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皇帝密旨,旨到啟程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太清妖道 本章: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皇帝密旨,旨到啟程

    “辛弘智?”元萬頃站在堂中,頓時眉頭死死的皺了起來。

    這麵怎還有他的事情?

    火光之下,元萬頃的神色已經難看起來。

    去年的時候,李絢送回了文成長公主殿下,還有論欽陵的屍首,

    不過因為前線大局,李絢順手就將這個消息隱瞞了下來,一直到他將屍首送回長安。

    因為事關重大,朝中隻有極少的幾個人知情。

    這麵不包括辛弘智,不包括北門學士,也不包括武承嗣。

    所以後來辛弘智彈劾李絢養寇遺患、圖謀不軌,很是有一批人在背後推波助瀾,這其中就包括北門學士和武承嗣。

    但最後的結局,卻是李絢拿出了論欽陵的屍首,還有一整套針對邏些的計劃。

    事實也證明李絢的做法是對的,不僅讚悉若因此而死,甚至就連整個噶爾家族,也成了大唐的忠臣。

    更別說邏些被攻克,吐蕃國滅,那更是天大的功績。

    元萬頃呼吸略微沉重。

    如今回頭來看,辛弘智,還有北門學士武承嗣當初的做法簡直是愚蠢到了極點。

    不過幸好,辛弘智最後一個人承擔了所有的罪責,他明明還有七八年才會致仕,但硬是被皇帝直接提前致仕。

    已經算是保留了最後的一絲體麵。

    但是辛弘智手下的學生,參與到其中的好些人都因為被抓的抓,被流放的流放。

    唯獨逃過一劫的便是這個馮寶兒。

    元萬頃冷峻的目光掃過馮寶兒的屍體,去年的那件事情,雖然他也有所參與,但實際上,知道的人很少。

    辛弘智是個聰明的家夥,最後死死的閉上了嘴巴,自己將所有一切的罪責全部都擔了下來。

    本來以為一切都過去了,沒想到,這個僥幸漏網的家夥,今日竟然又鬧出蛾子來。

    ……

    元萬頃抬頭看向趙鞏,趙鞏平靜的看向元萬頃。

    一時間,元萬頃隱約記得似乎有一種特別審視的目光從趙鞏的眼中傳來。

    “在這,還找到什其他有用的東西沒有?”元萬頃麵色肅然起來。

    “沒有。”王隱客從側畔走近,略微拱手,說道:“這個家夥是最近才搬到這來的,因為北麵就是平康坊,做事情方便一些,他更早是住在城西南那一片,已經有人過去查了。”

    “現在這,有什東西,是本座可以拿回去和天後交待的。”元萬頃眼睛微微眯了起來。

    王隱客和趙鞏相互對視一眼,王隱客開口道:“此人行事,很少遮掩麵目,雖然手段巧妙,但隻要花費一些時間,是能夠查出他究竟接觸過哪些人的,然後看看,究竟有什人是胡言亂語的,究竟有什人和他有特殊的往來……”

    “查,所有的人都查出來。”元萬頃神色冷冽,他已經反應過來,他和馮寶兒根本沒有絲毫的接觸,他們那些事情最後也不過是查到辛弘智的頭上。

    至於辛弘智,他死活會抗下一切的。

    王隱客笑笑,看了趙鞏一眼,然後走到了屍體之前,指著屍體的咽喉,說道:“馮寶兒的致命傷在咽喉,被人一刀割喉,從傷口來看,不像是專業刺客那種極薄的利刃,也不是軍中士卒用的唐刀,反而像那種江湖客,這種人其實反而好找。”

    元萬頃下意識的鬆了口氣,但立刻就反應了過來,然後沒好氣的瞪了王隱客一眼。

    馮寶兒的那些事情,自然瞞不過王隱客,他剛才的那番話,其實都是在調侃他,現在這番話才是最重要的。

    收斂神色,元萬頃開口說道:“繼續查,除了一些關節要害以外,像他一樣的小人物也要多加查察,以前我們的目光都放在了大人物的身邊,對這些小人物關注不多,反而讓他們更容易做事……蘇賢弟,雍州府該動作了。”

    “喏!”蘇良嗣沒有絲毫猶豫的拱手。

    眼下這件事情,從五月份的常州謀反案到如今,其中涉及到的人越來越多。

    尤其如今,他們在長安的手腳也越來越多。

    要知道,這是長安啊。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彭王離開了長安。

    不然要是有他在,事情不知道要複雜到什地步。

    ……

    “噫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車隊緩緩在險峻的山壁之下前行,前方一座關卡橫臥在兩側聳立的高山之間。

    劍門關。

    李絢輕歎一聲:“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故而誠不欺我!”

    “左思《蜀都賦》,‘一人守隘,萬夫莫向’;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夫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

    姚懿和李絢並行騎馬,看著遠處的劍閣,感慨道:“王爺如此一說,反而更加貼切。”

    李絢笑笑,然後擺擺手,說道:“本王不過是拾古人牙慧罷了,不過《蜀都賦》和《劍閣銘》都是出自南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編選的《昭明文選》之中,若是東宮效仿蕭統出一本《永隆文選》如何?”

    姚懿微微一愣,這事怎和東宮扯上關係了,不過姚懿隨即就笑笑,說道:“此事妥當。”

    李絢點點頭,姚懿是想明白了,東宮如今的問題所在。

    《漢書》。

    李絢早就說過,東宮要編修《漢書》,但實際上多年以來,東宮一直都沒有真正的動靜。

    雖然前有《切韻》,後有隱田諸事,但許多人都能看的出來,東宮根本沒有編修《漢書》的打算。

    讓很多人不由得感到惋惜。

    當然,這麵有很多人,都是在等著看東宮和天後衝突的熱鬧。

    想看是不是還有一個太子被廢。

    不過李絢一直都保持冷靜,而且他常年不在長安,其他人想要在他身上做文章都不容易。

    至於李顯,他才沒有那心思去編修什《漢書》,光是呂後兩個字就足夠李顯打消所有的心思。

    東宮的其他人,有不少甚至都直接是天後的人,更不會去編修什《漢書》。

    若是有人真的勸說太子去做這些事,他們立刻就會將消息告訴天後。

    之後,自然會有人處置。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方便以後閱讀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皇帝密旨,旨到啟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皇帝密旨,旨到啟程並對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