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武規劃

類別:未分類 作者:想要一隻狸花貓 本章:第二百一十一章 武規劃

    第212章 章武規劃

    一月初

    在魏延、諸葛亮等人返回榆中後不久,劉備就領羽林、虎衛二軍從成都而來,同時,北伐大軍也已在榆中集結完成,這就意味著在榆中一帶雲集超過十萬漢軍。

    單單這一點,就已經讓提前抵達的曹魏、東吳、河西走廊各大部族的使者發顫,這可是十萬百戰精銳啊,尤其是玄甲軍、羽林軍、虎衛軍這些全甲步軍精銳,非十萬大軍不可敵之,可他們哪來的十萬大軍。

    等待各國使者抵達期間,魏延和諸葛亮等人在劉備的授意下,開始製定季漢未來的發展計劃,之後眾人在查閱了各地的公文後,並魏延的建議下,效仿第一次北伐前的三年計劃,聯合製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章武規劃。

    在章武規劃中,明確指出在章武七年初季漢需要達成的目標,並要求季漢未來幾年的發展戰略,都要圍繞著這幾個目標發展不動搖而不動搖。

    規劃一:人口的怎樣

    在最近的一次人口統計中,季漢四州共有戶籍一百一十萬戶,合計人口四百五十餘萬,較隴西會戰前人口增長率超100%,但這是在人口解放,以及奪取交州、涼州,揚州一部的情況下增長的,這種跨越式的增長是不可複製的。

    再結合實際情況,章武規劃將人口年增長率定在10%左右,即五年後季漢總人口應當達到七百萬左右,看起來每年新增五十餘萬好像有點誇張,畢竟季漢總人口才四百多萬,但把士族藏匿的人口,西征俘獲的人口,可能攻滅東吳增加的人口算上其實也就那回事,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所以,當魏延提出人口增長目標後並沒有遭到太多的阻礙,反而劉備直接同意,劉備倒不是認可魏延的提議,他隻是不想打擊眾人的積極性,畢竟目標嘛,定高一點又不會少一塊肉。

    確立人口目標後,一係列圍繞著人口增長的政策自然被強化,像什鼓勵寡婦再嫁,鼓勵生育,免除二十歲以下的口賦,鼓勵漢胡通婚,建立官營的托孤所等,反正隻要能促進人口增長的政策,都在五年計劃中被提及。

    ……

    規劃二:將在長沙郡、漢中郡二地推行攤丁入畝新政,同時推出新稅法。

    之前的稅務改革,不但有效的改善了季漢的財政狀況,還廢除大部分苛捐雜稅,搬走了壓在百姓們頭上的大山,也間接促使人口的增長。

    在新稅法中,季漢直接免除了人頭稅,而這一部分缺口則由日益增多的商業稅來代替,畢竟絲綢之路來開通在即,40%的通商專項稅足夠季漢吃得滿嘴流油。

    至於攤丁入畝不必多說,自從這玩意兒出現後,華夏在短短幾十年間出現人口爆炸式增長,從乾隆六年一億人口,到乾隆五十七年突破三億人口,可見在攤丁入畝的實施下,季漢未來必定迎來人口大爆炸。

    而攤丁入畝的新政,和科舉製一樣,將被弱化後放在士族力量較弱的地區實施,一旦初見成效會先在涼州、交州、南中等苦寒地區率先推行,以誘使繁華地區的人口向苦寒地區流動,促使這些地方得到開發。

    而攤丁入畝的實施,不但能解放禁錮在人口增長上的枷鎖,也能有效延緩土地兼並的發生,畢竟在攤丁入畝的新政中,擁有的土地越多所交的稅也就越多,隻要中央和地方的吏治不敗壞,百年以內很難出問題的。

    何況季漢也不怕你不交稅,畢竟稅務部可一個是擁有軍隊的暴力機構,魏延可不相信,士族的骨頭有明晃晃的刀槍硬。

    ……

    規劃三,加快工業、農業的建設。

    這的工業主要指鋼鐵,畢竟鋼鐵作為工業之基,一個國家能否興盛,很大程度都由鋼鐵的產量來決定,從軍事到農業,從戰場征伐到田間地頭都能看到鋼鐵的影子。

    在西漢時期,漢武帝將鹽鐵收為官營後,西漢鋼鐵年產量迎來了大爆發,巔峰時期的年產量高達兩萬噸,雖然因冶煉技術的問題,鋼鐵質量可能不如季漢生產的,但這仍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數字。

