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三件套

類別:未分類 作者:想要一隻狸花貓 本章: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三件套

    第226章 騎兵三件套

    法正能發現的問題,作為計策製定者的魏延自然能發現,他一開始也為此而感到苦惱,甚至一度有放棄從並州進軍關中的想法。

    因為曹魏在並州的布置,對季漢而言幾乎是無懈可擊的,因為季漢對異族的政策世人皆知,西海郡正逐漸消失的西羌,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麵對入侵北方胡人一定會聯合起來抵抗漢軍,這樣一來就陷入法正描述的那樣,主力被胡人纏住,後勤線被曹軍偷襲,最後以漢軍慘敗收場。

    但局勢,卻能被幾件小東西左右。

    “臣有幾件東西想請諸公和陛下一觀,還望陛下應允。”

    魏延沒有回答眾人的疑問,反而打算向眾人展示自己的小發明。

    “自無不可。”

    “多謝陛下。”

    魏延給馬謖使了個眼色,馬謖心領神會的向劉禪告退,不一會兒就帶著一群宿衛摟著一堆東西走進參謀處,並將它們一一堆放在案幾上,然後紛紛行禮告退,前後持續不到半刻鍾,很明顯魏延早就準備好了。

    “陛下,此物喚做馬蹄鐵。”

    魏延拿起一塊u型鐵說道。

    “馬蹄鐵?”

    劉禪有點好奇,對於這個新出現的名詞,他抱有極大的求知欲。

    “馬蹄鐵,陛下可以理解為給戰馬上一層鐵質的鞋子,這樣就能降低馬蹄在奔跑中受到的磨損,同時也能防止馬蹄受到積水的腐蝕,這樣能有效延緩馬蹄的磨損速度,減小馬蹄因病脫落的幾率。

    這樣一來,既能增加戰馬的使用壽命,還能減少非戰鬥減員,又能減少對國家後勤的負擔,而且因為馬蹄鐵的緣故,戰馬的奔跑速度會更快、更穩健,甚至在一些山路都能健步如飛,這極大的提升了騎兵的戰鬥力,可謂一舉多得。”

    在馬蹄鐵尚未普及前,除了戰場上的損耗外,馬蹄出現損壞也是非戰鬥減員的一大原因,而這對國家後勤來講是極大的負擔,這也是為什大規模騎兵軍團,非大國無法維持的原因。

    其實馬蹄鐵不是魏延始創,因為在古羅馬時期它就已經出現,按理說有絲綢之路的存在,大漢應該早就掌握馬蹄鐵的使用技術,不過或許是馬蹄鐵技術還不成熟,還是一些其他的原因,反正魏延是沒見到馬蹄鐵的影子。

    而馬蹄的重要性,同樣受到了重視,不過和釘馬蹄鐵不同,眼下的處理方式是用燒紅的鐵塊,在馬蹄的角質層直接燙,從而使接觸麵碳化以延緩馬蹄磨損速度,但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但在馬蹄鐵麵前,這種技術就太過落後了,馬蹄鐵幾乎解決了馬蹄麵臨的所有困境,而且馬蹄鐵成本低廉不說,還是可拆卸的,隻要馬蹄鐵磨損殆盡換個新的就行,對戰馬造成不了任何傷害,並且操作也十分簡單,有經驗的士兵都可以完成。

    “這是雙邊馬鐙。”

    魏延不等他們提出疑問,拿起另一件東西說道。

    “雙邊馬鐙,是一對懸掛在馬鞍兩側的腳踏,它脫胎於目前廣泛使用提供上馬和下馬的單邊馬鐙,並且從傳統的木製、繩製,變成了現在的鐵製,它不僅能提供上馬和下馬,還能在騎馬時用來踏腳受力。

    它和單邊馬鐙最大的區別,就是在騎行時能支撐騎兵的雙腳,僅依靠雙腳就能在馬上保持平衡,不像現在在長途奔襲和作戰時,往往需要手扶馬鞍和大腿夾緊馬腹來保持平衡。

    這樣一來騎兵的雙手就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他們能在馬上使出很多以前想,但卻不能的戰術動作譬如衝、刺、劈、擊等等,這無疑大大的提升了騎兵的戰鬥力,再配合馬蹄鐵以及高橋馬鞍,騎兵綜合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而雙邊馬鐙的出現,也讓我國騎兵軍團的組建、訓練等變得十分容易,往往有騎馬經驗的人隻需要磨合一個月就能成為非常優秀的騎兵,而從未接觸過的馬匹的人,訓練半年也會成為合格的騎兵,不再像以前那樣遴選弓馬嫻熟之人充入騎兵。”

