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曹丕亡

類別:未分類 作者:想要一隻狸花貓 本章:第二百一十九章 曹丕亡

    第220章 曹丕亡

    章武五年(226)二月

    魏延和張飛帶著十數親衛從疏勒國出發,耗時兩個多月的時間抵達新州與趙雲匯合,然後又花費兩個月的時間抵達樓蘭,距離大漢最西邊的領土玉門關,隻剩下不到幾百的路程。

    魏延行動如此迅速的原因,主要是新州到樓蘭的新樓路已經開辟完成,目前正抓緊時間拓寬和修建沿途的五十驛,供來往的軍隊和商人歇腳和補給。

    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新樓官道就修的有模有樣,這必須得感謝我們的大功臣,被工部親自認證的“好幫手”——近十萬西羌青壯、俘虜,以及西域各國征發的青壯,倘若沒有他們的辛苦付出,這條路可能再過兩年也不會貫通。

    而隨著這條官道的貫通,大量獲得許可證的商人,在季漢內部采購大量商品,然後通過武玉直道送到敦煌,然後通過拓寬後的樓蘭古道、新樓官道將商品送到新州,然後直接賣給新州府衙,結束這段長達幾千的商品交易,並不會繼續深入腹地。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朝廷花費這多時間,付出這多將士的性命才將絲綢之路貫通,而且在幾年間多次征發勞役修建道路,這其中付出的錢糧不計其數,所以,絲綢之路剛開通產生的利益,朝廷肯定是要吃大頭的,以彌補在這之上的投資。

    不過壟斷也不會太久,魏延粗略估算了一下,最多一年時間就能收回大部分投資,屆時會逐步放開西部地區的商路。

    於是,魏延以西域新州以西地區動蕩不安,盜匪四起,再加上地勢險要,而漢軍遠征已久無力再掃滅四處流竄的盜匪為由,暫時性的關閉西部商路,待局勢穩定下來再來討論開通事宜。

    當然了,這種拙劣的借口是騙不了多少人的,但跳出來反對的人卻屈指可數,因為就算朝廷吃了大頭,可剩下的利潤也足夠吃得他們滿嘴流油。

    自絲綢之路開通後,成都便將絲綢、蔗糖、瓷器、海鹽、茶葉等出口貨物收售價翻倍,但就算是這樣,這些貨物在國內的收售價還是相對低廉

    因此從益州、荊州等地著貨物跑一趟新州,除去三成絲綢之路通商專項稅外,再除去運輸中產生的時間、人力成本後,通商所得的利潤都有兩倍,所有,他們哪有閑工夫在朝堂上扯犢子,有這時間不如多跑幾趟來得實在。

    至於魏延為何要截流絲綢之路超過六成的利潤,而且對於此事劉備和諸葛亮還不反對,原因也不難猜,涼州發展要錢吧,新州發展要錢吧,伊犁郡發展要錢吧,安西軍的軍餉要負責吧,再加上新規劃的道路總要人來修吧,這多需要錢的地方不截流利潤靠什發展,愛。

    再退一步講,基礎建設我們可以先不談,畢竟這些未來產生收益遠遠大於現在的投資,但未來會長期駐守在西域的安西軍,為他們發放的軍餉,可是一筆有去無回的支出,而且是一筆讓人絕望的天文數字。

    在離開疏勒前,魏延和法正就西域問題展開過討論,他們認為西域條件苦寒,交通閉塞,遠離大漢本土不知幾千之遙,而這些孤懸海外的飛地,恰恰是最容易出現地方勢力反叛的,這一點就算大漢在新州、伊犁郡、疏勒國等三地分駐一萬安西軍也無法避免。

    而一旦這些地方發生反叛,不管是為了維護大國尊嚴,還是震懾其他不軌之徒,中央都必須發兵平叛,長此往複,就算再強大的國家也經不起這種消耗,最後被活生生的拖累死,致使國家傾覆,宗廟滅亡。

    鑒於此,魏延決定采用異地治理,異地駐軍的方式來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

    異地治理,一種專用於邊疆地區、海外飛地的一種特殊的政務管理方法,即除部基層官吏以及一些特殊的崗位外,文官體係、監察體係的中高級官吏,皆由朝廷指派其他州郡官員來主政地方,不會任用本地士子,至於本地士子則會調往其他州郡為官。

    異地駐守,就是在軍事體係中除了斥候、工程兵、輜重兵等特殊兵種外,上至一軍主帥,下至夥夫均由其他州郡出身的軍士組成,這樣能有效降低士卒被裹挾反叛的幾率,畢竟一旦反叛全家定會受到牽連,而這有違大漢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會被天下人所不恥的。

