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李岩三驚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火之虎vvvv 本章:第799章 李岩三驚

    李岩眉頭緊鎖:

    他和宋獻策,曾經無數次討論過這個。

    有史以來,華夏的製度,一直都在演變。

    先秦時期,因為生產力不足,那時候的國境,便是城池所在。

    貴族們帶著自己的士,居住城池內。

    而城外,便是不能參與政治的“野人”。

    那時候華夏文化的延伸,是以城池為單位的。

    帝王分封臣子為君。

    君子分封貴族為邦。

    貴族分封士人,大修城邦,擴大本國生存的土壤。

    無數個封君們,在野外修建城池,將華夏文化,一點點、一點點的傳播著。

    這就是封建製。

    (祖先們一路走來,塑造華夏,真的很不容易。

    如果你們誰手上有中學的曆史課本,翻翻看,最早的華夏,都是一個個小圓點。

    這個點,就是城池。

    然後慢慢擴大影響力,將點連接起來,變成了麵,也就有了疆域。

    為什先秦時期,國君親自征戰呢?

    就是因為當時華夏先民的生存狀態太惡劣了!

    比如周都洛陽。

    洛陽城外,當時有名有姓的夷族,都有十幾個!

    這還不算曆史上沒有留下名字的夷族。

    當時華夏人富有啊,吃得好穿得好,你走在野外,就被人捉去扒光了財產……

    這就算了,你人都要變成糞便……

    吃人,當時很常見……

    孔子刪春秋,大講禮與義。

    春秋三千篇,孔子刪減之後,隻能留下三百篇。

    這就叫詩三百。

    當然《春秋》、《詩》、《書》,名稱是孔子定下的。

    我上麵沒加書名號。

    為什叫春秋?

    因為三代時,生產力低下。

    農忙時候不能打仗,寒冷時候不能打仗,酷暑時候不能打仗……

    這就是為什很多詩歌中,都有打著打著,士兵高唱要回家收麥子的原因。

    因為生產力的限製,那時候的征戰,大都集中在春秋二季。

    這也是為什管仲冬日出兵,名聲那響亮的原因——因為超出了當時的人類認知。

    當然,背後的原因是,齊國是諸侯國中,最早富起來的。

    她生產力最先完成青銅化。

    周朝封國大約有三千多個,齊國是最早有大量脫產士兵的諸侯。

    這就是三代史書,被定名為《春秋》的原因。

    “《七緯·尚書緯》:

    孔子求《書》,得黃帝元孫帝魁之書迄於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

    這句話,記載了孔子得到的原史稿數量。

    那,他為什隻節選了一小部分呢?

    就當時的那個現狀……

    那你讓他怎辦?

    難道孔子要這說——

    “今兒你吃了我的子民,我帶兵剿了你的一個聚集點?”

    ”明兒你偷了我的麥子,我帶兵揍你一頓?”

    “後天你又不服王道,攔我商旅,我再暴揍你一頓?”

    或者是——

    “我的一個封君衰落了,被你衝到城內,全部當成了糧食”?

    ……

    這樣就沒眼看了不是!

    不符合高台教化之道啊!

    你要知道,孔子那個時期,那些夷人,早就成了周朝子民了。

    在當時條件下,他隻能模糊處理——

    “啊,都是大周的子民,咱們攜手共進。”

    弱弱說一句,跟今天主流很像……

    馬丹,又扯遠了……)

    ……

    李岩驀然想起了大明皇家大學城牆壁上的那些壁畫……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崇禎絕不上吊》,方便以後閱讀我崇禎絕不上吊第799章 李岩三驚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第799章 李岩三驚並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