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新儒學和經學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太清妖道 本章:第十五章 新儒學和經學

    審視的目光慢慢收回,武則天的聲音再度響起:“前些日子,彭王妃寫信給本宮,說要替你找一門好親事,你的年紀也差不多了,再過一兩年也該婚配了,等這一段過去,本宮親自為你做主,替你訂一門好婚事。”

    “臣拜謝天後。”李絢再度微微躬身,這是早就預料到的。

    似乎是稍微出了口氣,武則天言辭平靜下來,似是閑聊:“南昌王,最近在誦讀何經啊?”

    “太上感應心經。”李絢微微抬起頭,瞥了一眼上方的珠簾,然後才低頭說道:“臣弟年紀還小,閱曆不足,也許在道經上,能獲得些許指點,”

    “儒家經典也不錯,經國治世,處事為人,也都可以學習儒家經典嘛,如果本宮記得不錯的話,彭王妃應該請了她哥哥經學大家歐陽通的兒子來教授你儒家經典,對吧?”武則天的目光中有些詫異。

    “臣弟在儒家經典上的天資不足,這是表兄幼明的原話。而且臣在讀左傳,春秋時總是充滿困惑,查閱書籍,總是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截然相反,天壤之別,幼明表兄的觀點和臣弟的觀點總是大相徑庭。”

    李絢的母妃歐陽氏,乃大儒歐陽通之女,表兄歐陽歐明同樣深具學識。

    唐初,帝王除了喜歡與功戚世家通婚以外,與傳世大儒通婚也不在少數。

    歐陽通,王珪,蘇勗,高士廉,房玄齡,魏征,杜如晦,魏征等等當年的秦王府十八學士,多有與李氏通婚者。

    “哦,是什……”武則天還待要繼續問下去,就在這個時候,她身後的一名女官小心的上前,也不知道低聲說了些什,武則天就不再詢問了。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善惡念行,人必感知,予福應善,予禍應惡。”

    武則天低聲念了一段太上感應篇的經文,似乎別有所指。

    李絢目光閃動之間,最終徹底的鬆了口氣。

    就在這時,武後的聲音繼續響起:“如此,你走一趟崇玄署吧,替本宮慰問一下參與水路大醮法會的諸位真人法師,順便看看有什缺失需彌補的地方,隨時和宗正寺進行溝通。”

    “臣遵旨,臣告退。”李絢站起身體,再度重重施禮,然後才緩緩轉身離開了乾元殿。

    等李絢亨徹底離開乾元殿後,一道人影這個時候,才從後麵轉了出來。

    一身的白色絲質道袍,中央繡著碩大的太極圖像清新俊逸,此人赫然正是天後身邊最信任的道士明崇儼。

    “這位南昌王,很有些意思。”明崇儼盯著李絢的背影,露出了一絲感興趣的神色。

    “哦!”武則天本來已經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到了其他地方,聽明崇儼這一說,她微微抬起了頭,看著李絢的背影,不解的道:“本宮來看,南昌王雖然優秀,但在諸王子弟中,也並非出挑,唯獨這份心思頗有可圈可點之處。”

    李絢急匆匆的從南昌趕到洛陽,武則天當然知道是為了什,這一點讓他在諸王中很顯眼。

    對於這一點的利用,武則天自然會用的極致,當然也會給予適當的回報。

    武則天見了太多天資聰穎的英才俊傑,李絢雖有些天賦,但也了了。

    “是不出挑,但是他眼光不錯,知曉天下弊政何在,而且行事風格也很穩,回話之間,不露絲毫焦急之態,好好培養,未嚐不有宰輔之才。”明崇儼的看法總是與眾不同,一句宰輔之才便是他對李絢的評價。

    就連李絢都不知道自己有什優秀地方被明崇儼看到了,竟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然而,武則天卻並不認為明崇儼在開玩笑,她皺起了眉頭:“南昌王是近支王氏,這麵的規矩你不會不懂吧?”

    武則天對明崇儼太了解了,如果換個人,搞不好會以為他是在故意捧殺。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方便以後閱讀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第十五章 新儒學和經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第十五章 新儒學和經學並對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