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

    迎著劉禪清澈而又蠢萌的目光,糜暘站起身對著他一拜言道:

    “孫權小兒之所以敢篤定我朝會接受孫氏的屍體,原因全在所謂的節義二字。”

    由於在漢朝官方,孫尚香與劉備早就是和離的狀態,所以糜暘稱呼孫尚香為孫氏。

    而糜暘一語就道出了,孫權自以為能拿捏漢朝的點。

    畢竟漢朝向來標榜天下正統,而今漢的開國之君劉備又是有名的仁義之人,正所以“君子可欺之以方”,正是這個道理。

    這也是諸葛亮一時之間,拿不定主意的原因。

    可糜暘的語氣堅定,眼神睿智,這讓諸葛亮意識到糜暘心中定然已經有了破解孫權險惡用心的辦法。

    因此下一刻看向糜暘的期待目光,又多上了一道。

    在劉禪與諸葛亮的注視下,糜暘說出了他對此事的看法:

    “我朝絕不能以先帝妻子的名分,將孫氏的屍體迎入長安。”

    對於這一點,糜暘的態度很堅決。

    因為要是這一點不做到,那無疑是遂了孫權的願,狠狠打了逝去的劉備一巴掌。

    而在聽到糜暘堅決的態度後,諸葛亮微微頷首,這一點他與糜暘抱著一樣的態度。

    隻是態度容易拿出,妥善的解決辦法更為重要。

    沒有讓諸葛亮與劉禪失望的是,糜暘接下來的回答,讓張三爺喜得一下子站起身來。

    “孫權想用節義二字拿捏我朝,可孫權難道不知道節義有大小之分嗎?”

    “夫妻之間節義乃為小,君臣之間節義乃為大。

    《詩經》有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盡管孫權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建國,可江東境內豈非無一二忠臣乎?

    臣以為孫氏非為夫妻情分而追隨先帝而去,乃是為四百年惶惶君臣大義,乃是為吳郡孫氏百年忠義不齒孫權行徑而憤而投江也。”

    糜暘話音剛落,張飛的大笑聲就頓時出現在朝陽殿內。

    “妙哉,妙哉。”

    在誇讚糜暘的同時,張飛還徑直走到糜暘的身前,拍著他的肩膀繼續笑道:

    “吾怎忘記了當年在荊州時,你有詭譎巧言的本領了。”

    張飛對糜暘的誇讚可謂是不摻雜半點假意,可當張飛的誇讚落入糜暘的耳中後,他怎總是覺得有些怪怪的呢?

    三叔,有時候你笑笑不誇就挺好的。

    而在張飛大笑的同時,諸葛亮的臉上也浮現了笑意——的確很妙。

    糜暘的話在根本上解決了孫權以孫尚香屍體給漢朝抹黑的擔憂。

    最重要的是,若一切按照糜暘所說的去做的話,那到時候在天下人麵前丟人現眼的隻會是孫權。

    連自己的妹妹都不齒自己的背漢行徑,甚至以投江自殺這種充滿剛烈的行為作為反抗,在這悲壯色彩下由孫權建立的吳朝,隻會引起大部分天下人心中的反感與不屑。

    這樣一來,也可以在無形中加深世人心中大漢乃天下正統的觀念。

    一舉三得,如何不妙?

    坐在禦座上的劉禪倒是沒想的有諸葛亮那般深,但是他看到張飛與諸葛亮都對糜暘的話讚同不已,那他就知道接下來自己該做什了。

    “大司馬所言正是,朕這就擬詔,一切按大司馬所言宣告天下。”

    感覺處理了一件棘手事務的劉禪,心情顯得格外的好。

    而糜暘接下來又緊接著提出了一個建議:

    “按鎮東將軍奏表中所言,至多再過幾日,逆吳的使團就將來到長安城外。

    臣自請負責接下來迎接逆吳使團的一切事宜。”

    糜暘突然有這個請求,倒是出乎了劉禪的預料之外。

    按照往常規製,有使者來訪,通常是太常負責這類事務的。

    而糜暘身為大漢的大司馬,不是說他不能管這類事,隻能說他負責這類事,有些高看孫權派來的使者了。

    “大司馬日理萬機,區區幾位使者,不至於勞累大司馬。”

    劉禪適時地表達了對糜暘的關懷——什牛馬,也配他的大司馬去迎接?

    麵對劉禪的關懷,糜暘笑著對劉禪說出了他之所以自請的緣由:

    “孫權小兒如廁中之蒼蠅,蠅營狗苟,驅去複還,心中常思卑劣惡心之圖謀。

    一次兩次尚可,若一直任其施為,恐擾我大漢清淨也!

    臣願為陛下一勞永逸。”

    糜暘一直不是個好脾氣的人,特別是對孫權更是如此。

    一勞永逸?

    糜暘對孫權的比喻,引起了劉禪、諸葛亮、張飛三人的同感。

    可該用什辦法,才能徹底驅散孫權這隻煩人的大蒼蠅呢?

    劉禪,諸葛亮,張飛三人眼中都浮現起深深的期待。

    這一刻三人才依稀記起,在蹂躪魏軍之前,蹂躪江東才是糜暘的拿手好戲呀!

    一想到這,劉禪不由得有些興奮起來。

    “大,大司馬盡管施為,朕拭目以待。”

    ...

    在遼闊的關中大地上,有著一支人數在百人上下的使團隊伍在緩緩行進著。

    帶領這支使團隊伍的,正是奉孫權君命出使長安的張溫。

    能被孫權委任為正使,張溫自然是很受孫權看重的。

    論名聲,張溫不止是江東名士中的翹楚,就是在天下間,也有著不菲的聲名。

    而論口才與文化,自小聰慧且接受良好教育的張溫,往往也令人有驚異的表現。

    可被孫權寄托厚望的張溫,坐在車輿中的他掀開車簾往外看去時,臉上卻不時有著驚歎的神色浮現。

    隻見在張溫的目光中,一片片剛剛開墾好的田野在陽光的照耀下,正散發著令人心喜的光彩。

    而在那望之似無邊際的廣袤田野中,許多身穿褐衣的老農,正攜帶著家人在田間辛苦的播種著。

    日光長久照射之下,難免讓人感覺到炎熱。

    可哪怕臉上大汗淋漓,在張溫的視線中,他也絲毫看不見田野間勞作的百姓臉上有著勞累的神色。

    相反的是,幾乎是每一位勞作的百姓,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當然能佐證關中百姓幸福感的不隻是他們臉上的笑容,還有朗朗天地間不時洋溢的祝願豐收的歌謠。

    隨著越發朝著長安城接近,張溫看到的卻不止這些。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