    穿越者騎兵三件套,馬鐙、馬蹄鐵,高橋馬鞍,前兩者魏延一直不敢拿出來,畢竟在己方沒有組建騎兵軍團前,這些東西拿出來完全是資敵,而且這玩意兒對胡人戰鬥力的提升隻會更大,所以魏延一直引而不發。

    直到前些年漢軍拿下產馬地山丹軍馬場和西域諸國,擁有了豐富的戰馬資源,魏延見時機成熟,就再也按捺不住心中躁動將馬蹄鐵和馬鐙拿了出來。

    至於後者高橋馬鞍,這玩意兒倒不需要魏延發明,因為在東漢時期高橋馬鞍就已經出現,曹魏的虎豹騎就是使用的高橋馬鞍,不過受限於生產力不足的原因,高橋馬鞍在北方胡人騎兵中普及率不高。

    “文長真乃大才矣!!”

    在場的除了劉禪以外,哪個不是能文能武,弓馬嫻熟之輩,對馬蹄鐵和雙邊馬鐙帶來的好處,他們隻需將自己代入其中就能明白,然後一臉歎服的看向魏延。

    可以這樣說,馬蹄鐵和馬鐙雖然小,但它們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可以改變曆史,隻不過以前掌握在胡人

    手上,而現在掌握在自己手中罷了。

    魏延以微笑回應眾人,然後拿起最後一件東西,也是魏延計劃中最重要的東西,沒有它穿插戰術不過是取死之道——棉甲。

    棉花在大漢種植的時間已經有十年的曆史了,目前不止在漢中和涼州在種,就連去年拿下的新州和伊犁郡也在大規模種植,畢竟棉花產生的經濟效益太可觀了,能有效的改變地方窘迫的財政,增加百姓的收入等,為穩定地方做出卓越的貢獻。

    畢竟有飯吃,有錢花,誰願意造反啊。

    按理說棉花產量日益增多,棉花價格應該會暴跌,但事實恰恰相反,棉花的收購價不僅沒跌反而還有所提升,至於原因也不難猜,無非是紡織技術的提升罷了。

    經過多年的摸索,棉花的生產技術難題已經被攻克,堅實耐用的棉布終於實現量產,而由棉布製成的衣物一經推出就受到季漢乃至中亞地區的熱捧,更別說還有兵部這個對棉製品無限需求的部門。

    在供需兩旺的前提下,除了官營的紡織廠外,大量士族、商人揮舞著金銀加入其中,隻為在時代的浪潮中分一杯羹,盡管他們的加入讓原本壟斷棉製品的官營紡織廠的利益受到損害,但魏延、諸葛亮等人非但沒製止,反而鼓勵他們加入其中。

    原因很簡單,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紡織廠能消納大量社會閑散勞動力,而因在紡織廠內工作的多為女性,讓季漢能利用占據總人口一半多的女性勞動力,這對社會的繁榮和女性地位的提升都有極大的積極作用。

    為了保護女工的合法利益,目前諸葛亮已經頒發律法,嚴格規定了每名女工的工作時長,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工資等,不得以任何理由奴役工人,一經發現,情節嚴重者發配伊犁,情節較輕者沒收全部資產。

    而工資的支出就是官營和民營的核心競爭力,畢竟官營紡織廠內的女工多數為被俘虜的異族女子和犯官家眷,在報酬支出上幾乎可忽略不計,若不是現在需求旺盛,兵部、民部、外貿司等部門都在定價收購,單單價格戰就能錘爆一切。

    隨著紡織業的繁榮,在明清時期被大量使用的棉甲,自然就被魏延提了出來,盡管棉甲的普及是因為火器的出現,但棉甲有兩個優點是鐵甲遠不能及的。

    第一,棉甲製作工藝簡單,隻需取棉花打濕壓實,再用棉布、棉繩等物縫製,最後再用鐵片配合鐵釘鑲嵌,一件價格低廉的棉甲就製成了。

    第二,保暖問題,隨著季漢控製區域修建擴大,西至伊犁郡的巴爾喀什湖一帶,北至武威、張掖居延國一帶,未來說不定還會將控製區域推到貝加爾湖畔。

    這些地方本就寒冷,再加上正值小冰河時期,北方天氣零下幾十度司空見慣,而鐵製鎧甲沒有絲毫保暖能力不說,還會在鐵甲表麵結上一層冰霜,這對戍邊將士而言是極大一種考驗,但棉甲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而且魏延拿出來的棉甲是純棉甲,其中並沒有鑲嵌鐵片,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暖,至於防禦問題由胸甲來承擔,所以重量相比明清時期的棉甲更輕,更保暖。

    魏延先是拿出用於增強騎兵戰鬥力的騎兵三件套之二,然後又拿出用於保暖的棉甲,那魏延的目的就呼之欲出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這個魏延不一樣》,方便以後閱讀這個魏延不一樣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三件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這個魏延不一樣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三件套並對這個魏延不一樣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