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皇帝的異樣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太清妖道 本章: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皇帝的異樣

    李絢神色肅然的走進紫宸殿,殿中隻有李治一人在批閱奏章。

    李絢立刻拱手,認真說道:“臣,邏些道行軍總管,昌州都督,昌州刺史,南昌王絢,拜見陛下,陛下萬壽無疆。”

    “平身吧。”李治放下手的金筆,抬頭看向李絢,問道:“已經見過太子了?”

    “是!”李絢躬身,說道:“殿下雖然日漸成熟,但臣還是有少許不放心,故而多言語了幾句。”

    “僅僅是言語了幾句。”李治有些好笑的看著李絢,無奈的搖搖頭,說道:“就是你那幾句話,恐怕東宮一整年都不會出事。”

    “陛下說笑了,有薛相和姚詹事在,東宮的大局本就不會亂,再有蘇司馬、程舍人和田洗馬在下麵奔走,東宮諸事自然一切順遂。”李絢非常認真的拱手。

    “好了,不用說這些套話了。”李治微微擺手,目光看向李絢道:“你也清楚,今年吐蕃事定之後,你就要調離昌州,對於下一任的昌州都督,昌州刺史,有什推薦的人選沒有,朕可以考慮。”

    “有。”李絢躬身,認真說道:“臣曾經多番多慮,始終覺得右領軍衛將軍黑齒常之是最適合的人選,將來萬一臣從吐蕃調離,哪怕有所疏忽不安,也可直接調黑齒常之進入吐蕃鎮壓不安。”

    “黑齒常之。”李治皺眉,問道:“既然如此,那為何不將黑齒常之留在吐蕃,等到你離開的時候,直接讓他接任你的位置,這樣豈不是更好?”

    李絢難以置信的瞪大了眼睛,然後不確定的看向李治說道:“陛下,黑齒將軍真的能接任臣在吐蕃的位置嗎?”

    “你這是……”李治皺起了眉頭,反問道:“為何黑齒常之不能接任你的位置,而是非要在你調離出事之後再前往,若不是他還能是誰?”

    “是臣糊塗了。”李絢不知道為什十分的開心,對著李治拱手道:“臣一切聽憑陛下安排。”

    “如此便好。”李治笑笑,微微低頭,但這一瞬間,他的眼底卻閃過一絲惱火,是誰盯上了吐蕃。

    瞬間,李治就神色肅然起來,認真說道:“今年抵定吐蕃之後,朕會將王德真調回來,到時候,黑齒常之會接替成為邏些道行軍副總管,做你的副手。”

    “臣領旨。”李絢沉沉拱手,感激的說道:“臣多謝陛下恩德。”

    “至於昌州都督,昌州刺史之職,朕會任用燕國公做昌州都督,他的一整套人都會遷移過去,張大安做你的邏些道總管府長史,其他邢文偉,程處政等人,都會調過去。”李治三言兩語之間,就將事情做了布置。

    “臣謝陛下天恩。”李絢再度拱手,然後小心的問道:“那琅琊郡公和韋少府呢?”

    “你上回提交的五上州二中州三下州和五上州十下州的布置,朕仔細看過了,有些見地,不過朕還要和吏部再商量,但基本上,這兩人會各任一州刺史,剩下的,會從其他地方調任。”李治微微抬頭,已然做了決定。

    “臣領旨。”李絢肅然躬身。

    ……

    “話說到了這,二十七郎。”李治身體微微前傾,看向李絢說道:“其他諸事朕不管,但到了今年十月,邏些必須攻下,哪怕是你將它燒成灰燼,哪怕是吐蕃國主,王後,還有一整個邏些的百姓,全部都為之殉葬,整個邏些道戰事也必須在今年了結。”

    李絢認真躬身,重重的說道:“陛下放心,有了陛下此言,邏些臣今年必定拿下,年底之下,陛下看到了不是赤都鬆讚本人,也必然是他的骨灰,不會有任何意外。”

    “很好。”李治鬆了口氣,緩了緩,然後歎聲說道:“你應該知道,如今這些戰事給朕和朝中多大壓力……看看皇後,去年底一場風寒剛好,今年又因為操勞又有些病了。”

    李絢拱手說道:“一切都是臣之過錯,若非臣為求穩妥,不然去年年底便已經打到了邏些城下。”

    “不關你的事情。”李治擺擺手,說道:“一張一弛,方為用兵之道,不可太急,也不可不急,你這一點掌握的很好。

    朝中雖有些耗用,但能在朝中有糧時動兵,無糧時收兵,並且穩守不被敵所趁,這才是大將之風,朕的頭疼也能少上幾分。”

    “陛下。”李絢微微抬頭,認真的看向李治說道:“吐蕃王室縱橫南北,從天竺到西域,多少年來不知道搜刮了多少藥材,臣拿下邏些之後,必定傾心尋找,必定能找到讓陛下身體康複的藥材,必定能讓陛下福壽無疆。”

    “好了,好了。”李治笑著擺擺手,看著李絢感慨說道:“朕知道,為了朕的事情,你便是付出一切也心甘情願,是吧?”

    “是!”李絢認真躬身,然後堅定的說道:“若陛下能千秋萬年,臣便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哈哈哈……”李治忍不住的大笑了起來,隨後搖搖頭,神色之間滿是安慰:“前線之事,朕便交於你了,長安家中你也不必擔心,有朕在,一些人的心思不會得逞的。”

    “臣多謝陛下隆恩。”李絢再度深深的躬身,然後起身的時候,神色間有些遲疑。

    “怎了?”李治有些詫異,隨後說道:“有什事情,你盡管說。”

    “是!”李絢小心的抬頭,看向李治說道:“啟稟陛下,臣回京雖隻有一月時間,但觀察之下,卻發現今冬雨雪似乎不多。”

    “嗯?”李治的臉色立刻認真起來,他知道,李絢向來對天氣很有研究。

    不僅是李絢,還有裴行儉,他們這些軍前大將,對天氣的事情,曆來都非常敏感,

    “你繼續。”李治目光看向側畔,帷帳之後,已經有人開始記錄了起來。

    李絢拱手,說道:“陛下,按照常理,冬日雨雪少,並不一定就說明年會幹旱,隻是冬日雨雪少,那各地高山山頂之上的積雪便不會多,到了來年,積雪融化成的山泉便不會多,山泉匯聚入河流,那自然也會影響河流當中的水量……”

    “不必說了,朕明白了。”李治直接點頭,看向側邊說道:“傳旨,令工部,將作監,太史局,戶部,密切關注今年天氣水文,若有幹旱之象,即刻下令各州刺史修通水道,蓄養水源,務必保證今年春種秋收不會有任何問題。”

    “喏!”一名舍人立刻站了起來,微微躬身,然後已經快速的離開。

    李治這才轉身看向李絢,好奇的問道:“原來你們在軍前觀察天氣是這做的?”

    “是。”李絢略微躬身,稍作沉吟,開口道:“陛下,以道門之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窮,天地萬物的根本都是,但雨雪河流都是水,水在冬日凝結成冰雪,到了夏日化為水流,若是冬日冰雪少了,夏日雨水自然也就不會多。”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方便以後閱讀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皇帝的異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皇帝的異樣並對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