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三十六計之金蟬脫殼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雨後夢醒 本章:第十五章 三十六計之金蟬脫殼

    韓宇等人是如何逃出生的呢?其實又是韓宇的一個超時代思想,他應用了一個1400年以後才會誕生的技術,潛水艇。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韓宇確實做到了。這就不得不感謝汪達爾人的造船技術了。這一切得從汪達爾人建國之路起。

    汪達爾人原本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從曆史角度看,整個蠻族大遷徙背景下,一個個日耳曼民族(東哥特人、西哥特人、法蘭克人、盎格魯人、汪達爾人等)猶如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汪達爾人就是被拍死在沙灘上的這一支。

    汪達爾人在公元前100年左右生活在今的波蘭地區,緊鄰著旁邊的高盧,南部緊貼著意大利,也就是當時的羅馬共和國。在公元0年,他們被哥特人擊敗,連國王都被殺了,兩國可謂是世仇。被迫背井離鄉,離開波蘭,來到了今的匈牙利地區,獲得了羅馬帝國的保護。眼看著日子好不容易安頓下來,才過了70年,匈奴人氣勢洶洶地從西亞殺了過來,汪達爾人被迫再次背井離鄉,來到了高盧地區(今的法國),結果被當地的法蘭克人一頓胖揍,國王又被殺了。

    由此可見汪達爾國王是個高危職業,在高盧被法蘭克人擊敗後,汪達爾人繼續流浪來到了西班牙北部,結果和當地的日耳曼民族蘇維匯人發生衝突,又被迫轉移到了南部。可憐的汪達爾人隻想有個家,可是注定顛沛流離。

    就在這時,汪達爾人時來運轉,羅馬帝國此刻分裂,羅馬的北非總督來了一封信,信中他在鬧獨立希望得到汪達爾人的支援,並且承諾為汪達爾人提供一個棲身之所。汪達爾人於是全民動員刻苦鑽研,學習造船技巧,前赴後繼地渡過了直布羅陀海峽(歐非分界線之一),八萬難民含兩萬士兵登陸北非。

    正當汪達爾人滿心歡喜以為自己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家的時候,北非總督又來了一封信:“兄弟們!你們還是回去吧,這兒我自己搞定了。”可是汪達爾人窮啊,砸鍋賣鐵才買了單程票,舉國來到了新大陸,怎回去?

    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他們退無可退,所以隻能背水一戰了。而羅馬帝國北非行省的兵力非常空虛,而北非總督更是驕奢無度,直到汪達爾人兵臨城下,他依然在享樂。所以果斷被汪達爾人擊敗。於是汪達爾人就以迦太基(今的突尼斯)為中心建立了汪達爾王國。

    古希臘曾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認識你自己!”也就是人要找到自己的長處才能取得成功。汪達爾在陸地上被人輪番暴打了100年,這才發現自己的特長原來是海戰。於是他們成了地中海的海盜,並且占領了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撒丁島和西西島。

    所以汪達爾人的造船技術在當時可謂是領先歐洲的,他們造的船,不僅大,而且航速快,船的線條成一定比例分割海浪,巨大的船艙保證了他們能裝下掠奪的贓物,極快的航速保證了他們在掠奪後順利撤退。而這些設計,巨大的船艙,成了韓宇的利用點。

    造船技術優秀的汪達爾人,船體長40米,寬越15米。船體內密封的船艙竟有0米長,10米寬,5米高,呈方形,經過韓宇等人的處理,將船艙和其他部分分離開來。船艙一下是一個橫截麵扇形的排水倉,保證了船體在進水之後不會迅速沉沒。

    時間回到當的正午,韓宇等人的船在即將撞向撞入汪達爾艦隊的那一刻,船上人員都進入了預先隔離開的船艙之中,在即將撞相的前一刻,安德烈釋放魔法將船底的排水倉炸開,被分離的船艙本是會浮在海麵上的,船上的一位級魔法師施展土係魔法,加重了船艙的重量,船艙直接便沉到了水下,而安德烈此刻又引爆了上麵的甲板,因此製造出了空船爆炸的景象。

    而沉入水中的船艙,在下沉約0米後,其他4位級魔法師開始操控起水流,控製著船艙不再下沉,並控製著船艙朝著既定的方向前進。正好是地中海旱季,風平浪靜,這才方便了魔法師們操控。

    水麵上大的不可開交,可是韓宇等人卻悄悄地潛入了水下逃離,施展出了金蟬脫殼之計,順利撤退。

    此刻悠閑地吃著魚的韓宇,看著擱淺在陸地上的4隻船,想到白就會有人出來可能會被發現,於是道:“吃完飯後,所有人將船上值錢的東西搬一搬,然後魔法師將船清理掉,記住別用火係魔法,免得惹眼。我們收拾完後就撤退,等到了勃墾地王國再休息。”

    “是!”韓宇剛完,“獵國隊”的成員就行動起來前往船上搬運物品,除了還在休息的參與任務的50餘人,其他所剩的500多人都快速行動起來。在聽到自己的同胞傳回的消息之後,對於韓宇也是徹頭徹尾地服,雖然沒有參加任務的這些人不一定都同意留在“獵國隊”,但是對於韓宇的指揮,已經不能不服了。

    一個時之內,所有輜重便捆綁完畢,其中大部分都是哥特人商船上的物品,包括了糧食、黃金、白銀、珠寶等等,確實是真正的輜重。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真相無限》,方便以後閱讀真相無限第十五章 三十六計之金蟬脫殼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真相無限第十五章 三十六計之金蟬脫殼並對真相無限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