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最大的問題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火之虎vvvv 本章:第632章 最大的問題

    朱由檢的心情很複雜。

    來到這個世界,已經十個月了。

    這三百天來,他幾乎沒有睡過一次安穩覺。

    說個難聽的,就算與後宮敦倫之時,腦海想的都是前世的那些記憶——

    我有沒有漏掉了什?

    什還沒有拿出來?

    哪個利器,在目前的科技下,是可以拿出來的……

    ……

    這三百天,朱由檢幾乎是一分一秒都不敢浪費。

    今天!

    他終於就要成功了。

    左良玉的觸手,已經伸進了三宣六慰。

    淩義渠已經去了四川,還與秦良玉一起,打開了川門。

    高鬥樞的北庭掖部,也已經派去了牛萬才和牛成虎。

    這兩人麾下,士兵手持的都是最適合山地作戰複漢槍。

    在漢中這樣的山區盆地,漢中的光複,已經指日可待。

    朱由檢目光深邃:

    威脅最大的江南,也已經放手讓方正化去幹了。

    是的!

    他的最大敵人,從來都不是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政權——哪怕是全世界加起來!

    在朱由檢心底,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敵人,能夠比得上豪紳文官集團。

    這句話,在後世人看來是極其不可思議的。

    為何內部的既得利益者,反倒是成了政權的最大敵人……

    然而,在真正研究明史的小圈子內,這句話是共識!

    大明政權最大的威脅,恰恰是體製內的文人豪紳集團。

    比如土木堡之變,沒有人會宣揚——起因是可笑的明英宗在江南收稅,以及削減文官集團“工資”(非法收入)。

    ……

    【別扯文官工資低,這就是屁話,正一品一年1044石,按照明朝糧價,普遍七錢來計算,合七百兩銀子。

    也別說折色發俸——明朝官員不是一份工資,加銜一樣是發工資的。

    比如內閣,這是拿本職五品大學士的工資,然後加銜某部尚書,又是一筆,再加三公三保,又是一筆!

    也就是說,明朝的文官,綜合後的實際所得,要比正職標定俸祿更高。

    來跟同期做個對比:

    不說當兵的,就說長期處於一線戰場的九邊兵,一年十幾兩銀子,還發不全!

    而一品文官,最低能拿到七百兩銀子——實際上還絕對不止!

    文官的工資低嗎?

    當然,比宋朝……肯定低啊!

    咱們要比就比同期,這才有真正的可比性。

    按照消費水平對比,一兩銀子大概相當於現今一千塊以上。

    (按照生產水平呢?

    現在的稻穀,普遍一斤超過一塊六,1044石,乘以153.5斤,乘以一塊六,多少錢?

    這還不算,明代單季畝產稻穀兩百斤左右,現今水稻單季在千斤左右。

    也就是說,明朝糧食的土地、人工成本占比,是現今的幾十倍。

    要是把這個算進去,當時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更加驚人。)

    (試想一下,明代遺留下來的購房契約——萬曆年間,在北京城內正陽門購買一進正房四間、偏房對廳、帶門房的標準四合院,隻需要33兩銀子!《中國曆代契約會編考釋》

    這可是北京城啊!

    在縣城買套院子,隻需要幾兩銀子!

    一兩銀子的實際購買力,就可想而知!

    別聽那些人,說的普通百姓一年需要十幾兩銀子的生活費,這就是不考據的“冒聊”!瞎謅!

    普通人家,誰他一年能吃掉縣城內的三套房?還是獨門別院!)

    正一品的七百兩銀子,折合多少?

    工資低??】

    ……

    當然——工資隻是表象,官員們也從不靠工資生活。

    背後的含義,就是英宗準備清理三楊之後,江南文官權柄過大的問題了。

    朱祁鎮先是向江南收稅。

    正統八年,讓郭琰、馬雲重下西洋。

    正統十二年,朱祁鎮開始了整個大明,第一次削減百官的收入(楊士奇開始的合法化非法所得)。

    十三年,下西洋歸來!!

    於是,正統十四年,就有了勳貴集團的集體慘敗……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崇禎絕不上吊》,方便以後閱讀我崇禎絕不上吊第632章 最大的問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第632章 最大的問題並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