    不過異地駐軍有利有弊,對季漢的財政將是巨大的考驗,將士們遠離家鄉來到邊疆戍守,還要時刻警惕敵國可能發起的進攻,倘若再用國內的那一套軍餉、軍功、撫恤體係明顯已不合時宜。

    所以,為戍守邊塞的大軍重新錨定軍餉,必須提上日程,魏延也為此籌謀了很久。

    目前季漢的軍餉隻根據軍種來發放,因此有兩種:一種是募兵製下的職業士兵;一種是在原有的戍役製下半兵半農的士兵。

    前者有玄甲軍、神策軍、無當飛軍、安西軍、龍驤軍,以及中央的羽林、虎衛二軍,職業士兵攏共十萬人左右;

    後者沒有特殊的番號,隻能以荊州軍、益州軍這些地域性名詞來代稱,這一部分大約有三十萬人。

    別看後者是前者的三倍,就意味軍餉支出在前者之上,而實際情況則恰恰相

    反,僅在軍餉支出一項上後者還不及前者一二,更別說還有朝廷統一提供的甲胄、兵戈、福利等。

    目前職業士兵的月餉為一枚銀幣,也就相當於1000錢\/月,購買力以荊州的糧價150\/一斛來算,能購買六斛有餘的糧食,已經夠一個六口之家的日常所需,再加上還有分配的田地,免費教育,極其低廉的賦稅,合算年收入足夠他們邁入中產家庭。

    而且隨著官職、兵齡,軍功的增長,軍餉自然也會隨之增長,因此,在季漢能入選職業化軍隊的年輕人,絕對會被十八鄉的媒婆把門檻踏破的。

    而戍役製下的士兵他們沒有月餉,隻有在和平時期每月兩百錢的補助,以及在戰時每月四百錢的補助而已,不過考慮到他們是半兵半農,在駐守時還會兼顧軍屯,那軍屯的產出他們自然能分一杯羹,再加上家的土地勉強能養活一家老小。

    前者和後者的軍餉差異,導致漢軍內部開始兩極分化,前者基本都是征戰多年的老卒,在戰鬥經驗和意誌上都超越後者多矣,所以他們開始承擔所有野戰任務,而後者自然就成了衛戍部隊。

    衛戍部隊需要軍餉?

    完全不需要!

    至於各州、郡、縣的衛卒他們不屬於軍事體係,而是歸於地方轄製,他們拿的錢都叫做俸祿,自然由地方負責。

    很明顯,從現行的軍餉標準就能看,這對即將駐守西域的安西軍而言是極其不公平的,一枚銀幣他們能幹什,讓人幫忙寄封家書都夠嗆,所以,一種根據地域的差異性而製定的軍餉體係,就在魏延心成型。

    前麵就提到過,季漢的物價基礎是以糧食為錨定來計算,所以戍邊軍士每月的軍餉,會以當地糧食平均價的六倍來匯算,而這就是今年和明年的軍餉發放標準。

    舉個栗子

    西域去年的糧價不高,但隨著漢軍和漢商持續不斷的擁入,人口激增導致西域糧價暴漲,目前官方收購價高達一千錢一斛,但這種漲幅是不具有可持續性的,隨著大漢和貴霜帝國糧商的擁入,再加上在南河河畔、伊犁郡規劃的產糧基地在緊急建設中。

    所以糧價要不了多久就會回落到六百錢左右,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低,直至西域地區人口出現爆炸式增長,糧價才會出現明顯的漲幅。

    這樣換算下來,駐西域安西軍的月餉將達到四千多百錢,一年戍邊軍餉將高達四十多枚銀幣,軍餉是駐荊州的神策軍、駐成都的羽林軍的四倍有餘。

    涼州也同樣如此,隨著湟中穀地被開發,大量良田被戍衛部隊和屯田兵在湟水兩岸開墾,使涼州糧價一降再降,目前穩定在三百錢左右,所以,在西海郡駐守的無當飛軍,他們的軍餉是神策軍、羽林軍的兩倍有餘。

    窺一斑而知全豹,僅從安西軍和無當飛軍的軍餉支出,就能理解為何魏延要截流利潤了吧,何況新州發展也需要錢。

    ……

    因為異地駐軍的緣故,所以家屬是不能隨軍,因此合適的輪換製度就必須提上日程,畢竟總不可能讓人家一輩子和家人分離吧,這不但不符合人倫,也不符合季漢推行的生育政策。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這個魏延不一樣》,方便以後閱讀這個魏延不一樣第二百一十九章 曹丕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這個魏延不一樣第二百一十九章 曹丕亡並對這個魏延不一樣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