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漢陽工業

類別:未分類 作者:想要一隻狸花貓 本章:第二百二十七章 漢陽工業

    第228章 漢陽工業

    漢陽工業,是一家坐落於漢水上遊集研發、生產為一體的軍工企業,是季漢目前守衛最森嚴,保密程度最高,資金最充裕的兵工廠。

    至於它是造什的,或許對這個時代的人而言很陌生,但它對任何一個現代人來講都很熟悉,甚至不需要親身體會,單從外表你就能叫出它的名字——火器。

    其實季漢火器的研發起步得很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建安十二年赤壁之戰前後,畢竟魏延作為一個現代人對火器肯定情有獨鍾的,雖然那時他沒錢製取火藥,但不妨礙魏延畫圖。

    在後來取得益州後,魏延找到大匠蒲元,希望他能製造出一種內徑在一寸以下,一端開口一端密封的空心鐵管,不過此項技術受限於冶煉技術,鋼鐵質量不達標等客觀原因,讓研發一度陷入困境,導致大量熟練的工匠被浪費,在季漢內部曾引起過不小的波瀾,一些政敵拿此事做文章多次攻訐魏延。

    恰逢那時季漢百廢待興,到處都需要資源發展,為了不讓劉備難做魏延隻能叫停,火器的研發工作至此陷入停滯狀態,不過幾年的研發也不是沒收獲,積攢了很多實驗數據,為以後火槍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轉機很快出現,當顆粒化黑火藥研發後,魏延突發奇想的用竹筒代替槍管,並在一側開小孔裝填引線,然後在竹筒內裝填火藥和彈丸,點燃引線後火藥噴發,竟將竹筒內的彈丸射出一百五十步,雖然竹筒也損壞,但魏延已經得到了想要的結果。

    隨後魏延將此物當眾實驗,其威力引得劉備、諸葛亮、蒲元、宋星等頻頻側目,盡管竹製火槍是一次性的產物,但不妨礙他們驚歎火槍的威力之大。

    緊接著他們終於反應過來,為何魏延對研發鐵管如此執著,僅竹筒的威力都這般大,那鐵製的槍管威力那還了得,於是劉備立即要求魏延重啟研發工作,務必早日研發出其所描述的火繩槍。

    之後在眾多資源的傾斜下,由蒲元和宋星領銜,魏延擔當技術顧問,諸葛亮提供後勤保障的一支科研團隊成立了。

    同一時間,魏延讓出大部分甘蔗利益,在漢中成立漢陽工業供科研團隊使用,同時漢陽工業也肩負未來的軍火製造與生產,畢竟和蔗糖那點利益比起來,這玩意兒才是暴利啊。

    當漢陽工業成立後,研究團隊開始圍繞如何製造出一支合適的槍管、便於發射的槍機結構、勻速燃燒的引線、紙殼定裝彈等技術展開攻堅。

    而此時南中鋼鐵廠也傳來好消息,他們開始使用焦煤量產優質鋼鐵,這意味著槍管的材料問題得到解決,這無疑加快了槍管的研發工作,但對工業剛開始萌芽的大漢而言,想製造出一根合格的鐵管談何容易。

    最開始,技術人員使用南中生產的鋼鐵通過模具鑄造鋼柱,然後遴選雜質較少的鋼柱為原材料,最後根據魏延的指示用鑽頭將其內部掏空製成槍管,但問題是南中生產的鋼鐵中蘊含釩鈦等金屬元素,已經算是最初級的合金了,上哪去找合適的鑽頭呢?。

    後來技術人員退了一步,打算用生鐵來製造槍管。

    但效果同樣不太理想,因為不管是手工,還是水利鑽床輸出功率都極不穩定,時常會損壞來之不易的原材料,成品率不足百一,就算季漢再有錢也經不住這樣浪費,所以此技術方向暫時被擱置,開始研究一體化成型的技術方向——鑄造。

    因為有之前積累的經驗,因此漢陽工業很快生產出槍管,不過得到樣品後的研發人員發現,鑄造槍管的管壁好像太厚了,一把火槍的重量竟高達到二十公斤,再加上作戰攜帶的甲胄、冷兵器、彈藥、幹糧、清水等,已經遠超士兵的負重極限,根本不具備長時間作戰的條件。

    另外因內外冷卻不一致,導致槍管內存在大量氣泡,在用其生產的火槍驗證槍機、引線、紙殼定裝彈等技術成果時,曾發生過數次炸膛事件,損毀幾支得之不易的火槍不說,還讓數名科研人員受傷。

    為此,魏延禁止科研人員實驗武器,並從親衛營中遴選百名精銳進入漢陽工業,在充當保衛工作的同時也將作為武器實驗人員,畢竟科研人員每損失一個,對大漢而言都是難以接受的損失。

    考慮到出現傷亡,再加上鑄造槍管缺點的確太多,於是科研團隊又將注意力放在如何鑽孔上,看起來是打算在這上麵死磕了,不過鑄造槍管的成果雖然不理想,但也有意外之喜,譬如火炮在鑄造槍管時應運而生。

    最後,科研人員使用洋縣鋼鐵廠生產的鋼鐵為原材料,南中鋼鐵廠生產的鋼鐵為鑽頭,並對鑽頭經行多次淬火加強其強度,又在漢陽工業內部開掘一條小河,來穩定水利鑽床的功率輸出,在多種方法的齊心協力下,一根根槍管在不計成本的情況下給生產出來。

