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閻莊之死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太清妖道 本章:第一百五十三章 閻莊之死

    “張六郎是定州義豐人,雖同是顯慶四年的進士,但他出名卻非賴文采,而是長相,年近三旬的人,長相卻頗類弱冠少年,俊美無比,令人嘖嘖稱奇,亦有些好笑。”蔣偕也不知道想到了什,突然低頭自笑了起來。

    “年近三旬,張六郎那時便已經年近三旬了?”李絢一時間有些感到好奇。

    在他的印象中,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是天後武曌年老之時的玩寵,年紀不說是二十出頭,但隻要不應超過而立。

    然而現在真實情況卻實在震驚了他,張昌宗在十六年前,就已經年輕三旬了,現在豈不是年近五旬了。

    “張六郎是貞觀五年生人,顯慶四年二十八歲,十六年過去了,現在應有四十四歲。”蔣偕給出了肯定的答案,隨後感歎道:“如果不是那副長相,張六郎就算得中進士,也難留於弘文館。”

    “怎張六郎文采不堪嗎?”李絢有些不解,能夠考中進士之人,文采再怎樣也差不到哪去吧。

    “不,張六郎文筆辭藻華麗,對仗工整,才藻文新,天格贍麗,亦是一絕,與其族兄昌齡俱為一時之選,其兄昌齡更於貞觀二十年就中的進士第一。”蔣偕嘴角露出一絲神秘的笑容,看著無比震驚的眾人。

    “進士第一,先帝在時,似乎並無殿試,進士第一,也就是狀元。”李絢臉上無比驚訝,但隨即問道:“為何其兄昌齡於貞觀二十年便已是進士,齊名的張六郎顯慶四年才的中舉?”

    “因為他們的文采雖辭藻非凡,但空洞無物,其時,考功員外郎王師旦上奏先帝,曰其華而少實,其文浮靡,非令器也,用之則後生勸慕,亂陛下風雅,然昌齡已定進士,不好更改,但昌宗等人便在無中舉之機,後聖人即位之處,遵循先帝之誌,昌宗雖數度春闈,但始終無法得中,直到顯慶四年……”

    說到這,蔣偕悄悄的閉上了嘴,但在場眾人都知他話中之意,便無再問。

    顯慶四年,長孫無忌、褚遂良一黨被紛紛罷黜,長孫無忌更是死於流放路上。

    李治初掌大權,立誌清掃弊革,這才有了大唐天下第一次殿試,張昌宗才得以幸進。

    “故而其雖是宰相侄孫,但如今也隻是一任富平縣令。”李絢點點頭,他現在終於明白原因了。

    大唐立國之處,文風多承襲前隋,浮豔柔麗,綺錯婉媚,然而宰相魏征,房玄齡等人,力求擺脫前隋詩風,突破宮體詩格,進行革新,同時對舊式文人在官場上頗多打壓,才逐漸的有了如今的文體變革。

    這其中最出名的,還是以楊炯,王勃,盧照鄰,駱賓王等初唐四傑為首的一批文人。

    他們的詩風從從宮廷格調走向市井民間,從台閣移至江山塞漠,也才有了後來的盛世大唐的璀璨明珠。

    “也不隻如此。”蔣偕目光落在了楊文,程行謀,許且三人身上,意有所指的言道:“張六郎雖有文采,但進士之位還是可得的,但宦海沉浮,看的並非自身才華……張六郎雖是宰相侄孫,但卻是庶出,其兄五郎易之尚可以門蔭入仕,彼等便需自己奮力,可惜其處政平凡,無有出彩之處,一任縣令便是其官途終點。”

    張昌宗雖然和族兄張昌齡齊名,但其族兄尤能被授考功員外郎,太宗昆山道記室,襄州司戶,乃至北門修撰,然其在中進士之後,便已耗盡了族中支持,畢竟宰相張行成已經離世二十多年了。

    聽著蔣偕在前麵講訴朝堂秘聞,李絢則內心思索,張昌宗如今已經四十四歲,而其兄張易之年紀更長,然而就是他們,在十餘年後,成了武後的私寵,那時候,怕不得有六十上下。

    即便張昌宗的容顏如同蔣偕形容的那般貌美,那般保養如少年一般,但真實的年齡終究是騙不了人的,所以張昌宗張易之兄弟能成為天後武曌的近臣,絕非那樣簡單。

    成者王侯敗者寇,風流總被雨打去。

    最終書寫史書的絕不會是失敗者,張昌宗張易之或許真有特殊之能,但也終究被風雨打去。

    李絢眉頭微抬,這麵是不是有什可操作的空間呢。

    張昌宗張易之即便是有些能力,但也絕對不會是正途,但他們能得武後寵信,絕對有過人之處。

    天皇李治的身體最多隻能熬幾年,一旦李治病逝,武則天很快就會舉起對李唐皇室的屠刀。

    其中她手下最鋒利的刀就是來俊臣,周興一些人,若是能讓張氏兄弟和來俊臣,周興這些人提前反目,不失為一記良策,但看如何操作。

    ……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方便以後閱讀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第一百五十三章 閻莊之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第一百五十三章 閻莊之死並對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