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7章 隱入塵煙的盛世繁華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火之虎vvvv 本章:第 1037章 隱入塵煙的盛世繁華

    至於新舊築段之間的銜接問題——後世通常采取預埋石頭銜接。

    預留拉筋接口,也是一個解決的辦法。

    說白了,就是一半石頭、鋼筋,在先築造的牆體內。

    另一半會在新築造牆體時,鑲嵌進去。

    再簡單點的講解——

    “就好比兩根鋼管,如何不用焊接,連接起來?

    自然是在麵塞一根鋼管、木棍啊!”

    這叫“咬茬”。

    不過,城牆是要抗炮擊的,石頭預埋的效果更好!

    後世高速路、橋梁基座、大壩,通常都是鋼筋和石塊相結合的辦法。

    收縮應力的預防辦法,新舊牆體的銜接辦法……

    說穿了,一文不值!

    夯土城牆的收縮應力更大呢!

    古人都能完美解決!

    ——更何況是水泥建築的收縮應力了……

    在朱由檢的規劃,這些小吏員,就是各個建築隊的包工頭。

    也就是利益即得者。

    或者說——朱由檢以國家為主導的新資本集團的——基層利益既得者。

    隻不過,他們統一隸屬在皇權之下,披上了吏員的外衣罷了!

    換句話說,朱由檢打造的新大明,完全可以用另外一個名字——皇權主導的資本主義。

    名隻是個名字罷了。

    刻舟求劍者,早已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本質,才是真相。

    換句話說,朱由檢的一係列手段,完全是將新大明,打造成了整合在一起的新資本集團。

    而吏員,不過是股份製公司內的領導階層罷了。

    漢江商號附近,就是石灰山。

    這是南京城外的一座大山。

    史書上稱之為——幕府山。

    這就是水泥的原材料產區。

    至於煉鐵的礦渣,南京周邊多的是!

    安慶更是明代蘇鋼法的中心,礦渣堆積如山。

    至於另一個原材料——黏土,更是隨處可見。

    至於煤炭,能燒製鋼鐵的地方,少了這玩意嗎?

    把石灰石、粘土磨成麵,經過1450度煆燒成熟料後,再和煉鐵後剩的礦渣同磨。

    至於比例,水泥原料的配比,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的,不是千篇一律的。

    大概為石灰石67-75%,粘土10-15%,鐵礦0.5-1.5%,還有煤8.5-11%。

    先磨後燒,再磨,出來就是水泥了!

    水泥的燒製隻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了,又有什難度呢?

    早已不知道建造了多少座水泥廠的吏員們,已經修建好了一處處燒製水泥的高爐。

    就地取材,取之不竭也!

    水泥的產量,完全不用擔心。

    有了蒸汽機,還怕沒有研磨的動力嗎?

    再說了,南京緊挨長江,水力作坊,早在西漢就成熟了。

    領頭幹活的,都是朱由檢新大明的既得利益者。

    底下的民夫,卻是南京本地百姓。

    南京有多少人呢?

    按照明史的記載,明初洪武時期,京城(即全用磚石包裹的第三重城牆之內)約為120萬人。

    當時,外廓之內(第四層城牆,長達120),尚有大片農田,很是空曠。

    然而到了明末,不但外廓之內早已填滿,甚至連外廓之外,也遍布城鎮了。

    比如:顧夢遊“餘生曾作太平民,及見神宗全盛治。城內連雲百萬家”……

    崇禎末年,何棟如:“留都數百萬生靈”……

    《利瑪竇中國劄記》:“利瑪竇在南京三重牆外的一個郊區登岸,這個地方很大,而且人煙稠密,堪稱為一座大城……”

    看看——一個郊區,從西洋萬迢迢而來的利瑪竇,都當成了一座大城!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崇禎絕不上吊》,方便以後閱讀我崇禎絕不上吊第 1037章 隱入塵煙的盛世繁華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第 1037章 隱入塵煙的盛世繁華並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