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尾聲之四布局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三秋空城 本章:第713章 尾聲之四布局

    2024-07-10

       第713章 尾聲之四·布局

      王淦昌在大同大學完成實驗後,邁特納親自從柏林大學發來信件,承認自己犯了一個錯誤,並誠摯邀請他回去繼續完成研究,同時頒發博士學位。

    李諭肯定不可能攔著,趁著德國僅剩的三四年大師雲集的時代,趕緊送他過去再讀幾年。

    王淦昌走後,科學社拿著最新的一期《科學雜誌》給李諭看。

    這些日常事務李諭一般是不管的,但他人在上海時,編輯部還是會讓李諭過過目。

    隨手翻了翻,李諭注意到了其中一篇文章,《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署名:華羅庚。

    李諭隨即看了起來。

    科學雜誌編輯部目前的主編是當年的庚款留美學生王季梁,發現李諭格外關注這篇文章,於是說:“聽人講,是個隻有中學學曆的人寫出來的。”

    李諭笑道:“果然數學才是僅有的一門可以實現個人英雄主義的學科,一張紙一支筆就可以創造乾坤。對了,這個蘇家駒是何許人?”

    王季梁說:“好像是個中學數學老師,數學愛好者,在江浙一帶小有名氣。他的那篇《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最先投給了我們雜誌社。可是我很奇怪,因為即便不懂數學,我也聽說過一般的五次方程早就被證明沒有根式解,所以拒絕了刊登。”

    李諭說:“那蘇家駒的文章登在什雜誌了?”

    “《學藝》,”王季梁說,“這個叫做華羅庚的人,就是看到《學藝》雜誌刊登的蘇家駒文章後覺得不對,因為與阿貝爾的結論相悖。於是華羅庚寫信給《學藝》雜誌指出錯誤。《學藝》隨後刊載了一篇簡短的更正聲明,承認蘇家駒的文章有誤。不過華羅庚對《學藝》雜誌的敷衍態度不滿,才寫了這篇翔實的糾錯文章投給我們雜誌社。”

    李諭點點頭:“五次方程涉及群論,已經是非常艱深的數學領域。這種人才不能浪費。”

    王季梁說:“一個隻有中學學曆的人,做到此種程度不容易。院士先生要把他招過來?”

    李諭說:“我們的主要方向在物理和工科,清華有熊慶來、楊武之,我寫封信,讓他先去清華吧,將來再去國外留學。”

    物理方麵李諭已經獨霸天下,數學屬實不是強項,還是要先留個學。

    ——

    完成這個插曲後,李諭感覺是時候考慮做一些更遠的布局了。

    他帶著經濟方麵的得力幹將胡嘉言,一同乘坐馮如研製成功的客機抵達了昆明。

    順便展示一下飛機性能,以賣給雲南的軍閥。這時候的雲南運輸條件挺差的,他們絕對會很喜歡飛機。

    雲南主政官是龍雲。

    這位老哥也算傳奇人物,四年前與胡若愚等四大雲南鎮守使(真的叫這複古的名字)聯合逼迫唐繼堯下台。

    胡若愚隨即又偷襲了龍雲住宅,將其抓獲。好在龍雲的手下逃了出去,帶領軍隊反攻,所以胡若愚沒敢殺龍雲。

    僵持一個月後,胡若愚被迫放掉了龍雲。龍雲隨即大舉反攻,獲得了滇軍的總指揮權,開啟了主政雲南18年的曆程。

    但在胡若愚進攻其住宅時,龍雲的左眼受傷了,一個月的關押中沒有得到有效治療,導致失明,從此佩戴眼鏡。

    照片上的龍雲帶著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猛一看以為是個儒將,但他其實一點都不愛讀書,功夫還好得很。

