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馬岱的指揮藝術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火之虎vvvv 本章:第166章 馬岱的指揮藝術

    從明軍發起突襲,至今不過僅僅隻有兩分時間!

    (‘分’在《崇禎曆書》中,真實存在。關於明朝的時間單位,前麵有說明,不再贅述。)

    闖軍都是從死人堆爬起來的,不懂如何戰鬥的士卒,早就見鬼了……

    才短短的兩分時間,闖軍上下,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袁宗第一聲令下,扛著一人多高盾牌的大盾手,舉著門板大的盾牌,麵對七崖方向,排成了一條直線,掩護身後的弓箭手,到達了山崖下!

    然後,大盾手們將盾牌舉高,重重的朝地上一砸,盾牌下端的尖銳就插入了泥土。

    借助大地的力量,進行防守,這才是大盾的正確用法。

    “邦邦邦邦!”

    明軍射出的箭矢、彈丸,擊打在厚達一寸的硬木大盾上……

    徒勞無功!

    紮在木板上像刺蝟一樣的箭矢,密密麻麻的彈坑,也不過是震得闖軍盾手手腕發麻……

    僅此而已!

    作為最笨重,也是防護力最強的大盾,展現了它的優越之處。

    莫說是火銃了,便是最厲害的抬銃,遇上精心製作的大盾,也要傻眼。

    當然,大盾的防護力雖然很高,缺點也更加明顯——重達數十斤的大盾,實在是太笨重了……

    沒有大量馱馬、車輛,大盾兵根本就玩不轉。

    最精良的大盾,是要蒙了幾層牛皮後,再蒙一層鐵皮的,重達近百斤!

    指望凡人之軀扛著它長途跋涉?

    做夢去吧!

    ……

    眼見闖軍出動大盾手,己方攻擊徒勞無功。

    朱由檢看了馬岱一眼。

    接下來該上手榴彈了吧!

    哪知道,馬岱竟然下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命令:

    “刀盾手聽令,上藤牌!”

    在馬岱的命令下,刀盾手們紛紛拿起地上的小圓盾,一手穿過一側的套索,固定在臂彎處,然後手掌握住了另一側的握把。

    紛紛側蹲在火槍手、弓箭手陣前,形成了一道防護。

    然後是第二波刀盾手,穿插其間,將藤牌架在了第一層藤牌之上!

    不過區區兩層藤牌,竟然護住了全軍正麵。

    高度絲毫不比大盾差多少!

    藤牌最早是福建、廣西士兵使用之物。

    大小以士兵半蹲下,能護住全身為標準。

    因為藤牌輕便,且能抵抗弓箭、刀劍的劈砍,足以代替盔甲防護。

    若是蒙了牛皮,更是能夠抵禦火槍的轟擊!

    明朝初期,在多山、多水地帶,藤牌早已取代了笨重的鎧甲。

    自從戚繼光、俞大猷編練戚家軍,采用了藤牌之後,藤牌在明軍迅速擴裝起來,逐漸替代了不靈活的單兵木盾。

    (嚴格意義上來講,盾牌有兩種,一種是厚實的大盾,作為掩護全軍之用。一種是個人使用的小盾,通常套在胳膊上,有方形、圓形兩種常規形製。當然,此外還有很多變種,更有能噴火、射擊等稀奇古怪的玩意,因為不具有普遍性,暫且不說。)

    馬岱剛剛布置完成,闖軍的弓箭手就射出了一波密密麻麻的箭矢。

    “邦邦邦邦!”

    宛如狂風暴雨一般的箭矢,射在了藤牌上。

    劈啪啦的撞擊聲,充耳不絕!

    然而,藤牌乃是采取結實山藤,環形編織,用竹篾逐圈纏繞而成。

    特殊的構造,使得箭矢的力量,被分散到了整個藤牌上。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崇禎絕不上吊》,方便以後閱讀我崇禎絕不上吊第166章 馬岱的指揮藝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第166章 馬岱的指揮藝術並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