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原來不管是文字可以倒裝,時間也可以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火之虎vvvv 本章:第660章 原來不管是文字可以倒裝,時間也可以

    ——“有差嗣奉旨(原文“上日”,這是“旨”的異體字)使殷商至大泥,移檄和蘭,毋更為細人所誤雲,或謂和蘭長技……”

    (“等論死及戌”是上一頁未完的句子,斷句在“有差”)

    (冒昧的猜測一下,他們許是不明白“上日”究竟是什意思,索性這一句就不要了……反正看不懂……)

    啥意思?

    大白話翻譯就是:

    “以前啊,有華夏使臣到過大泥國,(這件事)被嫁接到荷蘭頭上,使得世人誤會。

    你要說(大明)和荷蘭比誰的技術更先進,(我國超過荷蘭的,指大明)也就是船和槍炮了,(我國)船長寬這多……船身厚度就有五六寸,甲板厚達兩尺。”

    (古文,“旨”需要頂格。這叫“抬頭”,還有“皇、聖、天”等,也是這個寫法。)

    看看——他們的“證據”,靠譜不?

    八個字——“不懂裝懂,移花接木。”

    興許是“懂”裝“不懂”呢?

    不如此黑華夏科技,如何證明西方的強大?

    好吧,你移花接木就移花接木吧!

    還給後麵直接刪除了好幾頁,然後加上這一句——

    “今所稱紅夷炮,即其製也。”

    我尼瑪……

    有學古漢語的嗎?或者有認識學古漢語之人的嗎?

    你遮住“世人皆知”的那一段,單獨問前麵的,看看是不是我翻譯的這個意思!

    然後再給他看下半段——保證臉色……會很精彩的!

    為啥?

    他自己要推翻了剛才的翻譯唄!

    被人家宣傳的太深入人心了……

    ……

    重點來了——“舶上以鐵為網!”

    這句話啥意思?

    是外掛鐵板,還是以鐵為龍骨?

    這一句的具體含義,至今沒有公論。

    這個“網”,究竟是字麵意思——也就是艦體外層覆蓋鐵板……

    還是按照文言文的慣例,是網絡、脈絡、筋骨的意思——也就是以鋼鐵為艦船龍骨……

    若是綜合明代船隻,那恐怖的外觀尺寸,這個“舶上以鐵為網”……

    就是鐵質龍骨!

    隻有鐵質龍骨,才恰恰能夠與記載中寶船的龐大尺寸相應證!

    因為隻有鋼鐵製造的龍骨,才能將船造的這大!

    ……

    如果這個推斷是真——那科技水平,就更加恐怖!

    ……

    但是——

    不管是哪個意思,根據這本書的記載,咱們不管它是以鋼鐵為龍骨,還是披掛鋼鐵……

    明朝封舟的先進程度,都是能夠直接碾壓到了1860年左右的!

    至於‘今所稱紅夷炮,即其製也’,更是引出了另一個問題——

    紅夷大炮究竟來自哪?

    紅夷大炮是不是學習的西方技術?

    是如何學習的西方技術?

    現今鋪天蓋地的宣傳,都是紅夷大炮是以徐光啟為首的西學派,學習自西方的先進技術。

    這個說法,雖然成為了主流。

    甚至,已經形成了公理。

    然而,恰恰與現今發掘曆史資料相悖!

    根據對廣東沿海縣誌的整理,得到了與今日主流學界不一樣的結論:

    今日對於紅夷大炮的說法:是天啟以後,以徐光啟為首的西學派,引進的西方火炮。

    注意這個時間點——天啟繼位以後。

    然而,不管是明代縣誌記載,還是澳門火炮廠西方人自己的記錄,都恰恰是另外一種說辭——

    萬曆中期,紅夷大炮已經出現在沿海。

    在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福建地方火器製造部門,造出了一批單門重達3580斤的紅夷大炮。

    不是一門,而是一個批次,具體數量未知。

    上來就製造3580斤紅夷大炮……

    並且鑄造後是能夠使用的……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崇禎絕不上吊》,方便以後閱讀我崇禎絕不上吊第660章 原來不管是文字可以倒裝,時間也可以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第660章 原來不管是文字可以倒裝,時間也可以並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