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朱由檢的另一雙手套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火之虎vvvv 本章:第143章 朱由檢的另一雙手套

    “然。”

    孫徵蘭歎息一聲:

    “陛下可知陳奇瑜陳德州是如何敗的?”

    朱由檢眉頭一皺:

    陳奇瑜將流賊全部趕入車廂峽,本該是一舉蕩平的巨功,為何最後卻……

    至於明史說陳奇瑜受賄,私放農民軍一條生路——也就小白相信,他們圈內都是一笑置之。

    因為明史記載中言辭鑿鑿給陳奇瑜送賄的那個人,要十年後才加入農民軍!

    受賄的陳奇瑜,最後麵對清廷官場的敲詐,連一萬兩都拿不出來,慘被清廷殺害。

    ~

    他們圈內有一個說法——陳奇瑜極有可能是犯了文人的通病,自大了,才致使功虧一簣。

    然而,若是果真這樣,又有一個矛盾點——陳奇瑜能力很強,受到教訓後,早該改正了缺陷,能力也就更強了。

    但是……

    他被罷官後,直到崇禎自盡,期間整整十年時間!

    為何陳奇瑜一直都沒被朝廷起複呢?

    能夠在崇禎前期主持剿匪事務的,都是一方大佬!

    門生故舊極多!

    這不應該啊!

    朱由檢心思頓轉,看向孫徵蘭:“莫非孫卿知道個中曲直?”

    孫徵蘭苦笑,不答反問道:

    “陛下可還記得前兵部尚書張鳳翼?”

    崇禎點頭。

    這人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激烈反對孫承宗的遼東築群城之策。

    張鳳翼認為:應該緊守山海關等長城一線,同時以寧遠為前進基地,以廣寧為哨探……

    以他的策略,朝廷一年當節省五百萬軍費。

    如此一來,朝廷就能訓練精兵,用以作戰。

    可惜,因為朝臣激烈反對,最有效的辦法,反倒是被“眾臣否決”了。

    (張鳳翼是被明史汙蔑的最狠的一個,也是最有可能改變明朝結局的一個。

    張鳳翼臨終時病情很重,不得不依靠大量的大黃藥維持,就這還“猶治軍書不斷”。他們竟然誣陷張鳳翼服用大量瀉藥而死!你家都要自殺了,還特治軍?哀歎!)

    孫徵蘭歎道:“當年閣老孫承宗欲要在遼東築城,好步步緊逼東虜,張尚書不看好,激烈反對他。

    張尚書言;‘遼東築群城,費糜太甚,朝廷難支,必將愈發虛弱。

    因為遼東築城之事,隻會拖垮朝廷。

    便是棄了關外,朝廷也不會如此虛弱!’

    東林諸人借此攻擊,妄改張尚書話語,說張尚書要放棄關外,全然不顧張尚書前後話語為何!

    致使張尚書……”

    “唉!”

    孫徵蘭重重的歎息。

    明末對遼東策論中,最正確的就是袁可立和張鳳翼,然而兩人的著作,都被清廷焚毀……

    一時間,君臣相顧兩惘然。

    這是人家的常規操作啊!

    少傾,朱由檢眉頭微皺:

    “陳奇瑜當年的失敗,與張鳳翼有關嗎?”

    孫徵蘭苦笑道:“陛下想來不知,陳德州與張代州是兒女親家。”

    朱由檢恍然大悟:

    “怪不得!”

    兩人都是山西人,本就是鄉黨,又是親戚,這兩人一人在朝外,一人在朝內。

    人家要想擠掉張鳳翼,先打壓陳奇瑜,自然是最有效的辦法!

    孫徵蘭說起了一件趣事:

    “彼時,給事中桐城孫晉眼見賊勢大,逼近家鄉,長籲短歎。

    張尚書挖苦南人不顧國家,隻為自家,對他說;‘公南人,何憂賊?賊起西北,不食稻米,賊馬不飼江南草。’

    張尚書本是擠兌南人不關心國家,隻顧自己家鄉的話,卻不想被人說成張尚書不通俗務……”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崇禎絕不上吊》,方便以後閱讀我崇禎絕不上吊第143章 朱由檢的另一雙手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第143章 朱由檢的另一雙手套並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