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朕背著罵名,清查土地,隻為給百姓一條活路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火之虎vvvv 本章:第219章 朕背著罵名,清查土地,隻為給百姓一條活路

    “然後弄點稻穀殼或者麥糠,攪拌進去,拌勻了之後,裝進育苗圃內。

    抖鬆的這一步,一定要做好了!

    這些育苗的肥料,必須保持疏鬆狀,若不然,就會發熱,會燒壞了紅薯的!”

    朱由檢親手示範著紅薯的育苗步驟。

    沒辦法,這個時代,紅薯還是舶來品。

    中原大地上,會種植紅薯的人,還特沒有三條腿的蛤蟆常見!

    ……

    福建福州長樂縣青橋村人陳振龍,他本是一個秀才。愛閱小說app閱讀完整內容

    然而,後來因為數次考舉人不中,於是就跟隨閩商前往呂宋經商。

    這時候,呂宋西洋人的勢力大增,南洋明人,已經處在下風了。

    紅薯被西洋人從美洲帶到南洋後,所有的西洋人都達成了共識——此等畝產萬斤之物,決不可被明人得到了!

    以大明的體量,一旦得到這種高產作物,對他們而言,那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自古以來,西洋鬼子都不是啥好鳥,當然東洋鬼藩也不是好貨,據小道消息,每年得到他們“資助”的,都有兩十萬人次。)

    陳振龍眼見紅薯如此高產,還耐幹旱,不分土地肥薄皆可種植,更是隻需要少量的草木灰肥料即可。

    想起大明北方正在遭受幹旱危機的他,冒著一旦查出就會被西班牙人斬殺的生命危險,毅然將此物偷渡回國!

    當時返回大明的明人,都必須要接受檢查。

    陳振龍用了幾年時間,明白了紅薯隻要用藤蔓扡插,即可成功種活!

    於是,他將紅薯藤蔓絞在麻繩,捆在了行李箱上,躲過了西洋鬼子的檢查。

    為了防止紅薯藤蔓幹死,在長達七天的航行,更是數次將行李丟進水浸泡。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陳振龍帶著造就了“乾康盛世”的紅薯,回到福建,在住宅附近紗帽池邊的小塊耕地上試種。

    正逢當年閩中大旱,陳振龍立刻讓兒子陳經綸,給福建巡撫金學曾上書。

    聲言此物可救災,金學曾立刻讓陳振龍大規模試種,當年成功後,於1594年,在福建大規模推廣。

    福建災荒頓時緩解。

    其後,陳振龍後人一直致力於紅薯的推廣。

    經過數代人的努力,直到清康熙時,傳種到了浙江、山東、台灣等地,這是推廣紅薯的第一家族。

    ……

    有廣東省湛江吳川市梅菉鎮人林懷蘭。

    他是一個醫生,常年往來於交趾(越南)行醫。

    這時候,越南也已經開始種植紅薯,然而,猴子素來都心懷歪心,其王下令不準傳紅薯與大明,違者死!

    林懷蘭行醫後得到半個紅薯,於是偷帶回國,在廣東電白縣一帶種植。

    ……

    1582年,廣東廣州府東莞縣虎門北柵人陳益,他從交趾得到紅薯後,在自家種植35畝。

    論引入時間,最早的當是陳益,然而論推廣功績,最大的則是陳振龍家族。

    當然,這三人,都當得是“引進番薯第一人”之稱!

    他們都是冒著生命的危險,才引進回國的,都值得後人銘記。

    ……

    大明太大了!

    縱然紅薯的引入,已經有了半個世紀之久。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崇禎絕不上吊》,方便以後閱讀我崇禎絕不上吊第219章 朕背著罵名,清查土地,隻為給百姓一條活路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第219章 朕背著罵名,清查土地,隻為給百姓一條活路並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