且若能勸降郝昭,那也有利於來日漢軍拿下陳倉——郝昭還是有留下一些魏軍守城的。

    為了能一次勸降成功,諸葛亮特地派出了郝昭的同鄉人靳詳。

    隻是在靳詳見到郝昭之後還未說出一句勸降之語時,知道靳詳來意的郝昭就語氣生硬地對靳詳言道:

    “魏家科法,卿所練也;我之為人,卿所知也。我受國恩多而門戶重,卿無可言者,但有必死耳。

    卿還謝諸葛,便可殺也。”

    當靳詳回到山上將郝昭的話如實稟告後,諸葛亮倒是不禁對郝昭高看了一眼。

    就是諸葛亮身旁的漢將在聽到郝昭的話後,卻不由得冷笑連連。

    都死到臨頭了,還嘴硬啥呢?

    一眾漢將見勸降無效,就齊齊建言諸葛亮重新發起進攻,遂了郝昭的願。

    可一眾漢將的請戰,諸葛亮並未允準。

    嘴硬的人諸葛亮這輩子見了不少,隻不過諸葛亮知道眼下魏軍被困在山穀中糧草斷絕。

    在沒有糧草補給的情況下,不出三日就算郝昭不改變想法,他的部下可能也會忍不住綁縛他求降的。

    當下的諸葛亮身體康健,並不缺等待幾日的耐心。

    信使之所以來到漢軍大營中沒見到諸葛亮,是因為諸葛亮生性謹慎。

    哪怕那近萬魏軍當下很難再掀起什風浪,但諸葛亮還是選擇親自在山穀之上靜待著局勢的變化。

    而楊儀就是諸葛亮留下來,為漢軍看守大營的人。

    楊儀自然是知道諸葛亮在何處的。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六百二十六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六百二十六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