    而就在李諭抵達昆明前,龍雲剛剛又經曆了一次政變。

    原因是他想通過“廢師改旅”的辦法更好地控製滇軍。

    ——了解軍事的都知道,整個二戰時期包括此後相當長時間,軍隊都是師團編製,這是為了大軍團作戰的需要。

    但1990年代後,海灣戰爭讓各大國如夢初醒,戰爭變樣了,裝備的先進性更加重要,於是都學著美軍開始改為更加靈活的旅營製。

    咱們國家也是從90年代開始了這樣的改革。

    隻不過由於戰爭電影基本還是圍繞二戰居多,所以多數人腦海還是師團的印象。

    龍雲的“廢師改旅”顯然不可能是這超前的考量,他本人多少有點“杯酒釋兵權”的味道,然後手下的盧漢等四大師長立馬不幹,對他逼宮,發動政變。

    但這次政變很溫和,龍雲被趕走不到一個月,盧漢等四大師長就覺得不能沒有個首長,於是又把他請回了昆明。

    從此以後,雲南的政局才穩定下來。

    龍雲親自接見了李諭,對於他的請求異常吃驚:“院士先生,您買這一大片地做什?”

    李諭說:“正好可以擴充擴充雲南的教育,這不是好事嘛!”

    “建學校需要這大塊地?六千多畝?!”龍雲問。

    “還有很多周邊配套,如果大帥看過歐美的大學就知道了,有一些甚至就像一座小城市。”李諭解釋道。

    龍雲說:“當然是好事!我們地處邊陲,院士先生竟然願意下這大的手筆,放眼全國都沒有第二個。”

    李諭悠悠道:“昆明是塊寶地,而且透過時間長河看過去,隻能這做。”

    龍雲不知道李諭這句莫名其妙的話什意思,但有人願意投資,還是數百萬大洋的巨額投入,肯定樂意接納,他們少說也能從營建過程中得到幾十萬大洋的好處。

    選好地塊後,昆明這邊的事情就全權交給胡嘉言來辦,處理幾百萬大洋的業務對他來說已經不算什難事。

    龍雲等人對飛機的確感興趣,購買飛機的事情也讓胡嘉言從中連線即可。

    臨走時,李諭安排了一大批的無線電設備給他,“如果有北邊的人來要,隻管給,而且告訴他們,我們會持續提供。”

    胡嘉言淡淡一笑:“我明白。”

    ——

    回到上海後,李諭動手給瑞典皇家科學院以及諾獎基金會寫了一封信,除了客套話,隻有這兩句最關鍵:

    “本人願意拆借一部分資金予以貴基金會,用以發放今年的物理學獎金。另外,我個人推薦物理獎的獲得者為發現質子的何育傑先生。”

    他們必然會答應。

    因為30年代量子力學雖然已經基本建成框架,瑞典皇家科學院卻還是不太認可。畢竟這高深的革命性理論,除了少數那一小撮頂尖物理學家了解,身處外圍的其他物理學家都很難判斷正確與否。

    泡利在1930年時批評過:“瑞典沒人懂量子力學!”

    但獎項畢竟是人家發,根據諾獎委員會的調性,此時依舊更加重視有應用意義或者拓展意義的實驗物理學,這種現實主義取向的審美很難青睞純理論形式的突破。

    否則早在1930年,海森堡、玻恩、薛定諤等人就應該拿到諾獎了。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負責人奧森相當不喜歡也不太懂量子力學,1930年選擇了拉曼效應作為當年獎勵對象。

    時間來到1931年,曆史上這一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沒有頒發。

    原因嘛,一方麵是奧森依舊堅持不發給量子力學領域,另一方麵則是經濟危機下,資金確實出現了緊張,於是奧森決定不發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李諭的信剛好給他解決了這兩大難題:

    如今中子和反電子相繼發現,立即發獎不太合適,最少等上幾年,更多實驗室完成驗證才行,在此之前頒給質子的發現者就很完美;而且李諭願意給錢正好,信中的措辭是“拆借”,以後要還的,反正基金會將來緩過勁來就不缺錢,有人願意臨時解困他們樂意看到。

    所以,在經過幾個月的討論後,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會便決定了1931年獎項頒發給何育傑。按道理也應該加上李諭,但李諭不缺榮譽,讓何育傑自己獲獎,更有造神的效果。

    得到消息後,李諭、吳有訓、王淦昌一起陪同何育傑前往瑞典。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方便以後閱讀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第713章 尾聲之四布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第713章 尾聲之四布局並對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