    不過槍管成品率依舊低,而且成本還居高不下,根本無法大規模量產和列裝部隊,但用作科研和技術迭代綽綽有餘了,畢竟除了槍管外,還有槍機、引線、彈藥等技術等待攻克。

    就這樣,漢陽工業在往後的幾年,一直保持著月產二十支火槍的佛係產量,主

    要用於彌補實驗中的損耗,以及驗證槍機、引線、紙殼定裝彈等技術,而這些都是能讓火槍威力倍增的。

    首先是槍機技術,在最開始生產的火槍中,根本就沒有槍機這個概念,都是在槍管尾部側麵開個小孔並插入引線,然後從槍口填入火藥壓實,最後點燃引線發射彈丸。

    雖然這種方式也能發射,但小孔破壞了槍管的密封性,導致火藥燃燒爆炸時產生的部分能量會從側麵的小孔逃逸,從而影響火槍的射程和威力。

    而且這種射擊模式擊發過程太過繁瑣,需要頻繁的存取火繩,不熟練的火槍兵要一兩分鍾才能射擊一次,很明顯,這樣的火槍是不具備實戰能力的。

    鑒於此,技術人員在魏延的建議下開始著手研發槍機,在經曆過失敗,失敗,再失敗後,終於研發出一款非常高效的槍機——杠杆槍機。

    杠杆槍機,顧名思義就是使用蛇字形的杠杆,杠杆的上端夾著持續燃燒火繩來點燃火藥皿,然後通過槍管底部的小孔,點燃槍管中的火藥從而達到射擊的目的。

    而在杠杆槍機中端連接有一塊小鐵板,它的作用是在為裝填彈藥時防止火藥皿中的火藥灑落,以及減少誤擊發的幾率。

    在杠杆槍機下端,則是用於扣發的扳機,在杠杆的作用下,隻需要很小的力,就能完成擊發的一係列操作。

    而槍機的出現,減少了擊發前的操作流程,縮短了火槍的射擊間隔,也提高了火槍兵訓練難度,為大規模列裝部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是引線問題,這個倒沒啥技術難度,直接將棉線浸泡在硝鹽溶液,就能得到燃燒速度和時間相對定的火繩,最後在經過無數次實驗後將其加工成統一長度用於火槍上,當然了,在某些時候還可以作為導火索。

    至於最後的紙殼定裝子彈,這個則沒有捷徑可走,隻能一點一點的在實驗中摸索,慢慢尋找合適彈藥比例,從而得到標準型紙殼定裝彈。

    而紙殼定裝彈的出現,則將火槍的射擊流程極限簡化,在最近的一次實驗中,一名有過上千次射擊經驗的實驗人員,在兩分鍾內甚至能射擊五發,不過後麵幾發的精度有點感人,畢竟煙霧實在太大了一點。

    當槍管、槍機、火繩、紙殼定裝彈都被一一研製成功後,漢陽工業開始根據大老板魏延的指示,將注意力集中在擴大產能上,畢竟再先進的火槍,遇上月產量不足二十支的工廠,它也無用武之地啊。

    就這樣一直持續了好幾年,漢陽工業一邊完善技術,一邊摸索著發明設備,直到章武五年中火槍大規模生產終於迎來了曙光,具備商業和工業價值的蒸汽機終於千喚萬喚始出來。

    在蒸汽機采礦成功後,蒲元就動用特權成為大漢第二家擁有蒸汽機的工廠,而當蒸汽機能提供定且持續的動力給鑽床後,槍管的產量和成品率也開始攀升,然後第二座蒸汽機,第三座蒸汽機,第二條火槍生產線,第三條火槍生產線在漢陽工業內落地生根。

    就這樣,在章武六年初,大漢第一款具備實戰意義的量產型火槍——章武1型火槍誕生了。

    章武1型火槍:口徑23mm,火槍全重8—9kg,全長1200mm,彈丸重60g,最大射程300m,有效射程 200m,采用機械式瞄準具,在使用紙殼定裝彈的前提下,一名熟練的火槍手射速能達到每分鍾2發。

    僅從紙麵數據看,運用在章武1型火槍上的技術已經趨近於中世紀末期的火繩槍了,但這隻是顆粒化火藥,以及紙殼定裝彈所帶來的。

    而火槍本身,不論是材質還是槍管的使用壽命都有所不如,槍機部分也需要時間來繼續完善,不過以現在的發展速度最多兩年半,這些難題都將被一一攻破,屆時量產型的章武2型火槍,會讓整個天下都為之顫抖。

    ……

    至於火炮則和火槍不同,作為研發火槍的副產物,魏延一開始沒注意到它,因為在他的認知,在成熟的炮彈沒研發出來前,火炮無非是發射一枚鐵球而已,威力能大到哪去。

    但研發人員卻不這認為,他們認為火炮的裝藥量是火槍不能比擬的,所以威力自然也是火槍的數倍,於是他們通過失蠟法鑄造一門鐵炮。

    然後技術人員使用霰彈、炮彈兩種彈藥來實驗威力,最後得到了令人驚詫的數據,前者對步兵的殺傷力達到令人發指的地步,後者對城牆要塞的殺傷力也同樣如此,他們用數據狠狠的打了魏延的臉。

    不過隨著實驗的進行,鐵炮的缺點開始凸顯,因為鐵的延展性較差,硬度高但比較脆,所以十分容易炸膛,再一個遇到梅雨天氣鐵炮也十分容易生鏽,放在庫房幾天不管就變了一個顏色,這也是火炮明明早就被研發出來,卻未得到大規模生產的原因。

    直到章武四年末,在西域作戰的魏延收到從成都發來的過去兩年季漢的發展綱要,恰巧諸葛亮在麵提了一句火炮的問題,於是魏延表示用銅鑄炮可解決以上問題,就這樣,第一門銅炮應運而生。

    不過火炮生產是得到解決,但成本卻一直卻壓不下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這個魏延不一樣》,方便以後閱讀這個魏延不一樣第二百二十七章 漢陽工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這個魏延不一樣第二百二十七章 漢陽工業並對這個魏延不一樣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