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道雖無籍,士卻有國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火之虎vvvv 本章:第328章 道雖無籍,士卻有國

    廟宇與道觀,一眼就能看出差別。

    廟宇那珠玉一般黃潤的殿頂琉璃瓦,在日月下金光閃閃,大氣磅。

    刷了金粉的金身,在香油燈火的映照下,煜煜生輝。

    反觀那些道觀,屋頂都是黑色小瓦,殿內都是黑不溜秋的泥塑雕像。

    這些富麗堂皇的廟宇,與道觀樸素的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道家追逐長生,平素不在乎名利,對於百姓,更是信奉與否,全憑本心。

    經常鍛煉,甚至自力更生,自做自吃的道士,大都麵容清臒,一個個瘦的風仙道骨。

    而和尚……

    不事生產,卻隻用香油炒菜,菜肴不是竹筍就是蘑菇,頓頓都是這些山珍。

    又不用勞動,每日醒來隻要念念經、勸一勸香油錢。

    很多和尚,每天的活動量更是除了上茅房,就沒有離開過寺廟。

    如此一來,自然是身寬體胖、肥頭大耳,個個坐下都是一副佛祖像。

    民眾大都是愚的。

    在百姓看來,肥頭大耳富態相的和尚,自然要比沉默寡言的道士,更得人心。

    於是,在和尚舌綻蓮花、破綻百出的功德論下,無數百姓,將省吃儉用的錢,投進了和尚的功德箱中。

    ……

    就算是家有幾十畝地的自耕農,也才隻敢在來客的時候,用筷子沾了一滴香油拌涼菜。

    然而,一到了寺廟,縱然你頭腦清明,但是在和尚“業力論”的威脅下,也隻能送上自己都舍不得的吃的香油,獻上自己都舍不得花的銀錢……

    因為百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麵對和尚那隱含威脅的話語,百姓隻得孝敬……

    人家可是說了,縱然你今生行善,但是說不定你前世作惡呢?

    你也會業力纏身……

    有朝一日報應了你。

    (今生你是善人,不怕報應,但是前世呢?)

    為了預防萬一,無盡頭腦清醒的人,卻隻得雙手捧著,送上了好處。

    ……

    對百姓,和尚們一副笑眯眯的彌勒佛樣,隻在言語藏了威脅的機鋒。

    但是,麵對一樣是出家人的道家,慈眉善目們,就變作了怒目金剛!

    爭水、爭地、爭信徒……

    道士的無為,換來了和尚的得寸進尺。

    浮丘山這個道教聖地,已經聚集了數千“嘴快身懶、四肢不勤”的和尚們。

    半數道家先賢修建的道觀,已經被改為了肮髒地。

    並且,還在謀劃著驅逐道士,獨占浮丘山的計謀。

    ……

    這樣的情況,不但在北方的浮邱山上演,就連南方的浮邱山,一樣沒能逃脫魔爪。

    與一字之差的北方聖地一樣,湖南浮邱山道派也岌岌可危了。

    (浮丘山在河南淇縣,浮邱山在湖南益陽。)

    縱然浮邱山道士多達六千餘人,卻也抵不過洶湧而來的和尚們……

    湧上浮邱山的和尚更多,已經過了萬!

    此時,主持浮邱山道家的,是李純陽真人。

    他是明廷有官身的九品都紀。

    明朝有僧、道錄司、度牒司,用來管理天下出家人。

    地方上,每府設一名道紀司都紀、僧綱司僧正,主持府內各方外道觀、寺廟的任命、監督等工作,級別是正九品。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明初,朝廷嚴格控製著僧道的數量,甚至,選拔各處寺廟、道觀主持、掌教的時候,明廷是完全主持了一切事宜的。

    英宗(土木堡之後),僧道人數就開始野蠻生長,到了後來,更是變成了隻要給銀子,朝廷就給僧道度牒(身份證)。

    文臣一家獨大的朝政格局,成了一切製度崩壞的罪魁禍首。

    到明末這個時期,有度牒的僧道,已經突破了七十萬之多。

    至於沒有身份的“黑戶”,怕是兩百萬也打不住!

    ……

    李自成攻入京師。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崇禎絕不上吊》,方便以後閱讀我崇禎絕不上吊第328章 道雖無籍,士卻有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第328章 道雖無籍,士卻有國並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