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太子在早朝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火之虎vvvv 本章:第620章 太子在早朝

    雖然朱由檢並未恢複了朝廷原有的各部官吏。

    然而,伴隨著漢都的日益昌盛,新設立的各處衙門,已經越來越多。

    朝官逐漸充溢朝堂。

    不同的是,今時的百官,再也不是昔日那種人浮於事的所謂“清流”。

    充斥在漢都朝堂上的,大都是實務部門的主官。

    九成都是各地作坊的掌權人。

    這朝會,也從原本的“理論時代”,變革到了“數據時代”。

    往日朝堂上,滿嘴都是的“之乎者也”,鼎革成了“十百千萬”……

    “臣等叩見殿下。

    恭祝陛下聖躬萬福安康!

    恭祝太子殿下萬福安康!”

    “陛下安。

    孤安。

    眾卿平身!”

    皇帝不在京師,太子代替皇帝,回答了百官的問安。

    問安事畢。

    (關於三呼萬歲:

    三呼就是讚禮官帶領樂鼓班子,一通激昂的鼓點,百官用唱腔說一通祝福話。

    樂鼓響三輪,百官唱喏三遍,這就是三呼。

    出處是:漢武帝打贏了漠北之戰,在公元前110年,封禪泰山。xυmь.℃m

    要知道對於大漢朝堂來說,匈奴人就是壓在大漢政權上,最大的恥辱。

    大漢軍隊連匈奴的老巢都給抄了,朝臣高興啊!

    於是,劉徹焚告祭文,這時候不是要閉眼。

    趁機,周圍的大臣都齊聲大呼萬歲。

    劉徹祭拜完了之後,問剛才是誰在喊萬歲?

    朝臣為了讓皇帝開心,都說自己沒喊,是周圍的山,在對陛下說萬歲……

    借機宣揚那種——大仇一朝得報的快感!

    這時候不是推行“天人感應”,就是借機表達——大漢報仇,是“蒼天都幫助大漢,正確權在我”的那種神聖性。

    因為——萬歲這個詞,本意就是常勝的意思。

    沒有那些夏姬靶解讀的玩意!

    就算是到了宋代,都還是常勝的意思。

    就是從此,形成了慣例,一到了大型慶典,就要喊這個口號!

    民間也是不禁的。

    隋唐時期,叫萬歲的人一大把,比如史萬歲、張萬歲……

    到了宋代,喝酒的祝酒詞,還叫“萬勝”,就是萬歲的變音。

    元朝時候,這句口號就普遍起來。

    到了明初,甲子年,朱元璋改三呼萬歲,欲為:願君有道、天下和平。

    朝臣覺得隻有兩呼,不如三呼有氣勢,於是建議改成:天輔有德、海宇鹹寧、聖躬萬福。

    朱元璋同意了。

    但是呢!

    這群大臣,過了半年時間了,還是懶得用心,連12個字都喊不齊。

    於是,甲子年庚午,大朝會的三呼,又改了回去。

    新口號隻在常朝推行。

    在明朝,三呼萬歲隻存在於大型盛典,比如兩節三典,大朝等……

    三呼萬歲變成貶義詞是啥時候——

    五代之後,各種野說曆史開始興起(類似於現今的曆史小說)。

    這時期出了各種層出不窮、針砭時政的小故事,比如武則天對對子,才有三呼萬歲等等……

    哦對了,那個“初從文,三年不中;後習武,校場發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學醫,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的故事,就是源自這個背景。

    這種風格,明朝這時期也有一個名人——金聖歎。

    這人在明朝各種批判……然後清朝來了,還要批判,還要跑去哭廟,結果——

    哢嚓一刀……沒了……

    這種風格,擱現在的說法,叫做批判家……)

    (有個傻子噴我——你說人家西方都是偷的,還要用人家西方的紀年……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崇禎絕不上吊》,方便以後閱讀我崇禎絕不上吊第620章 太子在早朝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第620章 太子在早朝並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