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起兵計劃,積年老卒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太清妖道 本章:第一百九十七章 起兵計劃,積年老卒

    燈火通明的驛館院落之內,無數人影在不停的閃動,整個驛館早已是戒備森嚴。

    “就在不久之前,新羅國使在九曲橋下的花船遇刺。”常禦一邊指揮手下布防,一邊對著站在身側李絢介紹不久之前發生的刺殺。

    “今夜,新羅國使在西水門外的花船上宴客,酒宴散盡,各自歸家,新羅國使乘坐的小船在駛到河道中央之時,一夥刺客突然從水中鑽出,然後直接對小船上的新羅使臣,奴仆和侍女展開屠殺。

    頃刻間的功夫,小船上的新羅國使一行人,就已經被殺的幹幹淨淨,四周來往的船隻根本就來不及救援。”常禦一副驚魂未定的神色。

    一朝國使遇刺,哪怕是新羅這樣的敵對國家,但也絕對不是小事。

    “全被殺個幹幹淨淨?”李絢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同時也忍不住不解的問道:“司馬,新羅國使為何會在揚州?”

    新羅國使登陸大唐,應從登州登陸,之後或是走官道,或是往北逆黃河而上,直抵洛陽,又或南下徐州,在徐州從運河直抵洛陽。

    無論如何,此時的他都不應該出現在揚州。

    “是陛下的意思。”常禦深深看了李絢一眼,然後說道:“新羅王如今就在揚州,故而陛下命新羅國使從登州趕到揚州,據說,這還是南昌王的提奏。”

    “本王?”李絢臉上頓時一懵,這事怎和他牽扯關係了。

    這提及的新羅王,並非是新羅國王文武王金法敏,而是其弟,臨海郡王金仁問。

    與野心勃勃的文武王不同,金仁問對大唐忠心耿耿。

    薛仁貴當年就曾上過奏表:“新羅王室,兄為逆首,弟作忠臣。”

    李治在總章元年,封金仁問為臨海郡公,食邑2000戶。

    在今年二月一戰之後,大唐大獲全勝。

    皇帝封金仁問為新羅新任國王,打算遣其回國,徹底取代其兄文武王,徹底平定新羅。

    隻可惜太子病逝,導致朝野動蕩,文武又王瞅準時機請罪而來,皇帝的態度已經變化。

    故而在新羅請罪使抵達大唐之後,皇帝便令金仁問停駐揚州,新羅國使也未讓其直赴洛陽,而是讓其趕來揚州。

    至於這其中究竟有怎樣的糾葛變化,李絢就不清楚了。

    金仁問在揚州之事,李絢自然知情,那時他還是神都,這類事瞞不過他。

    更何況後來皇帝問詢,李絢還專門對新羅做過一定的調查。

    不過因為新羅戰事他難從中獲取功勞,所以李絢迅速抽身,之後的事也不再關注。

    這一次路經揚州,李絢的時間很緊,雖然之前就知道金仁問就在揚州,但也早被他拋之腦後。

    如果今晚不是常禦刻意提起,李絢早就忘了這回事。

    “也就是說,新羅國使這一次在揚州,陛下是行寬嚴兩道之法。”李絢心琢磨著,他大體知道皇帝想幹什了。

    常禦有些詫異的看向李絢,他沒想到李絢竟然能夠看透這一點。

    “陛下讓新羅國使來揚州和揚州諸商商議通商之事,同時又讓臨海郡王停駐揚州給其壓力,等到其抵達神都之時,麵對難以拒絕的誘惑,朝廷又隨時可能會拒絕,到時進退失據之下,朝廷自然可輕易掂量。”常禦直接點破。

    李絢隨即搖頭說道:“恐怕不然,新羅人如今最為緊要之事,是想要和我朝停戰,揚州諸商雖滿是誘惑,但他們恐怕隻看到陛下想與新羅修和之心,如此,議和反而艱難。”

    新羅人究竟是什樣的心態,李絢雖不至於自信說是當朝第一人,但相信比之那些朝野重臣也不下多少了。

    更何況他視野開闊,很多事情都能站在獨特的角度思考問題。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方便以後閱讀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第一百九十七章 起兵計劃,積年老卒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第一百九十七章 起兵計劃,積年老卒並對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