    不過在王莽篡漢後,他就將鹽鐵經營權下放到地方,而光武帝劉秀在中興漢室後,也並沒有將鹽鐵經營權收回中央,而是任由地方各大士族掌控,導致鋼鐵產量出現斷崖式下跌,雖然有可能是中央沒統計到,但鋼鐵產量下滑是不可辯駁的事實。

    到了東漢末年,因多年的戰亂導致百業荒廢,鋼鐵工業同樣不能幸免,在缺少了中央的統籌後鋼鐵生產多以小作坊模式生產,這致使鋼鐵產量進一步萎縮,在漢中之戰前後鋼鐵年產量最多千噸。

    不過隨著魏延的到來,帶來了千年後出現的高爐冶鐵技術,然後宋星又燒製出焦煤,淘汰了落後的塊煉鐵技術,使鋼鐵的產量和質量得到質的提升。

    再加上勘探隊先後在南中、洋縣、陽平關等地區發現鐵礦,在金城、榆中一帶發現數座煤礦,讓季漢鋼鐵產量正逐步攀升中,去年粗略統計的鋼鐵年產量已超過了三千噸,達到西漢巔峰時期的十分之一左右。

    可千萬別覺得少,這已經是去年曹魏、東吳產量

    的總和了,甚至還超出一大截。

    不過三千噸產量看著多,但對高速發展的季漢而言仍舊太少,就算官營的南中鋼鐵廠、洋縣鋼鐵廠正在積極的擴建中,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缺乏最關鍵的原材料導致鋼鐵廠的產能隻被挖掘一半,另一半無奈被閑置。

    所以解決原材料問題,是提升鋼鐵年產量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五年計劃中,除了規定鋼鐵產量年增長率要達到20%以上外,還強調了要加強勘探新礦的力度,包括金、銀、銅、鐵、煤炭、硝石、石油等礦產資源。

    同時強調要加快道路建設,對已有道路使用水泥、礦渣、熟土等來拓寬和加固,要滿足裝載貨物的四輪馬車通行。

    對沒有道路的地區,要趁著農閑時多多征發民夫,或使用犯人和俘虜,更甚者可以雇傭工程隊來開辟道路,務必要做到:哪發現礦藏,道路就建設到哪。

    農業則指種子的培育,耕種技術的優化改良等工作,因為沒有雜交技術這一概念,魏延也不可能事必躬親,所以在種子的培育上每個十幾年很難出成果的,但民以食為天,不可不重視。

    規劃四,堅持科技強國的理念不動搖。

    在五年計劃中指出,未來幾年季漢會大力扶持科技創新、鼓勵發明創造,對發明創造的工匠將給予土地、官職、金錢等獎勵,同時嚴厲打擊強取豪奪,竊取他們發明成果的行為,一經發現嚴懲不怠。

    科技部為規範管理工匠,為工匠的發展道路指明方向,所以出台了工匠能力等級製度,即初學者為三級,資深者為二級,能獨擋一麵者為一級,此為工匠三級,專門為從事生產的技術人員所設計。

    有工匠三級,自然就有大匠三級,能在現有的工具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優化的為大匠三級,例如改良曲轅犁、改良水車,改良四輪馬車等。

    能帶領工匠團隊從事重要技術改良和升級,能對軍事、民生、經濟產生巨大影響的為大匠二級,例如研發新型鋼鐵配方,大型海船的生產與製造,黑火藥的應用,種子的培育等。

    能帶領工匠團隊從事科技研發工作,一直走在大漢技術最前沿的為大匠一級,例如研發由魏延提出的蒸汽機、火繩槍等新技術,新武器的應用。

    在明確工匠六級後,科技部隨後設立了天工閣,並規定在達到大匠一級時可入天工閣,初入天工閣為天工博士,授予六百石官位,有參政之權。

    倘若有重大貢獻者,在經過皇帝和科技部共同認定後,可進為天工國士,並授予科技部比兩千石官位,擁有參政、議政之權。

    工匠等級和天工閣的設立,背後明顯有魏延的影子,甚至五年計劃能出現它,也和製定者魏延脫不開幹係。

    不過魏延可不是亂來的,正所謂:教育興國,科技強國,一個國家想要富強,要想一直掌握地球村的話語權這兩者缺一不可,那自然規劃五就是教育問題。

    ……

    規劃五,堅持教育普及,做到教育興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這個魏延不一樣》,方便以後閱讀這個魏延不一樣第二百一十一章 武規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這個魏延不一樣第二百一十一章 武規劃並對這個魏延不一樣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